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教師理論素養(yǎng)提升_論大學翻譯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16-10-02 13:01

  本文關鍵詞:論大學翻譯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論大學翻譯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 摘 要:理論素養(yǎng)是大學中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師的一個重要素質(zhì)。本文從四個維度審視了翻譯教師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從四個方面簡述了翻譯教師應具備的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文章最后指出教師應具備開放的理論意識,以更好地適應和指引翻譯教學實踐,同時確保翻譯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關鍵詞:理論意識;翻譯理論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09)12-0140-4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aware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of translation teachers for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from four perspectives. Then it points out four aspects of translation teachers’ theoretical awarenes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th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be open-minded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so as to better adapt themselves to and guide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theoretical awareness, translation theories
1. 引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深入發(fā)展,不同文化之間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頻繁,對各類、各層次翻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據(jù)劉宓慶(2003:8)的估算,在21世紀,翻譯人才(包括口、筆譯)的需求將比20世紀末期增加12倍,在發(fā)達國家和中等發(fā)達國家增加約15倍,F(xiàn)實情況是,目前各類、各層次合格翻譯人才還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需求,翻譯的質(zhì)量離市場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翻譯教學和翻譯培訓任重道遠。在中國大陸,大學的翻譯教學在培養(yǎng)合格翻譯人才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能令人滿意。不可否認,翻譯教學和翻譯培訓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而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與翻譯教師的素質(zhì)、素養(yǎng)密不可分。翻譯教師的素質(zhì)、素養(yǎng)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其中理論素養(yǎng)和理論意識是翻譯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之一。相比翻譯專業(yè)的翻譯教學研究而言,英語專業(yè)本科的翻譯教學研究更為薄弱。教師對英語專業(yè)本科的翻譯教學中的翻譯理論及其作用的認識模糊得多,對該層次翻譯的教學理論的研究和討論也不多見。為此,筆者擬就大學中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中教師的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作一探討。
2. 翻譯教學教師理論意識的多維度審視
2.1 從翻譯理論的作用看翻譯教學教師的理論意識
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似乎是不爭的事實,學界對此也有相當多的論述。劉宓慶(2003:28-30)在討論提高翻譯教學素質(zhì)時認為有三件任務要完成,其中一件是“強化理論的指導作用”。他認為“加強理論指導,加強教學的理論性是提高翻譯教學的關鍵!睂Υ,他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理論是堅持教學方向的行動指針!逼浯,“加強理論教學是提高翻譯教學質(zhì)量和深度,走向素質(zhì)教學的最重要的途徑”!袄碚摻虒W也是激活思維、促進教學研究的重要推動力,對教學全局影響深遠,對實務教學更起事半功倍的效果!钡谌,“理論是糾正教學偏差的重要手段!庇纱丝梢,翻譯教學的教師如果不具有理論知識和理論意識,如何在自己的翻譯教學中把握教學方向,如何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推動翻譯的素質(zhì)教育,如何克服翻譯教學中的“經(jīng)驗主義”和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隨意性?教師的理論知識和理論意識能幫助解除“翻譯教什么”的困惑,走出“翻譯教學就是帶著學生做翻譯”的誤區(qū),避免“只要愿意,誰都可以教翻譯”的錯誤認識(羅選民,2002:58)。
2.2 從教學原則看翻譯教學教師的理論意識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所闡述的一條教學原則是“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難題等創(chuàng)新能力! 翻譯課程和翻譯教學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難題等創(chuàng)新能力。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在譯者把源語文本變成譯入語文本的交際過程中,存在復雜的認知活動。翻譯過程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認知過程和轉(zhuǎn)換過程,是認知原文文本表達的概念的過程,和將對原文的認知形成的概念轉(zhuǎn)換成譯文語言表達的概念的過程。在關聯(lián)理論看來,話語的理解過程主要是個推理過程(Sperber &Wilson,1986)。在這個推理過程中,就需要對原文的理解和認知進行多維度的分析與綜合,分析原文的結(jié)構(gòu)、意義、意向、情景、文化現(xiàn)象及其意義,利用抽象思維和概括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用譯入語語言將原文的意義表達出來。對翻譯的初學者而言,他們既缺乏翻譯經(jīng)驗,又缺乏對翻譯的認知和翻譯理論知識的了解。因此在翻譯的入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既要通過具體的翻譯實踐和練習幫助學生體認翻譯,又要引領學生對基本翻譯理論的認知和應用。在翻譯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應用有關翻譯理論訓練學生的分析翻譯文本功能、文本意義,認識翻譯策略和如何選擇翻譯策略以及譯入語和源語相互轉(zhuǎn)換規(guī)律的認知和分析的能力。這必然要借助翻譯理論和翻譯知識,把翻譯理論融匯在翻譯實踐、翻譯技巧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翻譯背后的規(guī)律,以知其所以然,逐步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翻譯的思維能力,為翻譯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礎和理論養(yǎng)料,同時也要求翻譯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和理論意識。
2.3 從教學要求看翻譯教學教師的理論意識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對學生的翻譯要求和筆譯課程的描述里,都明確提出對翻譯理論的要求。專業(yè)六級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翻譯基礎理論,八級的要求是能運用翻譯的理論和技巧進行相當難度文章的英漢互譯。筆譯課程描述是:……使學生掌握英漢雙語翻譯的基本理論。這些都表明翻譯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普及在本科翻譯教學中的地位。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理論意識是教學大綱理論教學要求得以實現(xiàn)的保證。
2.4 從課程設計看翻譯教學教師的理論意識
課程設計在目前的中國大陸似乎與具體的任課教師無關,教師只需按照較籠統(tǒng)的課程大綱和所選定的教材開課就行。事實上,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英語課程標準》的出臺和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的逐步實施,教學理念轉(zhuǎn)向了以學生為中心、重能力培養(yǎng)和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文軍,2004a:67)。鑒于此,大學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課程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無疑是一種發(fā)展方向(文軍,2004b:48)。因此,翻譯教師能否針對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如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水平和學生的需求以及社會的需求,實現(xiàn)翻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并恰當設計翻譯課程教學內(nèi)容,在翻譯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就要依賴教師對翻譯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翻譯研究和譯論新發(fā)展的了解。這也更進一步說明翻譯教師需要具備高度的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3. 大學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師應具備的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
