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的對象
本文選題:早期閱讀 切入點:文本語言 出處:《學前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早期閱讀是以學前兒童為接受、理解主體,以低幼繪本為主要閱讀對象的理解性學習活動。早期閱讀對象所蘊含的意義同一般文本相同,都指向人類的累積性智慧以及共同理解規(guī)約。為了方便學前兒童理解,幫助者經(jīng)常將一般意義的文本轉(zhuǎn)化為圖像呈現(xiàn)為主的形式或視聽結(jié)合形式,但不能由此而泛化閱讀對象,把視覺符號以及各種情景都看作閱讀對象。低幼繪本的圖文呈現(xiàn)形式及其與思想內(nèi)涵的關系影響著早期閱讀的意義。
[Abstract]:Early reading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ctivity which is accepted by preschool children and mainly read by primary-age picture book. The meaning of early reading objec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general text. Both point to human cumulative wisdom and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helper often converts the text of the general meaning into an image-oriented form or an audio-visual combination, but cannot generalize the reading object. The visual symbols and all kinds of scenes are regarded as reading objects. The form of picture and text presentation of primary-age 's picture book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ffect the meaning of early reading.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基金】:2007年度浙江省教育廳立項資助項目“低幼繪本研究”(課題批準號:2007044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13.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文彬;翻譯研究的語篇分析模式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雷紅;意象圖式和隱喻的非命題意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易敏;在對譯與比較中觀察漢語詞義系統(tǒ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王揚;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任榮;流行語背后的語言經(jīng)濟學[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劉國輝,王君;論索緒爾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趙小兵;;語言哲學中的指稱論(名實論)與翻譯的意義觀[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馮憲光;《文心雕龍》的符號學問題[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蔣艷;段于蘭;;論語義構成成分分析法分析英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王俊;哲學終結(jié)的三個歷史維度及其隱喻性內(nèi)涵——哲學終結(jié)問題的歷史清理與實質(zhì)探析[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何小菲;;“雜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碼中的運用及受眾的解讀——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3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4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吳校華;;漢語象聲詞理據(jù)初探[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孟柱億;;韓漢孿生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7 韓德民;;個性意識、想象力與同情心——有關美育屬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小博;科學修辭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2 陳吉猛;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楊麗娟;原型理論與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文學的文化批評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榮光啟;現(xiàn)代漢詩的發(fā)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永謀;福柯的主體解構之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6 但昭彬;話語權與教育宗旨之共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趙彬;掙脫文字夢魘后的舞蹈與歌唱[D];吉林大學;2005年
9 呂明臣;話語意義的建構:言語交際過程中主體的認知加工[D];吉林大學;2005年
10 劉艷茹;語言的結(jié)構之思[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思聰;藝術語言辭里與辭面的不吻合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楊尚英;分析語用模糊在財經(jīng)語篇中的應用——以艾倫·格林斯潘的財經(jīng)評論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3 李菁;古典存在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4 魏明;論馮契的本體論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戴穎;翻譯過程中意義的哲學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徐珞翰;中小學文學教育問題初探——兼論文學教育與語言教育的關系[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海波;語言游戲論與自然語言量化結(jié)構[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8 閆金萍;論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D];延邊大學;2004年
9 鄭宏偉;跨文化語用失誤分析理論透視[D];黑龍江大學;2004年
10 朱軍;現(xiàn)代漢語復雜賓語的語義特點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明紅;從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理論看早期閱讀的教學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D·戴伊 ,舒杭麗;西方幼教界關于兒童早期閱讀的爭論[J];比較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2 B·D·戴伊,劉焱 ,盧樂山;游戲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價值[J];比較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3 葉仁梅;兒童閱讀的準備[J];幼兒教育;1987年03期
4 成尚榮;;美國關于幼兒早期識字、閱讀教育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8年11期
5 商繼宗;;國外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學簡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89年04期
6 王志明;孩子借圖書[J];幼兒教育;1992年03期
7 舒華,曾紅梅,陳(王爭);小學低年級兒童利用拼音學習生字詞的實驗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3年01期
8 李社教;;文學審美欣賞的心理過程及特征[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9 舒華,,劉寶霞;拼音在小學低年級兒童早期閱讀中作用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年03期
10 黃海;論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心理距離──兼議中國當代詩歌小說創(chuàng)作[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玉云;早期閱讀的好處[N];兵團日報(漢);2001年
2 朱京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N];大眾科技報;2001年
3 張細滿 郭建紅;早期閱讀孩子更聰慧[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4 吳宇;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江蘇海安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王海華;請尊重孩子的選擇[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6 《中國幼兒教育周刊》編輯部;第三只眼看兒童興趣班[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增華英;幼兒大班早期閱讀[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艾琳工作室策劃;為了孩子敢拼才會贏[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智櫻;讓孩子愉快地閱讀[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賀春蘭;質(zhì)疑強制訓練[N];中國婦女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進進;對不確定性的召喚:關于批評闡釋狀態(tài)的分析[D];鄭州大學;2000年
2 李靜;幼兒閱讀困難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歆秋;小說《伊芙琳》的功能文體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蔡e
本文編號:16261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62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