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人際交往個案研究
本文選題:漢語志愿者 切入點:泰國 出處:《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跨文化人際交往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過程,是處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們能否適應跨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漢語熱”在世界各國興起,為滿足各國漢語教學的需求,國家每年都會選派大批志愿者教師赴國外任教。大量的漢語教師志愿者赴任后,能否適應當?shù)氐墓ぷ骱蜕、能否與當?shù)厝诉M行良好的溝通已經成為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赴泰漢語志愿者的跨文化人際交往,采取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在泰國北部任教的志愿者教師群體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運用人際交往理論和跨文化適應理論,對這一群體的跨文化人際交往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與當?shù)靥﹪说目缥幕穗H交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日常生活方面,志愿者教師與當?shù)厝藗兘煌潭容^低,交往的群體單一且交往的頻率不高,不利于他們與當?shù)靥﹪私⒘己玫娜穗H關系。在工作方面,漢語教師與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比較融洽,但仍然容易發(fā)生誤會、沖突,甚至造成比較緊張的人際交往狀況。此外,志愿者教師與領導和同事保持良好關系相對于學生較為困難,而且在具體的人際溝通過程中往往較為被動。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語言障礙影響尤為突出。其次,文化差異,尤其是如何理解泰國人的真實情感、等級關系、隱私文化以及性別文化是影響赴泰志愿者跨文化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再次,影響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人際交往的因素還包括難以克服自然環(huán)境,工作較忙以及缺乏與當?shù)靥﹪私煌钠脚_和機會等客觀因素。最后,志愿者教師對泰國人的印象偏差、自身的個性心理特征、與當?shù)靥﹪说慕煌鶆訖C不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跨文化人際交往。最后,本論文針對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從志愿者自身、漢辦的志愿者培訓和泰方學校對志愿者教師的管理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希望為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更好地適應泰國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參考。
[Abstract]: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emotional exchange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whether people in cross-cultural environment can adapt to cross-cultural lif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ese craze" is springing up all over the worl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state sends a large number of volunteer teachers to teach abroad every year. Whether we can adapt to the local work and life, and whether we can communicate well with the local people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B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olunteer teachers who teach in northern Thailand, and makes us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and local Thais. The volunteer teachers have a low level of communication with local people, the group of communication is single and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is not high,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local Tha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eachers and their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is harmonious, but they are still prone to misunderstandings, conflicts and even tense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volunteer teachers to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leaders and colleagues than with students. Moreover, in the process of specif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t is often more passive. The problems in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in Thailand are also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Among them, language barrie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econdl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articular, how to understand the true feelings of Thai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privacy culture and gender cult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volunteers to Thail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in Thailand include the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busy work and the lack of the platform and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local Thais. Finally, the teachers' impression of the Thai is biased. Their own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ck of motiva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local Thais also affect their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varying degrees. Final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teachers in Thail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volunteers themselves, volunteer training in Hanban and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eer teachers in Thai schools.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Thailand to better adapt to the work and life in Thailand.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19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仁;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條件[J];語言與翻譯;2000年04期
2 ;首屆漢語教師研修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3 安站鋒;漢語教師的教學形象[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李潔麟;;暨南大學第五批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凱旋歸國[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張艷萍;;東南亞漢語教師短期強化培訓模式探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年01期
6 馬磊;;漢語教師新課程培訓述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3期
7 陳荷榮;;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中的平視心態(tài)[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0期
8 童成蓮;;淺談漢語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素質[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8期
9 尚明霞;常利國;;在俄羅斯的中國漢語教師志愿者服務研究[J];西伯利亞研究;2012年01期
10 徐婕;呂俊生;;淺議國際漢語教師角色在未來高校教育中的轉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海平;王宏麗;;國際漢語教師勝任特征的初步研究——用戶視角[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曉東;;試論培養(yǎng)國際漢語教師的文化人格[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程茗;;關于漢語教師志愿者“國別化能力”培養(yǎng)之管見[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4 蔣陶麗;;如何有效的實施對漢語國際推廣教師的培訓——以漢語教師志愿者崗前培訓為例[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5 趙穎;;人際交往心理論[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6 劉燕華;陳曉;;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與人際交往困擾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冒名芳;徐保衛(wèi);;人際交往中的修辭得體性原則[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8 趙紀萍;;建國60年人際交往中的價值觀認同研究[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9 晨瑋;;在語文課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高立新;;外來人員子女人際交往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章田 雅龍;中美將合作培訓數(shù)百名美國漢語教師推廣漢語[N];中國人事報;2007年
2 蔣可心;努力提高國際漢語教師的綜合素質[N];光明日報;2006年
3 記者 郭麗琨;2010年,全球漢語教師缺口將超過400萬[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4 通訊員 楊慧蕓;大理學院5畢業(yè)生成為赴泰國漢語教師志愿者[N];大理日報(漢);2008年
5 華語教學出版社 傅眉;你想成為一名國際漢語教師嗎[N];中國教師報;2008年
6 劉延東;在外國漢語教師獎學金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詞[N];中國教育報;2009年
7 首席記者 田暢;鞍山首派漢語教師赴印尼執(zhí)教[N];鞍山日報;2010年
8 記者陸金寶;新疆著力解決漢語教師缺編問題[N];工人日報;2003年
9 記者 李玉蘭;新版《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發(fā)布[N];光明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劉菲;國際漢語教師新標準出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發(fā)展的歷時考察與標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潘玉華;國際比較視野下的漢語教師標準與素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石秀;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人際交往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2 葉青;海外國際漢語教師工作壓力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飛;對韓漢語教師社會融入遲滯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謝一平;國際漢語教師培訓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5 張聰穎;印尼漢語教師志愿者現(xiàn)狀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常凌霄;泰國中學漢語教師志愿者培訓模式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陳松松;漢語教師志愿者入職階段適應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尚敏;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生活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探析[D];河南大學;2013年
9 費志;赴厄漢語教師志愿者困難現(xiàn)狀調查報告[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10 金瑩;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培訓工作調查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42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64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