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學生習得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偏誤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07:42
對馬達加斯加學生來說,漢語是比較難學的語言之一。雖然喜歡學習漢語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很多,但是半途而廢的學生也不少。原因是漢語的難度很大,漢語跟馬達加斯加語完全不一樣,因此很多剛開始學漢語的學生感到學一種很陌生的語言。漢字、漢語的語法、聲調等這些都讓學生頭疼。漢語復合趨向補語馬達加斯加學生比較難掌握的語法點之一,對馬達加斯加學生來說,復合趨向補語很復雜,第一個原因是在馬達加斯加的語言中沒有和復合趨向補語相同的語言點,對剛剛接觸這個語言點學生來說,復合趨向補語的語法規(guī)則算是比較難理解,在加上漢語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義,情況就更復雜了,因為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義很難掌握,尤其復合趨向補語“下來”和“下去”,因此馬達加斯加學生很經常出現偏誤。本文為了理解所有關于復合趨向補語“下來”和“下去”的趨向意義,引申意義以及語法結構查看了很多材料和前人研究的論文,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分析,本文找出所有馬達加斯加學生對復合趨向補語“下來”和“下去”的偏誤類型,本文也發(fā)現大部分的學生的問題都在于“下來”和“下去”的引申義,按照學生習得復合趨向補語“下來”和“下去”的偏誤情況找出所有產生偏誤的原因,最后根據馬達加斯加的...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選題目的和意義
1.3 趨向補語的研究綜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有關的分析
2.1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意義分析
2.1.1 趨向意義
2.1.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引申義
2.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語法結構和語法意義分析
2.2.1 “動詞(了)+賓語+下來/下去”
2.2.2 “動詞+下+賓語+下/來(了)”
2.2.3 “動詞+下+來/去(了)+賓語”
2.2.4 把字式“把+動詞+賓語+下來/去”
3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引申義用法習得偏誤情況與分析
3.1 調查目的及意義
3.2 問卷調查設計與實施
3.3 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
3.3.1 “下來、下去”引申義與趨向義用法習得偏誤情況
3.3.2 “下來、下去”的語法結構習得偏誤情況
3.4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偏誤類型
3.4.1 誤代偏誤
3.4.2 語序偏誤
4 復合趨向補語習得“下來、下去”偏誤原因分析
4.1 母語的負遷移
4.2 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的影響
4.3 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
4.4 詞語語義不明
4.4.1 “下來”和“下去”的引申義很相近
4.4.2 對“下來”和“起來”的語義區(qū)別不明
4.5 “下來/去”和賓語的位置不清楚
4.6 教學策略影響
5 對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教學思考與教學設計
5.1 多種教學法結合
5.2 增加語法結構教學
5.3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5.4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教學案例設計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209967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選題目的和意義
1.3 趨向補語的研究綜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有關的分析
2.1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意義分析
2.1.1 趨向意義
2.1.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引申義
2.2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語法結構和語法意義分析
2.2.1 “動詞(了)+賓語+下來/下去”
2.2.2 “動詞+下+賓語+下/來(了)”
2.2.3 “動詞+下+來/去(了)+賓語”
2.2.4 把字式“把+動詞+賓語+下來/去”
3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引申義用法習得偏誤情況與分析
3.1 調查目的及意義
3.2 問卷調查設計與實施
3.3 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
3.3.1 “下來、下去”引申義與趨向義用法習得偏誤情況
3.3.2 “下來、下去”的語法結構習得偏誤情況
3.4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偏誤類型
3.4.1 誤代偏誤
3.4.2 語序偏誤
4 復合趨向補語習得“下來、下去”偏誤原因分析
4.1 母語的負遷移
4.2 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的影響
4.3 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
4.4 詞語語義不明
4.4.1 “下來”和“下去”的引申義很相近
4.4.2 對“下來”和“起來”的語義區(qū)別不明
4.5 “下來/去”和賓語的位置不清楚
4.6 教學策略影響
5 對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教學思考與教學設計
5.1 多種教學法結合
5.2 增加語法結構教學
5.3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5.4 復合趨向補語“下來、下去”的教學案例設計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2099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20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