理論有不同的層次。楊自儉(2002:16-18)認為翻譯理論研究按距離翻譯實踐的遠近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一,翻譯微觀工程技術研究;其二,翻譯中觀描述性研究;其三,翻譯宏觀理論研究。翻譯教師必須認識到翻譯理論的層次性。一些理論對翻譯實踐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一些理論則用來解釋和描述翻譯現(xiàn)象,一些理論讓人們認識翻譯現(xiàn)象、了解翻譯與社會的關系。另外,翻譯教師還必須認識到翻譯的教學理論的層次性,因為翻譯教學本身有不同的層次。目前在中國大陸至少有五個層次的翻譯教學: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的翻譯教學;英語專業(yè)本科的翻譯教學;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翻譯教學;翻譯專業(yè)(方向)本科生的翻譯教學;翻譯專業(yè)(方向)研究生的翻譯教學。不同層次的翻譯教學,翻譯理論的內(nèi)容與側(cè)重點各有不同。也就是說,不同層次翻譯教學的教師所需具備的理論意識和理論修養(yǎng)也是有層次的。那么,大學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師應具備哪些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呢?筆者以為,從本科層次翻譯教學的任務和要求即培養(yǎng)學生具備初步的英語漢語互譯的能力考慮,該層次的教師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理論意識和理論修養(yǎng):翻譯教學的基本理論、語言學翻譯理論、英漢語對比的理論知識,特別是英漢語宏觀對比的理論知識以及課程設計的理論知識。不過,任何層次的翻譯教師都應該具備一種開放的理論意識,隨時吸收學科理論的新發(fā)展,與時俱進,并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和本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翻譯教學理論。
3.1 翻譯教學的基本理論
本部分主要包括翻譯的性質(zhì)、翻譯的定義、翻譯的標準及其發(fā)展觀、翻譯的基本方法等。通過基本理論的講授和典型譯例分析,讓學生初步明白什么是翻譯,什么是忠實、通順,什么是直譯、意譯,直譯與硬譯以及意譯與亂譯的區(qū)別。然而,基本理論教學的任務到此并未結(jié)束,還必須借助語言學翻譯理論、英漢語對比的知識和理論及其在翻譯中的實際應用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和應用翻譯的基本理論。
3.2 語言學翻譯理論
翻譯理論從其研究的對象來看,可大致分為本體翻譯理論和泛翻譯理論。筆者以為,本體翻譯理論也包括研究文本之間轉(zhuǎn)換的理論,從語言本身來研究雙語轉(zhuǎn)換的理論。這些理論包括:意義理論、語境理論、語言功能和文本功能理論、銜接理論等。本科層面采用的教學翻譯標準就是“忠實”和“通順”!爸覍崱倍痔爬,學生無法理解何為忠實,忠實于什么等基本問題。翻譯就是譯意(Nida & Taber, 1969: 12)。“忠實”就是要忠實于原文的意義。翻譯能力培訓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語言分析和運用能力”,包括語義(意義和意向)、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和語篇分析(劉宓慶,2003:31)。因此,意義理論在本科層面的翻譯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要做到翻譯中的意義相符,就必須了解和掌握英漢語中意義的對應關系理論、意義的種類及其含義以及它們在不同文本翻譯中的輕重之別,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意義的差別等。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認為“意義即使用”,詞的意義由語境決定!罢Z境—用法—意義”互為條件,使詞義明確化。語境的分類及其在翻譯理解中的作用、語境理論的新發(fā)展都應為翻譯教師所掌握和知曉。語言的意義也和其功能相關,意義和功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語言的功能和文本功能理論如布勒(Büler)的語言功能分類,紐馬克對布勒語言功能分類的運用及其翻譯中的不同功能文本的翻譯策略,韓禮德的功能語法理論等,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語言、理解語言、使用語言包括雙語轉(zhuǎn)換。篇章語言學的發(fā)展為翻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翻譯中的語篇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篇章銜接理論為翻譯中使用何種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上下文的銜接和語意連貫提供了解釋和思考方向。
3.3 英漢語對比的理論知識
英漢語對比研究碩果累累,微觀和宏觀的對比成果均可用于翻譯教學。從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思維能力和翻譯中的語言分析和表達能力看,宏觀方面的成果所起的作用更顯著。宏觀對比知識包括樹式結(jié)構(gòu)和竹式結(jié)構(gòu),主語—謂語型與話題—說明型;形合與意合,替代與重復;名詞優(yōu)勢與動詞優(yōu)勢,主體意識與客體意識;宏觀的英漢語序?qū)Ρ鹊?連淑能,1993;潘文國,2002)。學生翻譯中出現(xiàn)很多翻譯病,如搭配不當,英漢翻譯時句子過長、過多地使用功能詞,邏輯混亂,照搬原文句子結(jié)構(gòu)等。缺乏對兩種語言宏觀對比知識的了解是導致這些翻譯病出現(xiàn)的根本因素之一。如果不了解兩種語言的特點,特別是宏觀的句子結(jié)構(gòu)特點、宏觀語序特點、話語組織法特點、語言心理差異等,再加上雙語基本功不到位,翻譯轉(zhuǎn)換時難免出現(xiàn)上述翻譯病癥,導致譯文不通順、可讀性差。因此,翻譯教師應具有對比分析英漢語語言異同的理論素養(yǎng),在引領學生翻譯時,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如何轉(zhuǎn)換,在意義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譯語的特點組織話語。長期堅持,定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轉(zhuǎn)換能力,減輕和規(guī)避翻譯腔。
3.4 課程設計的理論知識
要擺脫翻譯教學“選定教材+開課”的教學模式,翻譯教師必須懂得課程設計。既要在教學中執(zhí)行現(xiàn)有翻譯課程的教學大綱,又要在執(zhí)行中考慮對大綱的補充、完善和具體化。既要考慮整個社會以及當?shù)貙Ψg及翻譯人才的需求,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在此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nèi)容,確定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比例等。具體講,翻譯教師要考慮實現(xiàn)既定翻譯教學目標的手段,要設計翻譯理論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和翻譯實踐教學的材料選擇(材料是以文學類為主還是以非文學類為主,或兼而有之;是注重翻譯實踐材料的普遍性還是專業(yè)性等),要有處理好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之間關系的辦法,還要思考如何解決本階段學生翻譯能力培養(yǎng)與語言能力提高的矛盾以及設計有效檢測和評估學生翻譯能力和翻譯水平的手段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依賴于翻譯教師對課程設計理論及其反映的應用語言學理論、心理學及教育學理論的綜合理解和應用能力。
4. 結(jié)語
本文從翻譯理論的作用、翻譯教學原則及其要求和翻譯課程設計四個維度,從翻譯教學的基本理論、語言學翻譯理論、英漢語對比理論知識和翻譯教學課程設計理論知識四個方面論述了翻譯教學教師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并不是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的全部,翻譯教師應具備一種開放的理論意識,不斷吸收和應用譯學研究的新發(fā)展、新理論,以更好地適應和指導本科層次翻譯教學開展的高質(zhì)、高效。
參考文獻
Brown, James Dean.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Dubin, Fraida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Nida, E. 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E. J. Brill, 1969: 12.
Sperber. Dan & Deirder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Ltd. 1986.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姜倩、何剛強. 翻譯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46-61.
連淑能. 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劉宓慶. 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8,18-30,31.
羅選民. 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 中國翻譯,2002(4):56-58.
穆雷. 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3):43-46.
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王樹槐. 關于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 譯學新探[C]. 楊自儉主編,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313-320.
文軍. 論翻譯課程研究[J]. 外國語,2004a(3):64-70.
文軍. 論翻譯課程的價值與功能[J]. 中國翻譯,2004b(3):45-48.
