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途徑嗎?
發(fā)布時間:2020-12-30 16:35
在關于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當中,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要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革新,翻轉課堂則被看作是破解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這一難題的重要突破口。但被寄予厚望的翻轉課堂未必能滿足人們的期望,因為翻轉課堂在知識傳授和思維訓練上都可能對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性造成不利影響。翻轉課堂未必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途徑,其他教學方法同樣也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需要走出"唯"某種教學方式的誤區(qū)。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9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翻轉課堂:眾望所歸還是不孚眾望?
(一) 翻轉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嗎?
(二) 翻轉課堂具有清晰的理念指導嗎?
(三) 翻轉課堂一定意味學生主動學習嗎?
二、知識:被忽視的題中之義
(一) 翻轉課堂弱化了創(chuàng)新的知識基礎
(二) 翻轉課堂易使學生思維淪為無本之木
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走出“唯一”的誤區(qū)
(一) 翻轉課堂不一定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
第一, 翻轉課堂的實施程序影響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第二, 當前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并未推動關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
(二)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未必培養(yǎng)不出創(chuàng)新人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數字化課程40年發(fā)展評析[J]. 周序,黃路遙. 課程.教材.教法. 2018(10)
[2]大學生特質拖延、跨期選擇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關系[J]. 倪亞琨,郭騰飛,王明輝.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8(09)
[3]翻轉課堂的基本原理與教學形態(tài)[J]. 宋生濤,楊曉萍.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拖延行為的干預:計劃行為理論和實施意向的影響[J]. 林琳. 心理學報. 2017(07)
[5]知識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 周序.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6]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設計與實踐反思[J]. 鄭瑞強,盧宇. 高校教育管理. 2017(01)
[7]高等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與思考[J]. 李赟,林祝亮.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2)
[8]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項目課程中的教學模式研究[J]. 周賢波,雷霞,任國燦.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1)
[9]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微視頻的五大關系辨析[J]. 謝貴蘭. 教育科學. 2015(05)
[10]當前國內翻轉課堂熱的冷思考——基于36個實踐案例的分析[J]. 張艷明,薛穎.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18)
本文編號:2947956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9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翻轉課堂:眾望所歸還是不孚眾望?
(一) 翻轉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嗎?
(二) 翻轉課堂具有清晰的理念指導嗎?
(三) 翻轉課堂一定意味學生主動學習嗎?
二、知識:被忽視的題中之義
(一) 翻轉課堂弱化了創(chuàng)新的知識基礎
(二) 翻轉課堂易使學生思維淪為無本之木
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走出“唯一”的誤區(qū)
(一) 翻轉課堂不一定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
第一, 翻轉課堂的實施程序影響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第二, 當前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并未推動關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
(二)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未必培養(yǎng)不出創(chuàng)新人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數字化課程40年發(fā)展評析[J]. 周序,黃路遙. 課程.教材.教法. 2018(10)
[2]大學生特質拖延、跨期選擇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關系[J]. 倪亞琨,郭騰飛,王明輝.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8(09)
[3]翻轉課堂的基本原理與教學形態(tài)[J]. 宋生濤,楊曉萍.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拖延行為的干預:計劃行為理論和實施意向的影響[J]. 林琳. 心理學報. 2017(07)
[5]知識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 周序.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6]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設計與實踐反思[J]. 鄭瑞強,盧宇. 高校教育管理. 2017(01)
[7]高等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與思考[J]. 李赟,林祝亮.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2)
[8]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項目課程中的教學模式研究[J]. 周賢波,雷霞,任國燦.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1)
[9]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微視頻的五大關系辨析[J]. 謝貴蘭. 教育科學. 2015(05)
[10]當前國內翻轉課堂熱的冷思考——基于36個實踐案例的分析[J]. 張艷明,薛穎.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18)
本文編號:29479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94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