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株蜚蠊腸道內(nèi)生放線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19:40
本課題組前期對分離自蜚蠊腸道內(nèi)生放線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抗真菌活性測試中,發(fā)現(xiàn)兩株放線菌(戈登氏菌WA12-1-1、鏈霉菌WA23-4-4)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真菌抑制活性。由此,本論文展開了對菌株WA12-1-1和WA23-4-4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研究,旨在發(fā)現(xiàn)結(jié)構(gòu)新穎有趣、生物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利用硅膠、ODS、MCI、Sephadex LH-20、半制備高效液相等多種色譜手段,對菌株WA12-1-1的發(fā)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絲體乙酸乙酯粗提物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化學成分研究,并通過紫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zhì)譜等方法確定了它們的結(jié)構(gòu),結(jié)果分離得到20個化合物。其中,從發(fā)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分離到了11個化合物,分別是:1個三萜類化合物:2-Hydroxy-3-oxooleana-1,12-dien-28-oic acid(1),7個生物堿類化合物:(2E)-2-甲基-2-丁烯酰胺(2)、喹唑啉-4(3H)-酮(3)、2-(乙酰基氨基)苯甲酰胺(4)、2-甲基-4(3H)-喹唑酮(6)、對羥基苯乙酰胺(8)、5,6-二氫-2,4(1H,3H)-嘧啶二酮(14)、尿苷(18)...
【文章來源】:廣東藥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浸膏A分離純化流程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C-3 經(jīng) ODS 開放柱色譜分離,甲醇-水(40%,50%,60%,70%,100%,v/v)經(jīng) TLC檢測合并得到 5 個部分(C-3-1~C-3-5)。C-3-3 經(jīng)制備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統(tǒng))分離,得化合物 9、化合物 10 和化合物 19。C-3-5 經(jīng)制備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統(tǒng))分離,得化合物 11 和化合物 12。
16注釋:Acetone extract 為菌絲體丙酮浸泡后乙酸乙酯萃取物,EtOAc extract 為發(fā)酵上清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圖 2- 4 菌株 WA12-1-1 菌絲體和發(fā)酵液粗提物的抗菌活性以銅綠假單胞菌 ATCC 25924、枯草芽孢桿菌 ATCC 6633、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 25213、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 為供試病原菌,測定菌株 WA12-1-1 發(fā)酵液乙酸乙酯和菌絲體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抗菌/真菌活性,從圖 2- 4 中結(jié)果表明發(fā)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絲體乙酸乙酯粗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細菌/抗真菌拮抗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狹葉獐牙菜的化學成分研究[J]. 何康,曹團武,王洪玲,耿長安,張雪梅,陳紀軍. 中國中藥雜志. 2015(18)
[2]毛竹筍化學成分研究(Ⅰ)[J]. 杜文鵬,徐彭,劉波,徐向紅,賴學文,李斌. 中草藥. 2015(03)
[3]人參內(nèi)生球毛殼菌株RSQMK-9的化學成分研究[J]. 梁煒薇,王大成,程鴻,張明哲,張雅梅,韋東勝,秦建春.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8)
[4]深海放線菌Actinomadura sp.01119的代謝產(chǎn)物研究[J]. 林己,林秀萍,艾文,田新朋,周雪峰,徐石海,劉永宏.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7)
[5]南海珊瑚montipora sp.內(nèi)生細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環(huán)二肽成分研究Ⅱ[J]. 郭瓊,彭光天,劉炳新,雷玲芳,陳小潔,鄧蕓,蘇賢君,張翠仙. 中國海洋藥物. 2014(03)
[6]南海深海細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抗菌代謝產(chǎn)物研究[J]. 龍彬,高程海,潘麗霞,李菲,胡麗琴,文良娟.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6)
[7]兩株紅樹內(nèi)生真菌共培養(yǎng)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學成分研究[J]. 李春遠,黃松,佘志剛,林永成,周世寧.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8]昆蟲內(nèi)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進展[J]. 楊義婷,郭建洋,龍楚云,劉懷,萬方浩. 昆蟲學報. 2014(01)