楊自儉. 我國譯學建設的形勢與任務. 譯學新探[C]. 楊自儉主編,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16-18. 論英漢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摘 要: 語言和文化關系十分密切。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翻譯中詞義的選擇。如果不充分理解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可能造成交際困難,甚至引起文化的沖突。只有正確處理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本文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從詞匯、交際用語等角度來談翻譯中詞義的選擇與文化差異的處理,以及如何避免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文化沖突。
關鍵詞: 英漢翻譯 文化差異 源語文化 目的語文化 文化沖突
1.前言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而翻譯的根本任務是傳遞不同文化。王佐良先生曾經(jīng)說過,“因為有翻譯,哪怕是不免出錯的翻譯,文化交流才成為可能”(王佐良,1989:19)。英語與漢語之間的文化差異一定程度上影響翻譯中詞義的確立。因此,解決好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問題是保證譯作成功的關鍵(彭保良,1998:25)。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好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才能達到更好地表達兩種語言之間信息交流的目的,否則將有可能造成交際困難或引起文化沖突。
2.文化差異的表現(xiàn)方面
“文化”表征著傳統(tǒng)和信仰,我們一出生就浸潤其中,我們的一切行為,包括語言也因此受這種文化所制約(謝天振,2000:202)。文化之間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翻譯中詞語的選擇。
2.1詞匯
2.1.1顏色詞
英漢兩種語言,在顏色詞的表達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中學生在翻譯“紅茶”時將其譯成red tea,把“紅糖”譯成red sugar。而事實上,“紅茶”應譯為black tea,而“紅糖”應譯為brown sugar。在《紅樓夢》的翻譯中,英國翻譯家David Hawks將“怡紅院”譯成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把“怡紅公子”譯成Green Boy,而我國翻譯大師楊憲益將其分別譯為Happy Red Court和The Happy Red Prince。在英語文化里,green的意義與漢語里的“紅色”文化意義更接近,而英語文化中的red給人產(chǎn)生一種血腥與暴力的印象。如:
(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譯文:你以為我是好欺負的嗎?(張培基等,1980:13)
在上面的譯文中,有人將其譯成“你從我的眼里看得到綠色嗎?”。事實上,我們不能死譯,green在英語中有“欺騙”、“新手”等意。而green-eye則是漢語中的“眼紅”之意。漢語中常說的“紅粉佳人”、“紅榜”,與這兩個詞意思接近的表達應該是a young beauty,honor board,與其顏色沒有什么關系。
中國人慣用“黃色”象征低級下流、有害人的身心健康的影視書畫作品,以致有些學生看到y(tǒng)ellow pages就理所當然地理解為“黃色書刊”,而實際上,英語中的yellow pages是指的分類電話薄。如果我們不清楚英語顏色的這些文化背景,在理解上就容易產(chǎn)生困難。
2.1.2與動物有關的詞匯
中國人普遍認為“龍”是中國的圖騰,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外國人則對dragon沒什么好感,甚至把它看成是十分討厭的動物。如表示某人很討厭時,會說成“She is an old dragon.”。漢語里常說的“望子成龍”,如果我們將其譯成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則會令外國人很不理解,我們應該充分了解“望子成龍”的含義,是希望其子女成為有用之材,則我們就可以較為準確地將其譯成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其次,dog在西方人眼中被認為是他們忠實的朋友,如:Love me,love my dog.表示某人幸運時會表達成“He is a lucky dog.”。而漢語中“狗”一般會有貶義,有“狗腿子”、“走狗”一說。另外,在漢語里,表示人的膽小,通常會用“膽小如鼠”,而在英語里則用as timid as a rabbit;當說某人很強壯時,會用“力壯如!,而英語里則用as strong as horse。如下面譯文:
(2)這是你自己的祖母。拜拜罷,保佑你生龍活虎似的大得快。(魯迅:《彷徨》中的《孤獨者》)
譯文:This is your own grandmother.Bow to her,so that she will protect you and make you grow up strong and healthy.(馮慶華,2002:24)
在上述譯文中,“生龍活虎”譯成了“strong and healthy”,翻譯這樣的詞語,主要的是要透徹理解其在源語中的文化涵義,然后根據(jù)情況進行直譯或意譯。
2.2交際用語
文化背景不同,說不同語言的人在交談時,常常會發(fā)生下列情況: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產(chǎn)生誤會(鄧炎昌、劉潤清,1989:159)。如漢語中的“你吃了嗎?”只是一種問候,卻讓外國人產(chǎn)生一種是要請他吃飯之意;對“你到哪里去?”這樣的漢語方式的問候也讓他們感到很納悶。
英漢文化差異在日常交際中,主要表現(xiàn)在“表揚”和“問候”等方面。當面對他人對衣著或所做出的成績表示贊賞時,英漢表達完全不一樣。請看下面的對話:
A:Your skirt is very beautiful.
B:Thank you.I’m glad you like it.
C:你的裙子真漂亮。
D:是嗎?不過我不喜歡這顏色……
如果將漢語的對話譯成英語,則會讓外國人一頭霧水,這就是中西文化不同所造成的,中國人在對別人表揚時,總是用否定的回答來表示其謙虛。如中國人打招呼時慣用“你好”,“你吃過了嗎?”。外國人打招呼時,初次見面用“How do you do!”,而熟人之間則用“How are you?”;在送別時,中國人喜歡對主人說“請留步”,主人則回答“走好”或“慢走”,這就不能譯成“stay here”或“walk slowly”。在英語國家里,他們道別時習慣用“Keep in touch”。
2.3習語、典故
語言習慣的不同形式是由不同的習俗、生活環(huán)境、人們的心理、表達方式和觀察習慣形成的(歐陽小生、張建佳,2007:135)。習語的理解是翻譯中的一大難題。
我們一見到“銀河”,就很容易聯(lián)想到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相會,而英語中則稱為the milky way。中國人對the milky way感到很不理解。其實the milky way源于希臘神話,是天后Hera給Hercules喂奶時所滴下的乳汁凝成的一條路。再看下面的句子:
(7)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譯文:青少年們不邀請鮑勃參加他們的聚會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掃興的人。(張培基等,1980:162)
在上面譯文中,如果不理解“wet blanket”這個習語的意思,就無法理解整個句子,“wet blanket”表示“令人掃興的人”。同樣,漢語中的許多習語更是讓外國人費解。如我們常說的對事情有把握會說“胸有成竹”,若譯成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就會鬧笑話。其實,他們表達的意思是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與英文中的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意思比較接近。要想譯好這些習語與典故,不充分理解其文化背景是很難達到理想的翻譯效果的。3.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
3.1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英文原著、英文報刊雜志或觀看英文經(jīng)典電影,有意識地涉獵英語國家文化,并且要注意多積累一些習語和諺語等。在詞匯學習時,不但要掌握詞的概念意義,還要了解其內(nèi)涵意義和文化所指意義,作為教師,要多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背景知識和外國文化禮儀。
3.2有意識地進行中西文化對比研究
在對母語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學生應有意識地將英漢兩種文化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其文化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只有深入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才能更好地避免文化沖突。在學習“Where are you going?”等句子時,要有意識地進行文化對比,他們就不會理所當然地認識這些句子的使用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3.3用英語思維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多閱讀,在閱讀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在閱讀中獲得習慣的表達。作為教師,要通過日常對話和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體驗比較真實的交際場景,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敢于表達、樂于表達,不斷提高他們學習和模仿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4.結(jié)語
在翻譯過程中只有充分認識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幫助傳達兩種語言地信息,否則會造成交際阻礙甚至文化沖突。但中西文化沖突也已越來越體現(xiàn)于文化融合之中,F(xiàn)在兩種文化均已接受“Long time no see.”這樣的表達,在漢語和日常對話中已有越來越多的詞語引進和借用,像Internet,DIY這樣的詞匯已經(jīng)涌現(xiàn)到母語文化中。本文只是對英漢翻譯中在詞匯、交際用語等方面的文化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對翻譯方法等方面未作深入的探討?傊,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具備強烈的文化意識,才能更好地達到翻譯所要達到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建軍.新編英漢翻譯[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4]彭保良.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立[J].中國翻譯,1998,(1):25-27.
