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AR可視化教材建設與應用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07:56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技術支撐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設和應用豐富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成為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與教材深度融合,AR立體可視化教材作為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重要形式之一由此而產(chǎn)生。在充分分析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狀與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AR可視化教材的建設與應用思路,在建設方面給出了建設流程與標準,包括教材的規(guī)劃與編寫、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規(guī)劃與開發(fā)、教材的編排與圖形識別技術的應用、教材移動APP的開發(fā)等,在應用層面從支撐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等4個應用方向給出了應用策略。AR技術與教材相融合,給學習者帶來更加直觀、生動的立體視覺沖擊,其應用必將對教育行業(yè)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38(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R可視化教材(2)資源識別碼配置
?С畔碌氖導?萄Щ肪巢⒖??全新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13]。2.3支撐自主學習AR可視化教材支撐下的自主學習,學習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習內容變得聲形并茂。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轉變成以教材為主導,在研讀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時,隨時拿出裝有教材APP的智能移動設備掃描教材中知識點圖形識別碼(見圖2),該知識點便以聲音、視頻、交互等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形式得以全面細致地講解,資源附帶的考核試題還可以對該知識點的學習過程進行檢驗,使學習者隨時了解自主學習的掌握程度,以便于進一步強化學習[14]。圖2AR可視化教材應用2.4支撐微課與MOOC建設支撐微課與MOOC建設是AR可視化教材應用的延伸,每一本立體可視化教材都包含豐富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其中部分教學資源自身就是一節(jié)好的微課。在立體教材的基礎上,對整本書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微教學設計,以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為基礎開發(fā)微課視頻,作為MOOC平臺的教學資源;對整門課程進行MOOC課程結構設計,立體教材的考核試題直接轉換為MOOC的單元或章節(jié)測試題,并組織期中和期末測試。以AR可視化教材為基礎快速搭建起MOOC學習平臺,快速構建起另一種學習方式“MOOC支撐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或在線自主學習”[15]。3結語本文從教材的規(guī)劃與編寫、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教材移動APP開發(fā)等3個層面對AR可視化教材建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提出了基于“移動APP瀏覽+云存儲”的AR可視化教材的立體化呈現(xiàn)形式,優(yōu)化了用戶體驗度與資源使用效率及流量上的最佳平衡點,制定出了各種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在立體可07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出版社的教育APP開發(fā)[J]. 嚴立,梁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1)
[2]VR+/教育出版:融合發(fā)展迎未來[J]. 賈曉陽. 傳媒. 2016(24)
[3]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探索[J]. 黃海龍,李元.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6(12)
[4]基于Adobe平臺工程訓練立體教材的建設研究[J]. 黃海龍,曲曉海.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5(23)
[5]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立體化教材出版的應用研究[J]. 初天斌,李少明.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5(02)
[6]數(shù)字電子圖書產(chǎn)品研究[J]. 孫微巍. 中國出版. 2014(11)
[7]電路實驗立體化教材的建設與實踐[J]. 劉曉文,薛雪,陳桂真,石超.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12)
[8]基于高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研究[J]. 黃德群.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3)
[9]可視化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郭美榮,侴愛輝,夏德宏,高婷.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11)
[10]近年我國高校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分析[J]. 劉新陽. 電化教育研究. 2012(03)
本文編號:3229394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38(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R可視化教材(2)資源識別碼配置
?С畔碌氖導?萄Щ肪巢⒖??全新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13]。2.3支撐自主學習AR可視化教材支撐下的自主學習,學習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習內容變得聲形并茂。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轉變成以教材為主導,在研讀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時,隨時拿出裝有教材APP的智能移動設備掃描教材中知識點圖形識別碼(見圖2),該知識點便以聲音、視頻、交互等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形式得以全面細致地講解,資源附帶的考核試題還可以對該知識點的學習過程進行檢驗,使學習者隨時了解自主學習的掌握程度,以便于進一步強化學習[14]。圖2AR可視化教材應用2.4支撐微課與MOOC建設支撐微課與MOOC建設是AR可視化教材應用的延伸,每一本立體可視化教材都包含豐富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其中部分教學資源自身就是一節(jié)好的微課。在立體教材的基礎上,對整本書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微教學設計,以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為基礎開發(fā)微課視頻,作為MOOC平臺的教學資源;對整門課程進行MOOC課程結構設計,立體教材的考核試題直接轉換為MOOC的單元或章節(jié)測試題,并組織期中和期末測試。以AR可視化教材為基礎快速搭建起MOOC學習平臺,快速構建起另一種學習方式“MOOC支撐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或在線自主學習”[15]。3結語本文從教材的規(guī)劃與編寫、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教材移動APP開發(fā)等3個層面對AR可視化教材建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提出了基于“移動APP瀏覽+云存儲”的AR可視化教材的立體化呈現(xiàn)形式,優(yōu)化了用戶體驗度與資源使用效率及流量上的最佳平衡點,制定出了各種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在立體可07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出版社的教育APP開發(fā)[J]. 嚴立,梁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1)
[2]VR+/教育出版:融合發(fā)展迎未來[J]. 賈曉陽. 傳媒. 2016(24)
[3]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探索[J]. 黃海龍,李元.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6(12)
[4]基于Adobe平臺工程訓練立體教材的建設研究[J]. 黃海龍,曲曉海.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5(23)
[5]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立體化教材出版的應用研究[J]. 初天斌,李少明.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5(02)
[6]數(shù)字電子圖書產(chǎn)品研究[J]. 孫微巍. 中國出版. 2014(11)
[7]電路實驗立體化教材的建設與實踐[J]. 劉曉文,薛雪,陳桂真,石超.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12)
[8]基于高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研究[J]. 黃德群.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3)
[9]可視化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郭美榮,侴愛輝,夏德宏,高婷.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11)
[10]近年我國高校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分析[J]. 劉新陽. 電化教育研究. 2012(03)
本文編號:32293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2293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