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H復合溫敏凝膠用于尼非韋羅和茶黃素的聯(lián)合遞送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943
【圖文】:
6射電鏡對 LDH 的形態(tài)學觀察,(b)LDH 的粒徑分布,(c) LDH 的電位分 The morphological imaging of LDH using TEM,(b) the particle size dithe average potential ofLDH
第一部分 溫敏納米水凝膠的制備及表征1.2 LDH-泊洛沙姆 407 水凝膠凝膠溫度的測定利用馬爾文流變儀對 20%(w/w)的泊洛沙姆-407 凝膠和 LDH-泊洛沙姆 407納米水凝膠的流變性能進行了評價。結果如圖 2 所示,隨著溫度的增加,凝膠的G,和 G,,逐漸增加,在 25℃兩者達到了凝膠化溫度。
圖 3 茶黃素和尼羅紅的體外釋放曲線Fig3 In vitro drugrelease profiles of theaflavin and nile red討論本實驗以 Al(NO3)3 9H2O 和 Mg(NO3)2 6H2O 為原料成功合成了 LDH,并對LDH 納米粒子進行了表征,LDH 呈現(xiàn)均一的六邊形,結構良好,平均粒徑為60±1.85nm,Zeta 電位約 32mV。采用流變儀評價了 LDH-泊洛沙姆 407 水凝膠的流變性能。結果表明,LDH-泊洛沙姆 407 水凝膠和泊洛沙姆 407 水凝膠均在 25℃左右達到了凝膠化溫度。凝膠的流變性能取決于溫度[22],隨著溫度的升高,凝膠的粘度逐漸增加,凝膠形成時粘度急劇增加并趨于穩(wěn)定。凝膠化溫度即為儲能模量 G,和損耗模量 G,,形成交點的溫度。在本實驗中,隨著溫度的增加,G,和 G,,逐漸增加,在 25℃兩者達到了凝膠化溫度,這保證了凝膠在進入人體后迅速轉(zhuǎn)化為凝膠狀態(tài)。LDH-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云;金鱗;;十年,一點真心[J];分憂;2017年01期
2 陸瑞良;半導體溫敏閘流管[J];傳感器技術;1988年01期
3 文彬,徐秀華;新型溫敏二極管的研究[J];傳感器技術;1993年02期
4 張聲豪,謝延貴,吳孫桃;溫敏二極管性能的優(yōu)化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1期
5 張敏;孫晶;劉慧敏;宋歡歡;張鑫洋;于文生;;不同探針分子溫敏漆的制備及性能對比研究[J];無機化學學報;2016年03期
6 胡耀強;權朝明;劉海寧;吳志堅;葉秀深;;溫敏材料吸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6年11期
7 董艷麗;孫晶;范薇;金光勇;李昌立;陳言;;發(fā)光溫敏漆的制備及其溫度猝滅特性研究[J];光學與光電技術;2011年06期
8 黎世齡;李潤根;蘇生春;;反光溫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選育的思考[J];種子;2006年03期
9 趙吉良;利用溫敏二極管的動態(tài)特性測溫[J];電測與儀表;1997年06期
10 閆玲玲;孫晶;于文生;朱鵬;宋亞嬌;包秀珍;;不同稀土摻雜溫敏漆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中國稀土學報;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云;;蔬菜溫敏雄性不育的研究進展[A];中國園藝學會首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4年
2 畢家海;田德美;李海兵;;蒽柱[5]芳烴/離子液體溫敏開關的設計合成[A];全國第十七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九屆超分子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3 盧向陽;胡旺順;田云;彭麗莎;羅澤民;;光溫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相關蛋白質(zhì)的研究[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nóng)業(y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第六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周海;李靜;朱麗雅;姜大剛;董景芳;劉勤堅;周玲艷;劉振蘭;劉耀光;莊楚雄;;水稻光溫敏不育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機理[A];2013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論文集[C];2013年
5 徐先戰(zhàn);施碧紅;趙明富;;水稻光溫敏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進展[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6 穆婷婷;楊濤;臧程程;王劍;隋磊;;拔牙位點保存用復合溫敏凝膠的構建及體外表征[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修復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全國口腔修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6年
7 焦靈睿;彭迪;劉應征;;基于快響應壓敏漆與溫敏漆的旋翼氣動測試技術研究[A];第九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6年
8 呂川根;夏士健;胡凝;姚克敏;;溫敏不育水稻的植株溫度及環(huán)境模型[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9 徐文文;何根;殷秀楠;趙靖;汪輝亮;;紫外接枝法制備具有快速響應性的溫敏功能膜[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齊莉;魏曉奕;張榮月;姚春荷;辛培勇;喬娟;沈瑩;楊更亮;陳義;;溫敏、鹽敏、pH敏有機聚合物整體介質(zhì)的研究與應用[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學術交流會(2010景德鎮(zhèn))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記者 譚國器;李瑞環(huán)會見緬甸客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2 張國棟 路廣娥;溫敏可逆凝膠堵調(diào)效果好[N];中國石化報;2010年
3 武漢 余俊芳;PN結溫敏傳感器與集成溫敏傳感器的應用[N];電子報;2006年
4 記者 朱丹 周燦;陳豪會見緬甸商務部長吳溫敏一行[N];云南日報;2015年
5 記者 余彬 通訊員 郭晶 周楊;光溫敏雙保險核不育系在漢問世[N];湖北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冰;基于溫敏水凝膠紡織醫(yī)用敷料的制備及釋藥機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8年
2 周仲華;棉花溫敏雄性不育的細胞學特征、生化基礎及其分子標記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3 羅越華;水稻反向溫敏雄性不育機制的研究[D];海南大學;2008年
4 董軍剛;甘藍型油菜溫敏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系417S選育與鑒定[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5 高學珍;溫敏高分子及其復合物的制備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6 張華麗;水稻光溫敏雄性核不育基因鑒定與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7 吳承格;膀胱癌用BCG/Fe_3O_4/溫敏凝膠集成材料靶向貼壁和緩釋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8 李林輝;溫敏聚合物薄膜的制備及對細胞粘附和分離的調(diào)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何宇;植入式溫敏凝膠載體的制備、鑒定及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李志明;溫敏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整體柱操控微流體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大衛(wèi);氫鍵自組裝溫敏水凝膠的制備及干細胞輸送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2 方文龍;溫敏膠原蛋白模擬肽的合成與自組裝[D];上海大學;2019年
3 田文學;LDH復合溫敏凝膠用于尼非韋羅和茶黃素的聯(lián)合遞送[D];青島大學;2019年
4 唐穎;圖案化溫敏表面對細胞脫附/黏附的調(diào)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5 郭育鑫;雙重靶向的磁溫敏脂質(zhì)體應用于多模態(tài)成像和藥物快速釋放的精準腫瘤治療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6 黃莉莉;共載紫杉醇阿霉素復合溫敏凝膠在肝癌局部治療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
7 翟夢宇;D-929鼻用溫敏凝膠的制備[D];河北科技大學;2018年
8 司浩杰;分子標記輔助水稻光溫敏花培不育系的鑒定與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9 劉莉;ESD術中用溫敏修復凝膠的初步研究[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康
本文編號:27638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6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