[5]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6]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論中日血緣親屬稱謂語差異成因及其翻譯 [摘要]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同屬東亞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權家長制的“宗族”文化傳統(tǒng),但由于不同的社會背景,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親屬稱謂語體系。本文從語義、分類、敬謙及詞綴方面,探討了中日血緣親屬稱謂語的差異,分析其成因,總結(jié)出親屬稱謂語翻譯時的處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譯教學導入文化知識的必要性。
[關鍵詞]親屬稱謂語 差異 成因 翻譯技巧 翻譯教學
親屬關系是人們之間一個最親密的社會關系,在社會結(jié)構(gòu)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社會關系。而親屬稱謂語則反映了人們的之間的這種婚姻或血緣關系,它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系的名稱,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是人們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一套特殊的語言符號的反映。正如日本學者石川榮吉所說:“親屬稱謂并不是表示個人之間的譜系的位置關系。稱謂詞性意味著人類集團之分類的社會性范疇!庇H屬稱謂語的研究歷來受到民俗學家、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重視。親屬稱謂語作為一種基本詞匯在民族語言中形成一個嚴密的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文化傳統(tǒng)、民族心理等特點。雖然民族與民族之間或許會有類似的文化現(xiàn)象,但類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異是辨別這些親屬稱謂的關鍵。本文試圖通過中日親屬稱謂語的差異性對比,淺析其成因,總結(jié)出中日翻譯教學中親屬稱謂語互譯的幾點啟示。
一、 中日親屬稱謂語的差異
1.詞義差異。從中日四代親屬稱謂対照表中可以篩選出以下同形的親屬稱謂語: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嬸母,等等。很多同形也意義相同,但仍有部分詞匯不能望文生義。在不同文化歷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語中的這些詞語,所指范圍已經(jīng)和漢語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漢語中的“兄弟”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還可用于平輩之間,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齡小的,更可以用于對眾人講話時的謙稱,此時無輩分之分。而日語的“兄弟”不僅指哥哥和弟弟,還指姐姐和妹妹。
例2:弟妹:漢語的“弟妹”多指的是“弟弟的配偶”即“弟弟的妻子”。日語的“弟妹”所指的是“弟弟和妹妹”,在現(xiàn)代日語中使用頻度較低。
例3:外甥:此詞中日語言共同點都是用于指本人姐姐或妹妹的兒子,不同點在于日語的“外甥”還有指妻子的兄弟的用法,相當于漢語的“內(nèi)弟”。
2.分類法差異。漢語親屬稱謂語復雜,日語則相對簡單。在漢語親屬稱謂語中需要區(qū)分血親姻親,如伯父、叔父、姨母和伯母、嬸母、姨父;需要區(qū)分宗族非宗族,如爺爺、侄兒、孫子和外公、外甥、外孫等;需要區(qū)分父系母系,如叔叔、姑媽、堂兄和舅舅、姨媽、表兄等;需要區(qū)分長幼輩分,如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等。而日語親屬稱謂襲用的是分類法,即不標明親族是父系的還是母系的,不標明是直系的還是旁系的,不標明親族的排行順序,只標明尊卑輩分。這樣僅用幾個詞就能全部涵蓋,如 おじいさん(爺爺,外公),おばあさん(奶奶,外婆),いとこ(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おじさん(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因此若無具體的解釋或明確的語境,即使聽到這些稱謂詞語,也無法斷定這些稱謂語具體指出何人或何種親屬關系。
例如在表示祖輩及曾祖輩的親屬關系方面,中、日兩國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詞語都按類似的構(gòu)詞法構(gòu)成,即在表示“父/母”的稱謂詞語前加上表示輩分的詞語,如漢語的(曾)+(祖)+父/母,日語的(曾)+(祖)父/母。主要差異在于是否區(qū)分父系、母系方面的關系。在漢語中,父親的爸爸、媽媽分別稱為“祖父”、“祖母”或“爺爺”、“奶奶”,而母親的爸爸、媽媽則要分別稱為“外祖父”、“外祖母”或“外公”、“外婆”。但在日語中,稱呼父親的爸爸、媽媽和母親的爸爸、媽媽時,則統(tǒng)一用“おじいさん(ちやん)”和“おばあさん(ちやん)”,此時無父系、母系之別。
3.敬語用法差異。中國人家庭成員或親戚之間的面稱,沒有敬,謙之分,而在日本人家庭成員或親戚之間的面稱,則有敬、謙之分。
例如,對父親的稱謂:稱呼父親本人或在親屬面前稱呼自己的父親,用敬稱“お父様(さん、ちゃん)”;對親屬以外的他人說到自己的父親用謙稱“ちち”“父親”;稱呼對方父親用敬稱“お父さま(さん)”。
又如,對母親的稱謂:稱呼母親本人或在親屬面前稱呼自己的母親,用敬稱“お母さま(さん、ちゃん)”;對親屬以外的他人說到自己的母親用謙稱“はは”“母親”“おふくろ”等。其中“はは”最常用,帶有謙稱的性質(zhì),“母親”較之更鄭重。
與人談話時,稱呼對方母親時用敬稱“お母さん”“おふくろさん”等。最常用的是“お母さん”,“おふくろさん”則主要用于對關系親密者講話的場合。
4.詞綴使用差異。漢日親屬稱謂語在實際使用中,為表達特定情感(如親昵、厭惡),會在親屬稱謂語上加上詞綴。漢語詞綴豐富,在現(xiàn)在的漢語中,可在稱謂語的基礎上加接尾詞“兒”或接頭詞“老”“阿”“我”“咱”“小”等修飾語,如老爸、阿媽、咱妹、我祖父,小弟,小妹等。而在日語中,則使用接尾詞“ちゃん”。
例4:従兄弟の一郎ちゃんが交通事故で入院したんだって。
例5:すぐ母ちゃんに話すなんて姉さんったら、ほんとに唇が薄いね。
例6:老爸,我放學回家了。
例7:每當立冬節(jié)氣過后,阿婆就開始數(shù)日子。
例8:他是我的小弟。
例9:老頭兒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
二、 中日親屬稱謂語差異的成因
1.家族繼承制度的不同。中國的家族構(gòu)造是橫向擴大的包含旁系血統(tǒng)的大家族,而日本是縱向發(fā)展的以繼承人為中心直系血統(tǒng)的家族構(gòu)造。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采取“諸子均分繼承制”。對于“諸子”來說,“父系血緣”是獲得財產(chǎn)繼承權的惟一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具備這一合法性來源的“諸子”在家族中也就理所當然地獲得一視同仁的待遇。“諸女”盡管有“父系血緣”,因為是要外嫁異姓的,她們的繼承權往往被剝奪,其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就像熟語“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所說的那樣。而日本的家族繼承制是以“長子單獨繼承制”為中心的。嫡系長子在家族中的地位遠遠高于其他諸子,旁系血緣遭到極大的輕視。這可以從分家前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分家后長子的“本家”與次子的“分家”的懸殊地位中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盡管同屬于父系血緣關系,但由于在家族中以及在家族財產(chǎn)繼承上的懸殊待遇,直系長子的獨尊,日本傳統(tǒng)家族對血緣關系的劃分遠不如中國那樣細致,并且對旁系的血緣關系只是籠統(tǒng)地按遠近來劃分,比如分為“六等親”(包括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與孫子女、叔伯與侄子、姨舅與外甥、堂親表親等關系)。因此血緣的細致劃分在日本傳統(tǒng)社會也就缺乏動力,最后導致其親屬詞匯體系的曖昧與貧乏。
2.宗族等級觀念的不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和親屬意識很重,漢語中繁雜眾多的親屬稱謂詞語說明漢民族是一個崇尚“大家庭”的民族,一向以“四世同堂”為驕傲。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一個家庭越強大,人丁越興旺,這個家庭越繁榮昌盛;相反,家庭弱小,人丁稀少,是一個家庭衰敗的標志。同時由于中國經(jīng)歷了幾千年漫長的封建宗法等級社會,漢語的親屬稱謂體系嚴格遵守“尊卑有序”的規(guī)定,強調(diào)年幼者對年長者的孝順,在親屬稱謂體系中每個親屬稱謂都代表了其在親屬關系中的尊卑、名分和地位。中國人這種傳統(tǒng)的宗族關系、親屬關系及家庭觀念和意識共同構(gòu)成一種社會關系網(wǎng),在社會生活及交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為宗族親屬之間在行事、決策方面往往要顧及親屬之間的利益和情面,有一種互相維護,互相依賴的心理。在日語文化中,日本人崇尚集體協(xié)作精神,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個人依靠集體才能生存,集體或集團意識非常強。日本人的集體并不是以家庭或家族為核心,而是以自己賴以生存的社區(qū)、“村”、公司、單位為核心,因此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家庭觀念和親屬意識相對較淡薄,傳統(tǒng)的三代同居的家庭在現(xiàn)代不斷減少,核心家庭不斷地增加。日本人的血緣觀念淡薄,且不太重視旁系親屬,因此,在日語中使用的親屬稱謂詞語少,而且表述的親屬關系不明確。
三、 中日親屬稱謂語互譯技巧及其翻譯教學
通過對中日親屬稱謂語的綜合比較,可以看出很多親屬稱謂語在翻譯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完全對應的譯語。而翻譯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傳達原文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使譯文的讀者和原文的讀者有相同或相似的反應。譯者首先要熟悉中日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親屬稱謂語的特點、原語中每個親屬稱謂語使用的語境以及指代意義,然后根據(jù)上下文綜合分析,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要在這兩種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親屬稱謂語體系之間進行翻譯轉(zhuǎn)換,譯者需深入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在實踐中選用合適的稱謂語翻譯方法。
1.中日親屬稱謂語互譯中的主要技巧:歸化法、釋義法、和簡化法
例10:原文:忽見素云進來說“我們奶奶請二位姑娘商議要緊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寶二爺,都等著呢!
