南昌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實施調查與改善研究
本文關鍵詞:南昌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實施調查與改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當前世界現代化的滾滾洪流之中,旨在提高國民素質的義務教育被作為各國基本的教育制度已紛紛建立起來。在我國,義務教育作為一項社會公益性的事業(yè),其公益性和公共性需要相應政策體系的保障。在此背景下,就近入學既是義務教育政策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員,也是保障義務教育學生平等受教育權的一項政策措施,其實施的好壞與否意義重大。然而,許多地方就近入學實施狀況并不如人意,作為政策對象的學生遇到的就近入學問題繁瑣多樣,而學生家長在孩子入學問題上更是頭痛不已,作為江西省的省會城市,南昌也不例外。 本研究立足于江西省南昌市,以具有代表性的東湖區(qū)作為切入點,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等研究方法,針對本市就近入學政策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收集的問題及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和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本文從多個視角探尋其原因:一、環(huán)境分析視角,分析影響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的客觀條件;二、政策運行機制視角,從影響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的政策運行機制方面進行分析;三、博弈論視角,從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的四個相關主體在約束條件下,各自如何進行利己選擇方面進行分析。 最后,本文針對南昌市就近入學政策實施情況不理想的現實,并考慮到南昌市的實際情況,從多個方面對南昌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該政策的順利推進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義務教育 就近入學 政策實施 調查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522.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緒論7-16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7-8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7-8
- 1.1.2 本文的研究意義8
- 1.2 概念的厘定8-9
- 1.3 研究現狀綜述9-12
- 1.4 本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創(chuàng)新點12-13
- 1.4.1 主要問題12
- 1.4.2 創(chuàng)新點12-13
- 1.5 研究的理論基礎13-14
- 1.5.1 博弈論13-14
- 1.5.2 社會正義理論14
-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4-16
- 1.6.1 本文的研究思路14-15
- 1.6.2 本文的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南昌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問題調查與分析16-29
- 2.1 南昌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基本介紹16-18
- 2.1.1 南昌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相關政策內容簡介16-17
- 2.1.2 南昌市東湖區(qū)地理及義務教育學校概況17-18
- 2.2 實際調查與訪談情況18-29
- 2.2.1 調查情況概述18-19
- 2.2.2 問卷信效度檢驗19-20
- 2.2.3 調查結果分析20-23
- 2.2.4 部分問卷調查數據與訪談獲取信息的比較分析23-27
- 2.2.5 南昌市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問題的歸類與總結27-29
- 第3章 就近入學政策影響因素分析29-37
- 3.1 客觀影響因素分析29-30
- 3.1.1 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足29-30
- 3.1.2 資源配置不均,校際差距大30
- 3.2 就近入學政策運行機制缺陷的影響30-33
- 3.2.1 政策出臺缺乏公眾參與,政策執(zhí)行阻力加大31
- 3.2.2 政策實施缺乏相關信息的及時披露和公開31-32
- 3.2.3 政策執(zhí)行缺乏應有的監(jiān)督32-33
- 3.3 政策執(zhí)行過程的博弈論分析33-37
- 3.3.1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33-34
- 3.3.2 地方政府與學校的非合作博弈34-35
- 3.3.3 學校與家長的非合作博弈35-37
- 第4章 完善南昌市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的對策建議37-43
- 4.1 在堅持中完善就近入學政策及配套法規(guī)37-38
- 4.2 加大對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38-39
- 4.2.1 拓寬渠道,增加財政性與非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38
- 4.2.2 加強教育經費監(jiān)管38-39
- 4.3 建峰填谷,促進義務教育“三個均衡”39-40
- 4.3.1 建立教育弱勢補償機制,給予薄弱學校政策傾斜39-40
- 4.3.2 繼續(xù)優(yōu)化義務教育網點布局,促進教育區(qū)域均衡40
- 4.4 建立教師輪換制度,加強師能建設40-41
- 4.4.1 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引導教師雙向流動40-41
- 4.4.2 加強師能建設,增加優(yōu)質教師資源41
- 4.5 創(chuàng)新辦學體制,推進集團化辦學41-43
- 第5章 結語43-44
- 致謝44-45
- 參考文獻45-47
- 附錄47-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詩晗;毛麗;;談就近入學政策下擇校的可能性[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2 陳曉芬;;對日本義務教育發(fā)展經驗的淺析及借鑒[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3 趙菲菲;;對“就近入學”政策的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4 楊金華;;就近入學與擇校自由孰是孰非——解讀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機會平等權[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年00期
5 何梅;對就近入學的幾點質疑[J];基礎教育參考;2004年03期
6 唐國鋒;就近入學 美好未來——與何梅商榷[J];基礎教育參考;2004年08期
7 張淑鏘,程宏宇;就近入學與擇,F象:教育機會均等問題淺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1期
8 馮增俊;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定位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4期
9 孫綿濤;康翠萍;朱曉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近入學政策的內容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25期
10 李戰(zhàn)營;;義務教育擇校行為的合理性探析——兼評“就近入學”政策存在的問題[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尹娟;南昌市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廖敏艷;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3 桂宇波;美國中小學擇校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何莊;就近入學制度的邏輯建構和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胡菡;我國“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價值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南昌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實施調查與改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19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