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COMT基因rs6267多態(tài)性與青少年期親子親合與沖突的關系:性別與父母教養(yǎng)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20 08:05

  本文選題:親子沖突 切入點:親子親合 出處:《心理學報》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基因-環(huán)境設計,以208名初中生為被試,系統(tǒng)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態(tài)性與青少年期親子親合與沖突的關系,以及性別與父母教養(yǎng)行為在其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結果顯示rs6267多態(tài)性對親子關系無顯著主效應,但其與親子親合、母子情緒沖突的關聯(lián)模式在男女青少年群體中相反;rs6267多態(tài)性與父母積極教養(yǎng)行為對親子關系無顯著交互作用,但其與母親消極教養(yǎng)行為對母子沖突具有交互作用趨勢。
[Abstract]:A gene-environment desig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T gene rs6267 polymorphism and parent-child affinity and conflict among 208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s6267 polymorphis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ut it was related to parent-child affinit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rs6267 and the positive parenting behavior of parents in the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but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motional conflict of mother and the mother and the negative rearing behavior of the mother and the mother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山東省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項目(BS2013SF010)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3CJYJ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71105) 山東師范大學優(yōu)秀骨干青年教師國際合作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項目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青年教師研究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
【分類號】:B8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宗保;孫鈴;張光珍;陳會昌;張萍;;父親情緒表達與兒童社會適應:氣質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2 王美萍;張文新;;青少年期親子沖突與親子親合的發(fā)展特征[J];心理科學;2007年05期

3 鄒泓;李曉巍;張文娟;;青少年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及其對社會適應的作用機制[J];心理科學;2010年05期

4 張文新;王美萍;Andrew Fuligni;;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對父母權威的態(tài)度與親子沖突和親合[J];心理學報;2006年06期

5 王美萍;張文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態(tài)性與青少年早期抑郁的關系[J];心理學報;2010年08期

6 王美萍;張文新;;COMT基因rs6267多態(tài)性與青少年攻擊行為的關系:性別與負性生活事件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10年11期

7 李董平;張衛(wèi);李丹黎;王艷輝;甄霜菊;;教養(yǎng)方式、氣質對青少年攻擊的影響:獨特、差別與中介效應檢驗[J];心理學報;2012年02期

8 王美萍;張文新;;COMT基因多態(tài)性與攻擊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9 方曉義,張錦濤,孫莉,劉釗;親子沖突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應用心理學;2003年04期

10 王美萍;;親子關系的行為遺傳學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榮;朱保成;;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競技期望、教練員訓練方式與團隊歸屬感的關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2 涂翠平;方曉義;劉釗;;家庭環(huán)境類型與青少年親子沖突解決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3期

3 劉俊升;周穎;桑標;;母親處理沖突方式與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4期

4 侯靜;;青少年情感關系的特點和發(fā)展變化[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2期

5 張躍兵;羅學榮;劉霞;鐘燕;朱峰;陳雷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COMT基因rs6267多態(tài)性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02期

6 李鑫;;社會工作方法在青少年親子關系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9年26期

7 文俏;;城市小學高年級學生早戀傾向預測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8 馮俊;崔茹;;父母沖突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18期

9 王琿;劉雨婷;;親子關系與兒童問題行為關系研究綜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10 張欽廷;趙敏;謝斌;;COMT基因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關聯(lián)性的研究進展[J];法醫(yī)學雜志;201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The Weekly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 Behavioral Autononm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m Behavioral Autonomy and Attachment[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2 林敏;沈鑫華;錢敏才;關鐵峰;沈仲夏;孫菊水;鐘華;楊劍虹;李良;袁勇貴;;COMTval158met基因多態(tài)性對抑郁癥易感性的影響及抗抑郁劑療效相關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lián)結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文峰;兒童抑郁癥狀應激—認知易感模型的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田若飛;社會控制論視角下的教育與幸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廖琴;影響疼痛敏感性和芬太尼鎮(zhèn)痛劑量的遺傳和非遺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7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8 苑曉燕;基于候選基因的肝癌遺傳關聯(lián)研究及CD82啟動子區(qū)SNPs的功能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秦玉峰;染色體22q11微缺失綜合征的篩查與診斷及其智能發(fā)育狀況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王美萍;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lián)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星;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親子關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鶴立;兒童身體攻擊與關系攻擊的分子遺傳學比較:多巴胺系統(tǒng)基因的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海嬌;青少年親子關系和友誼關系的特點及其與抑郁和孤獨感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賈慧;初中生父母體罰與親子關系質量的關系:對父母體罰合理性及常規(guī)性感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廣川;初中生服裝選購自主性與親子沖突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孫少英;初中生的內(nèi)疚誘發(fā)情景及內(nèi)疚心理過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東林;親子關系、人格特質對中學生危險行為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梁艷;青少年早期日常情緒體驗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_";手機媒體與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王金枝;中學生的自主性及其與社會適應不良行為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暉;張豹;譚銳;黃鳴鶴;;中學生社會適應狀況問卷的編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9期

2 鄒政,李春波,方芳,汪棟祥,吳文源,江三多;兒茶酚鄰甲基轉移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焦慮癥的關聯(lián)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5年03期

3 鄒喻蘋,葛頌;新一代分子標記——SNPs及其應用[J];生物多樣性;2003年05期

4 迪恩·海墨;;近二百年行為遺傳學的回顧[J];文史哲;2006年03期

5 方曉義,張錦濤,劉釗;青少年期親子沖突的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3期

6 方曉義,夏翠翠,林丹華,黃麗娜;母子性格、性格匹配與青少年期母子沖突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3期

7 方曉義,董奇;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的親子沖突[J];心理科學;1998年02期

8 張文新,紀林芹,宮秀麗,張茜,王益文,陳欣銀;3~4歲兒童攻擊行為發(fā)展的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1期

9 陳英和,崔艷麗,耿柳娜;關于"關系性攻擊"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10 白云靜,鄭希耕,葛小佳,隋南;行為遺傳學:從宏觀到微觀的生命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樊金波;精神分裂癥侯選基因的傳遞不平衡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3年

2 劉新學;工讀學校學生執(zhí)行功能及其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彥;精神分裂癥中的多巴胺通路相關基因的多位點相互作用模式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美萍;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權威觀/行為自主期望與親子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峰;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小群;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與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賈存顯,趙仲堂,胡茂紅,高莉潔,汪心婷,郝鳳榮;COMT基因多態(tài)性與自殺未遂關系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4年06期

2 王筠新;李鶴;;多巴胺系統(tǒng)相關基因與工作記憶研究進展[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榮華;繆綠青;戴家雋;;與智力、學習記憶有關的基因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霞;COMT基因rs4680多態(tài)性與農(nóng)村自殺未遂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2 楊宏宇;抽動-穢語綜合征患者記憶特征及易感基因的關聯(lián)分析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劉鶴立;兒童身體攻擊與關系攻擊的分子遺傳學比較:多巴胺系統(tǒng)基因的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6382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382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de4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