譯文:そこへ素云(李紈づきの腰元)はいっていきて、「家の奧様がみなさまに大事なご相談がおありだそうで、お二人方にお越し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にとのことでございます。迎春さま、探春さま、惜春さま、史湘云さま、寶の若さには、どなたもあちらにお見えになって、お待ちかねてございます」
本段落中的“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的這種排行稱呼法,日語中不存在。為了能使讀者清楚的知曉所指何人,譯者將人物的名稱一一列了出來。這就是歸化法。
又在素云的漢譯中采用了解釋說明的方法,這就是釋義法。
例11:
原文:孫行者笑道:“這卻不難。那日你們妯娌十個托生時,可巧我到閻王那里去……”
譯文:すると孫行者は笑いながらこう言いました!袱饯い膜悉浃工い从盲。お前さんたち十人のものが生まれ出る日に、ちょうどわしはこの閻魔さまのところへやってきたんだよ!惯@里出現(xiàn)的“妯娌”一詞,日語里沒有,且與原文的中心思想并不密切,為了使文章通順,譯者采用了簡化法,即使用指示代詞替代。
2.在日語教學中必須導入日本文化
例12:
原文:賈瑞聽了,魂不附體,只說“好侄兒,只說沒有見我,明日我重重的謝你!
譯文:賈瑞はこれを聞いて魂も身に付かぬ心地で、「薔ちゃん、お願いだ!どうか、僕がいなかったと申し上げておくれ。あす、僕、君に十分お禮をするから」
在日語中,對晚輩,通常不使用親屬稱謂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如果譯者不了解日語親屬稱謂語的這一特征,直接譯成“甥”,譯文肯定不自然。這就要求日語學習者要了解日語親屬稱謂語的特征。要想了解日語親屬稱謂語的特征必須日本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民間習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了解日本文化特征,才能搞清楚日本人的“內(nèi)”與“外”,,才能正確判斷是應該使用敬語、還是應該使用謙語。
參考文獻
[1]沙吾提·帕萬.試論親屬稱謂之“文化差異”——英、漢、維親屬稱謂對比[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2]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黃碧蓉.英漢親屬稱謂語的差異及其互譯[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4]邱建鈺.談中日親屬稱謂的特點及成因[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 從應用翻譯功能論看學校對外宣傳冊(合頁)英譯 【摘要】學校對外宣傳冊(合頁)的英譯屬應用翻譯功能論的范疇,以譯文讀者的心理期待和文化視野為翻譯策略取向,遵從信息第一的文本功能。本文指出此類文本的翻譯策略應1)突顯信息功能,體現(xiàn)學校的客觀真實情況;2)重組篇章結(jié)構(gòu),滿足譯文讀者的視野心理;3)以凝練的主從句式陳述零散的語義表達,符合譯文的文體規(guī)范。
【關鍵詞】應用翻譯 突出 信息 整合 篇章 主從句 陳述
1. 引語
應用翻譯(applied translation)是一種實用性強,“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論文、新聞報道、法律文書、商貿(mào)信函、產(chǎn)品說明書、實用手冊、廣告、技術文本、科普讀物、旅游指南等類文體”(方夢之,2003)的實用型翻譯。它不同于藝術審美和文學欣賞的文學翻譯,因而可理解為非文學翻譯。應用翻譯的交流目的不在于“求異”,而在于“求同”,即盡量減少交流信息的障礙,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應用翻譯功能論講求理論觀念上的、翻譯策略上的和方法技巧上的對策,即有條件有限制地傳遞和重現(xiàn)從語義到文體的原文語言和文化信息,在的語中體現(xiàn)文本的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以讀者反映論為衡量譯文預期功能的對等尺度(賈文波,2004)。
2. 翻譯策略
2.1突出信息,就事論事
韓禮德(M.A.K.Halliday) 認為,決定語言特征的三大語境因素是語場(field of discourse)、語旨(tenor of discourse) 和語式(mode of discourse)。從其語域變體之一語場(field)來看,對外宣傳活頁原文和譯文的根本目的就是宣傳學校的形象,擴大學校的影響,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科研實力,讓國外讀者直接了解學校,對學校產(chǎn)生較強印象,可能使他們萌發(fā)接觸學校,到學校進行合作和交流的沖動。這說明宣傳冊中英文的語篇交際功能,即原文和譯文的預期功能是一致的。這種交際功能確定了學校對外宣傳冊作為公共宣傳品,是一種不折不扣的信息源,譯文應突出其預期的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這樣的譯文語篇要求以讀者為中心,行文簡潔,語氣客觀,信息清楚明確(李東輝,2009:116),應歸屬于紐馬克所劃分的“信息型”文本。例:
院部設置:17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流體動力與控制學院
學科門類:8
工學 理學 文學 管理學
經(jīng)濟學 法學 教育學 醫(yī)學
本科專業(yè):52
冶金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譯作:17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of Hydro-power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8 disciplines
EngineeringScienceLiteratureManagement
Economics LawEducationMedicine
52 undergraduate program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上述例子總括了與學科學位有關的基本情況,然后就此逐一單向列出,條理清楚,一目了然;铐撝袑W校學科和學位的翻譯要求體現(xiàn)了突出信息,就事論事的特點,是實實在在的客觀陳述,“一個蘿卜一個坑”,語言表達非常精煉,沒有多余廢話。
2.2.整合篇章、內(nèi)外有別
從語篇的交際參與者(tenor)來看,宣傳冊的一方是中方大學,另一方海外讀者,交際者之間是一種很正式的關系,譯文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要體現(xiàn)交際雙方的關系,也就是使宣傳冊譯文獲得譯文讀者效應。眾所周知,中西方讀者的思想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文化知識的差異要求對原文明示和暗含的信息關系進行調(diào)整(Nord, 2001: 63),這就需要在文本形式和信息內(nèi)容上作較大調(diào)整和改動,使譯文以讀者期待即讀者的理解和接受為目的,有效傳遞信息,又使譯文語言形式和文本形式符合譯文的通用文體規(guī)范,獲得有效的宣傳效果。
以蘭州理工大學的對外宣傳冊(合頁)為例。在合頁中依次呈列了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規(guī)模、學科建設、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研產(chǎn)研究基地、交流合作、大學文化建設、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發(fā)展目標等項內(nèi)容,面面俱到,基于中國文化背景,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期待要求。然而,作為向主要西方國家讀者宣傳的資料,其旨在突出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特點和辦學特色,因而在翻譯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該有所取舍,以適應國外讀者的口味和要求。M. Snell-Hornby的“情景-結(jié)構(gòu)“方式不僅在詞語和結(jié)構(gòu)層面上進行,還必須更多地整體考慮相互關聯(lián)的語篇成分、經(jīng)驗、感覺和背景狀況(M. Snell-Hornby, 2001:81),也就是解讀文本文化的過程。這種解讀是對包括詞匯組合層面的語義文化內(nèi)涵的微觀解析,更重在對文本宏觀結(jié)構(gòu)的拆析和重構(gòu)(劉宓慶,1999:152)。這種拆析和重構(gòu)關注的是“由語篇關聯(lián)性和功能決定的單項內(nèi)容的重要性”,以形成譯者頭腦中鮮明的語篇整體圖示和符合譯文規(guī)約的完整譯文形式(賈文波,2004,187)。所以,在合頁漢譯英時,為突出譯文的信息功能,應對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反映自己管理模式的和與國外讀者沒有直接認知關系和沒有必要了解的信息,如“歷史沿革”、“大學文化建設”、“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發(fā)展目標”、“國內(nèi)合作”和與學校合作的國內(nèi)機構(gòu)等內(nèi)容可以采取不譯的翻譯策略,在篇章結(jié)構(gòu)和信息內(nèi)容方面做了前后的較大調(diào)整。