[9]一些特異生境微生物的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J]. 李瑤瑤,沈月毛. 有機化學. 2013(06)
[10]蟲類中藥蠐螬中含氮化合物研究[J]. 李林,晏永明,李小年,鐘惠民,程永現(xiàn).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3(03)
博士論文
[1]楹樹的活性成分研究儀花中真菌053的代謝產(chǎn)物研究[D]. 劉銳.沈陽藥科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紅樹林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細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D]. 劉海濱.沈陽藥科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05030
【文章來源】:廣東藥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浸膏A分離純化流程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C-3 經(jīng) ODS 開放柱色譜分離,甲醇-水(40%,50%,60%,70%,100%,v/v)經(jīng) TLC檢測合并得到 5 個部分(C-3-1~C-3-5)。C-3-3 經(jīng)制備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統(tǒng))分離,得化合物 9、化合物 10 和化合物 19。C-3-5 經(jīng)制備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統(tǒng))分離,得化合物 11 和化合物 12。
16注釋:Acetone extract 為菌絲體丙酮浸泡后乙酸乙酯萃取物,EtOAc extract 為發(fā)酵上清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圖 2- 4 菌株 WA12-1-1 菌絲體和發(fā)酵液粗提物的抗菌活性以銅綠假單胞菌 ATCC 25924、枯草芽孢桿菌 ATCC 6633、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 25213、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 為供試病原菌,測定菌株 WA12-1-1 發(fā)酵液乙酸乙酯和菌絲體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抗菌/真菌活性,從圖 2- 4 中結(jié)果表明發(fā)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絲體乙酸乙酯粗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細菌/抗真菌拮抗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狹葉獐牙菜的化學成分研究[J]. 何康,曹團武,王洪玲,耿長安,張雪梅,陳紀軍. 中國中藥雜志. 2015(18)
[2]毛竹筍化學成分研究(Ⅰ)[J]. 杜文鵬,徐彭,劉波,徐向紅,賴學文,李斌. 中草藥. 2015(03)
[3]人參內(nèi)生球毛殼菌株RSQMK-9的化學成分研究[J]. 梁煒薇,王大成,程鴻,張明哲,張雅梅,韋東勝,秦建春.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8)
[4]深海放線菌Actinomadura sp.01119的代謝產(chǎn)物研究[J]. 林己,林秀萍,艾文,田新朋,周雪峰,徐石海,劉永宏.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7)
[5]南海珊瑚montipora sp.內(nèi)生細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環(huán)二肽成分研究Ⅱ[J]. 郭瓊,彭光天,劉炳新,雷玲芳,陳小潔,鄧蕓,蘇賢君,張翠仙. 中國海洋藥物. 2014(03)
[6]南海深海細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抗菌代謝產(chǎn)物研究[J]. 龍彬,高程海,潘麗霞,李菲,胡麗琴,文良娟.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4(06)
[7]兩株紅樹內(nèi)生真菌共培養(yǎng)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學成分研究[J]. 李春遠,黃松,佘志剛,林永成,周世寧.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8]昆蟲內(nèi)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進展[J]. 楊義婷,郭建洋,龍楚云,劉懷,萬方浩. 昆蟲學報. 2014(01)
[9]一些特異生境微生物的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J]. 李瑤瑤,沈月毛. 有機化學. 2013(06)
[10]蟲類中藥蠐螬中含氮化合物研究[J]. 李林,晏永明,李小年,鐘惠民,程永現(xiàn).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3(03)
博士論文
[1]楹樹的活性成分研究儀花中真菌053的代謝產(chǎn)物研究[D]. 劉銳.沈陽藥科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紅樹林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細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D]. 劉海濱.沈陽藥科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050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050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