原合頁中“辦學條件”項和“合作與交流”項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欄反映了學校生存和發(fā)展所需的條件、設施和硬件資源,在譯文中可將這兩方面整合為“校園與發(fā)展(Campus and Development)”,列為第一項。這樣既突出了學校在地理位置、人文環(huán)境、學科特色等概況,又傳達了與國外進行合作與交流的目的,使譯文讀者開門見山,即刻獲得對這所大學的整體印象和形象。中文中沒有涉及大學的歷史、地理位置和多學科的字眼陳述,而在譯文中為現(xiàn)吸引來華留學生的重要性,需要添加諸如 “Located in Lanzhou City, capital of Gansu Province, also Pass of the Silk Road in ancient China,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UT) is a multi-disciplined st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陳述,這也是對暗含信息的明示行為,符合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例:辦學條件
校區(qū):2個
校園占地面積:2230畝
老校區(qū):1050畝
西校區(qū):1180畝
校舍建筑面積:86萬平方米
教學行政用房:3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chǎn):10.03億元
教學科研設備:3.6億元
圖書館文獻藏量
館藏各類文獻266萬冊
數(shù)字化校園
網(wǎng)上辦公網(wǎng)上管理
網(wǎng)上教學網(wǎng)上服務
國際交流與合作
與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具有留學生招收資格
譯作:Campus and Development
Location and Area Located in Lanzhou City, capital of Gansu Province, also Pass of the Silk Road in ancient China,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UT) is a multi-disciplined st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2 690,000-square-kilometer campuses, offering online businesses of office, administration, teaching-learning and services, a library collection of 2,660,000 books and journals of all kinds, and a permanent asset of ¥1,003,000,000, of which ¥360,000,000 for teaching-research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LUT has established academic ties with over 60 countries including Russia, U.S.A. and Australia. Every year scores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at LUT are regularly sent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and exchange while some overseas scholars and experts are invited to LUT for giving lectures or carrying co-operations.
● Sino-foreign "1 +2 +1" dual degree progra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past 3 years.
●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LUT is qualified for ad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此外,原合頁中“師資隊伍”項中的“專任教師數(shù)”欄、“教學研究”項中的“教學研究”欄、“科學研究”項和“產(chǎn)學研研究基地”項所反映的是教學科研方面的成果和條件,在譯文中可合并為“學術科研(Academics)”項。合并后的這項體現(xiàn)高校首當其沖的教學科研之能事,反映高校學術水平,有利于塑造其國際形象,可列為第二項!皩W科建設”項、“辦學規(guī)!表椫械摹霸翰吭O置”欄和“教育教學”項中的“教學改革”欄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學科、專業(yè)和所屬學院系部,可合列為“學科專業(yè)(Programs)”項,為高校存在和發(fā)展的重頭戲,體現(xiàn)學科特色和優(yōu)勢,可列為第三項!稗k學規(guī)!表椫械摹霸谛W生數(shù)”、“教育教學”項中的“招生與就業(yè)”欄和“獎學金、助學金”欄反映了有關學生的人數(shù)、助學獎勵和就業(yè),可以合為“學生與就業(yè)(Student and Employment)”項。學生及其就業(yè)從根本上為學校的存在和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和活力,是國外讀者特別是有意來華的留學生所關注的方面,所以也應緊呈卷上。
2.3.主從陳述,形式凝練
語式指語言在交際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際渠道、媒介和修飾方式,如口頭語或書面語、自然語或人工語,屏幕型的還是印刷類的等。譯文宣傳冊的文本特點和交際場景不允許有太大篇幅的發(fā)揮,譯文信息含量、譯文占有空間、譯文傳播媒介等影響著譯文的信息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比如譯文與圖片的配置比例,語言是英文還是中英雙文等。合頁以較少的篇幅展示學校的對外形象和實力,寥寥數(shù)頁,間或配有插圖,信息空間有限,因而信息集中,形式凝練就成為合頁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特點。合頁中文多為四字結(jié)構(gòu)、詞組短語和短句的表達方式,以意馭句,句子框架簡約,缺乏相應的主語或賓語,語法范疇模糊,表現(xiàn)出了漢語詞的收縮性和對上下文較小依賴性的特點,講究一定程度的工整對仗,表現(xiàn)出意念主軸的功能作用。而英語行文注重上下文的照應和邏輯上的合理搭配,強調(diào)客觀正式,層次清楚,最忌堆砌,語言追求一種自然流暢美。英語句式結(jié)構(gòu)呈“樹”型,主謂主句如樹干,各種語法手段擴充句中各成分圍繞sv主干前呼后擁,句子形態(tài)標記鮮明,制約關系嚴謹,邏輯關系外顯,形成提掣式形態(tài)主軸。紐馬克認為,為實現(xiàn)以的語讀者為功能核心的目的,譯者在具體操作中有權對文本做邏輯上的改進,有權用講究的結(jié)構(gòu)去替換笨拙的語法結(jié)構(gòu),所以不妨用“樹”型的主從句復合形式對中文的詞組和短句的零散形式進行有序陳述。例:辦學規(guī)模
在校學生數(shù):34258人
研究生:3007人
本科生:20010人
繼續(xù)教育學生:11766人
招生與就業(yè)
招生
面向全國30個。ㄗ灾螀^(qū)、直轄市)招生
就業(yè)
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穩(wěn)居在甘高校第一,連續(xù)多年榮獲“甘肅省非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集體”。
獎學金?助學金
設立各種獎、助學金22項
經(jīng)濟困難學生受益面:91.05%
譯作:Student and Employmen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rves 34,258 students, among which 20,01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3,007 are graduate students and 11,766 student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vides 22 established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of all sorts to benefit 91.05% students with financial-difficulty and keeps a graduate employment rate of over 95%, taking the top among all universities in Gansu Province, entitled as “Excellent Non-normal School for Student Employment in Gansu Province” for a succession of years.
上述關于辦學規(guī)模、招生與就業(yè)、獎學金?助學金等中文內(nèi)容以詞組和短句形式分別對各項進行陳述,逐一展開,沒有明顯主語呈現(xiàn),而英語譯文只以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為整個句子的主語,分別用了“serve”, “provide”, “keep” 等限定動詞分句和附屬的非限定動詞分句,使句子結(jié)構(gòu)主次分明,錯落有致,重迭相輔,顯得緊湊鮮明。特有文化類型對文本的不同期待要求譯文形式按的語文化語境和文體規(guī)范進行改寫(Nord, 2001: 63)。在原文形式不能適應于的語文化環(huán)境功能的情況下,為有效實現(xiàn)譯文的文本功能,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可重組譯文的語言結(jié)構(gòu),使譯文地道流暢,明白易懂,加強譯文的可讀性(賈文波,2004,192)。這就需要在文本形式作較大改動,使譯文語言形式和文本形式符合譯文的通用文體規(guī)范,獲得有效的宣傳效果。在譯作英文時要符合海外英文讀者的視覺期待,集中明示信息,體現(xiàn)英語的提掣式形態(tài)主軸,從屬部分或后或前,盤根錯節(jié),語言形式凝練濃括。再如:教學研究
三年來完成教學研究項目211項
承擔國家級教學研究項目6項
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3項
三年來出版教材118種
省級精品課程21門
開設雙語課程24門
科研項目
近三年,承擔科技項目1532項
國家級項目46項
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0項
學術論文
近三年,發(fā)表論文5001篇
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878篇,進入全國高校90名
EI收錄論文在全國高校排名第75位
譯作:● Research Since 2005, over 5001 treatises have been carried by various well-known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published 2878 in core journals putting LUT into the 90th of all st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and with the indexed by EI into the 75th, 118 text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with 21 provincial quality courses and 24 bilingual courses offered, and also 1743 (211+1532) teaching-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145 (39+106) state, ministerial and provincial on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ndertaken, with 93 (33+66) relative awards obtained.
英語譯文以并列復雜句的形式將“教學內(nèi)容”、“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三方面的逐項內(nèi)容濃縮展出。用三個限定動詞分句分別表述了“教學內(nèi)容”、“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的主干部分,每一項內(nèi)容的分項部分均由非限定動詞分句和介詞詞組描述。為使譯文信息明確而又富有感染力,譯文的表達必須在兼顧譯文的語式限制的前提下符合通用文體規(guī)范。整個形式主從分布,形式凝練,信息集中,既滿足了合頁空間有限的語式要求,又符合譯文讀者的閱讀口味。
3. 結(jié)語
學校對外宣傳冊(合頁)的漢譯英屬于應用翻譯系列,需要講求翻譯的目的性,體現(xiàn)了諾德在談到德國“海德堡大學”600年校慶宣傳冊的翻譯時提出對宣傳冊的翻譯要求:1)文本制作者應考慮預期讀者的特有文化知識這一先決條件;2)為獲取譯文預期功能,譯文文本須與文本類型的通用文體規(guī)范一致并采用相當正式的語域/專用語;3)文本需符合宣傳冊總體規(guī)劃的版面。由于中西讀者的心理期待和關注重點不一樣,中英語言在詞語搭配、句型結(jié)構(gòu)、寫作風格和文化內(nèi)容上也存在差異,因而英譯宣傳冊時譯文也必須有別于原文形式,傳遞信息和感染受眾應該是此類文本翻譯的核心和主旨。所以,在實施宣傳冊的英譯策略時必須以譯文讀者的文化視野為參照,以凸顯必要信息為目的,從語場、語旨和語式三點入手著力表現(xiàn)文本的客觀性、語言的主從性和語體的適切性。
參考文獻:[1] 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2] 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3]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 Mar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論企業(yè)管理術語的漢英翻譯 摘要:企業(yè)管理體系文件漢英翻譯過程中存在著專業(yè)術語的翻譯欠準確的問題,文章分析了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國際標準,專業(yè)術語,漢英翻譯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Management Terms
HUANG HaiyingFENG Jianjun
Abstract: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term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s documentation is short of accuracy. They analyze the root cause of this problem, 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erminolog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一引言
企業(yè)管理體系的認證已經(jīng)成為中國企業(yè)通過國際制造資格鑒定的證明書,也是將中國制造的產(chǎn)品打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這些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和維護涉及到許多制定管理體系文件的活動。如GB/T 19001—2000 對企業(yè)的質(zhì)量管理體系提出了“文件要求(4.2)”[1],企業(yè)應建立并維護《質(zhì)量手冊》等諸多文件。對外資企業(yè)和開展出口貿(mào)易的企業(yè)來說,為了方便不同語言的員工和國外采購商使用質(zhì)量管理體系文件,企業(yè)不但需要保持中文版本,還需要維護對應文本的英文版本。顯然,同一文件的不同語言版本的內(nèi)容是否等值,將關系到不同語言的文件使用者對企業(yè)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認識程度。因此,企業(yè)管理文件漢英翻譯的準確性不容忽視。
二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yè)管理領域,當國內(nèi)企業(yè)和國外企業(yè)組織都共同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ization)發(fā)布的某個管理標準時,那么,在應用這個標準的管理文件中專業(yè)術語的漢語與英語在概念上應等值。所以,漢英翻譯準確率應達到100%。只有這樣,不同母語的企業(yè)內(nèi)部管理人員或企業(yè)外部人員(如管理標準的認證人員、企業(yè)的國外顧客等)對企業(yè)應用有關管理標準的理解才會達成一致。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有些譯者在翻譯中忽視專業(yè)術語在企業(yè)管理文本中的重要性,隨意使用同義詞來表達專業(yè)性概念。此類缺乏準確性的譯文往往會給企業(yè)運營帶來不良影響。
例如,東莞某公司在《質(zhì)量手冊》中規(guī)定公司的“品質(zhì)方針是:(1)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堅持第一次就做對并做好的品質(zhì)理念,為顧客提供優(yōu)質(zhì)的產(chǎn)品和服務;(2)我們以問題意識和改善意識去追求更好,滿足顧客的更高要求!庇⒆g文則是:“Product Quality Principles are: (1) We persist in doing right things in the correct ways the
first time, and with this notion, provide our customers with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services; (2) We seek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to satisfy our customers’ higher demands.” 2006年5月,一家國外進口商對
該公司的質(zhì)量保證體系進行審核。當看到該公司《質(zhì)量手冊》中的質(zhì)量方針時,審核員就提出了一些質(zhì)疑!爱a(chǎn)品質(zhì)量原則(Product Quality Principles)”就是ISO 9001所要求的“質(zhì)量方針 (Quality Policy)”嗎?“顧客需求(customer’s demands)”指的是“顧客要求(customer’s requirements)”嗎?
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上述質(zhì)疑呢?問題的原因是專業(yè)術語的翻譯欠準確。筆者認為,要實現(xiàn)這種漢英兩個文本的等值,關鍵的問題是準確地使用專業(yè)術語。只有準確使用專業(yè)術語才能傳達完整的概念。在ISO 9001英文版中,“質(zhì)量方針”是用“Quality Policy”來表述的,指的是“質(zhì)量管理體系”關于質(zhì)量的政策,而不是“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原則”。此外,按照ISO 9001的內(nèi)涵,此處“顧客要求”的涵義應是“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GB/T 19000—2000 3.1.2)[2],須用“customers’ requirements”來表達,因為在企業(yè)管理的語義場中,“customers’ demands”指的是“對某產(chǎn)品或服務需求的數(shù)量”。
上述案例說明,與企業(yè)管理體系有關的文本具有其獨特性,其中的專業(yè)術語有其固定的譯法。也就是說,如果國際標準的原文為英語,當中國國家標準局等部門采用這項標準后,國內(nèi)權威部門頒發(fā)的中文標準的文本應被當作與英文標準的文本等值。以這兩個權威的標準文本為基礎,有關該項標準的英漢專業(yè)術語便得以約定。如同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了兩種不同貨幣的兌換率,兌換貨幣的人應依照這個兌換率進行交易。在英漢互譯過程中,譯者應依照權威部門發(fā)布的管理標準的中英文版本中術語使用的對等規(guī)則來應用這些技術術語,否則就不能實現(xiàn)譯文的準確性。我們認為,與翻譯其他一般性文本不同,在翻譯與國際標準有關的企業(yè)管理體系的文件時,隨意采用同義詞或直接查詞典翻譯此類詞語都可能無法傳達意義上的細微之處,會使譯文失去嚴謹性和準確性。
目前,中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已經(jīng)頒發(fā)的適用于企業(yè)管理的國家標準中,有許多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發(fā)布的標準。其中通用的標準有:(1) GB/T 19001—2000 等同于ISO 9001: 2000;(2) GB/T 24001—2004 等同于 ISO 14001: 2004;(3) GB/T 28001—2001 覆蓋了OHSAS 18001: 1999。企業(yè)為了取得這些標準的管理體系認證,必須基于這些標準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譬如質(zhì)量管理體系、環(huán)境保護體系等,并且企業(yè)必須按這些標準對文件化的要求建立各種類型的文件。對于外資企業(yè)和開展出口貿(mào)易的企業(yè)來說,還必須維護這些管理體系文件的中英文兩種文字的版本,以便于外籍員工和國外采購商使用這些文件。然而,盡管這些標準的中文文本都有對應的英文文本可供譯者參照,但實際上類似于上述案例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許多企業(yè)的管理體系文件的中英文版本存在內(nèi)容不等值的問題。
三解決方法
實踐證明,企業(yè)管理領域中專業(yè)術語的漢英翻譯有其獨特性,要以國家標準機構(gòu)發(fā)布的標準文本和國際標準組織發(fā)布的對應標準的英文文本為權威參照。原則上,在發(fā)布的標準文件中已明確定義的專業(yè)術語應被當作比較固定的漢英對等詞語來使用。譯者在把企業(yè)管理體系文件從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要將國家標準及其等同的國際標準中對等的詞語應用在譯文中。此外,對
于標準文件中沒有的準專用詞語,也要盡量采用企業(yè)管理領域內(nèi)信息溝通中使用率較高的詞語,要以“準確表達原文的概念”為標準,而不能以“表達出原文的意思”為滿足;谏鲜龅睦砟,通過實踐探索,采用下列方法有助于譯者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更準確地使用企業(yè)管理方面的專業(yè)術語。
第一,建立并使用質(zhì)量管理、環(huán)境管理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等體系文件的英漢詞匯庫。首先,從事于企業(yè)管理領域文件翻譯的譯者不但要熟讀中文的標準文本,還必須熟讀英文的標準文本,要對照起來細讀。其次,為了便于翻譯中的運用,譯者應自己建立企業(yè)管理諸標準體系的英漢對照詞匯庫。例如,以GB/T 19001(中文版)和ISO 9001(英文版)為語料,可以將下表的詞語加入到《質(zhì)量管理體系漢英術語對照詞庫》(見表1)中去。
第二,利用因特網(wǎng)和搜索引擎的功能查找企業(yè)管理領域內(nèi)約定俗成的英文術語。當從自己建立的專業(yè)術語庫和企業(yè)管理類辭典都查詢不到某個專業(yè)術語,或?qū)δ硞詞語的翻譯有多個選擇且難以確定優(yōu)劣,那么,以因特網(wǎng)的網(wǎng)頁作為雙語對照的語料庫,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進行搜索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譬如,在翻譯“團隊精神”這個術語時,譯者不知道用“team spirit”還是用“teamwork”,然后分別以“團隊精神 team spirit”和“團隊精神 teamwork”為關鍵詞語,可查詢到這個詞語的流行詞語。結(jié)果是,兩種譯法都有。根據(jù)“譯者應譯入母語或主導性語言,即他們能夠最準確、最有效地表達的語言”[3] 這個基本的經(jīng)驗法則,優(yōu)先選取母語為英語的網(wǎng)站所提供的譯出語,最后選定了“teamwork”。又如,筆者在實踐中翻譯過這樣一些詞語(見表2),借助于因特網(wǎng)和搜索引擎工具,得到了這些詞語的不同的英文表達,然后從這些表達詞語中選擇了使用頻率最高且內(nèi)容切合原文的詞語。對比最初的試譯和最后確定采用的譯出語,顯然,通過使用因特網(wǎng)和搜索引擎的功能進行選詞后,專業(yè)術語的準確性得到提高。


第三,利用計算機翻譯輔助平臺所具有的翻譯記憶(translation memory)功能。以使用雅信CAT2.5計算機輔助翻譯平臺為例,從句子層次
來看,機器翻譯所提供的譯文確實難以完全接
受。但是,從提供專業(yè)術語的準確性來看,如果譯者在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已經(jīng)建立自己的專業(yè)術語庫,或通過導入標準文本的英漢對照文本把專業(yè)術語導入到計算機記憶體內(nèi),那么,在翻譯企業(yè)管理體系相關的文本時,機譯譯文提供的專業(yè)術語的準確率和前后一致性非?煽。并且,譯者翻譯過的專業(yè)術語或定義過的詞組不用再次翻譯,有效地提高了專業(yè)術語的準確性及在同類型文本中的一致性。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yè)管理體系文件中專業(yè)術語的漢英翻譯有其獨特性,一定要遵循“約定俗成”的法則。在翻譯選詞的過程中,當國家標準及其等同的國際標準英文文本中有對等的專業(yè)術語可用時,譯者須采用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中的對等術語;對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文本中沒有的術語,應選擇采用企業(yè)管理領域內(nèi)通用率比較高的術語。此外,使用計算機翻譯輔助平臺的翻譯記憶功能也可以提高專業(yè)術語漢英翻譯的準確性?傊,本文的目的是對企業(yè)管理文件漢英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進行探討,旨在找到準確地翻譯這一類型文件的實踐方法。
參考文獻
[1]國家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 GB/T 19001-2000 質(zhì)量管理體系要求.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2]國家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 GB/T 19000-2000 質(zhì)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3]美國學術協(xié)會. 社會科學文本翻譯指南 org/ sstp_guide_chinese.pdf.
黃海英:東莞理工學院外語系,523808
馮劍軍:東莞理工學院外語系,523808


  本文關鍵詞:論大學翻譯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88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288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0e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