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考試的哲學省思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20:05
在我國歷經1300年的科舉制曾是歷史上的巨大進步。標準化考試在客觀性和科學化方面取得前所未有成功,也有不足。其中摒棄標準化考試的知識化偏向,需從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轉向交往理性,使教學活動提供每個人與他人相遇并充實自我的機會。實現標準化考試與互動交往的視界融合:從與他者交往的角度,在情境中完成評價;從與自我交往的角度,構建基于自適應測驗的自評機制與平臺。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18,(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測量、評價的歷史溯源
(一) 考試、評價在我國的起源及發(fā)展
1. 科舉前考核、考試肇始
2. 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與演變
(二) 測驗、考試在國外的興起
1. 測驗的先驗探索
2. 經典測驗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3. 測驗理論的拓展
二、標準化考試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局限
(一) 標準化考試的形成及其在我國的推廣
(二) 標準化考試的發(fā)展及其局限
(三) 標準化考試偏重于知識的思想根源
三、標準化考試的反思
(一) 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范式轉變
(二) 交往理性給予人們的啟示
(三)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
四、標準化考試的變革進路
(一) 從與他者交往的角度, 教育評價在情境中完成
(二) 從與自我交往的角度, 構建基于自適應測驗的自評機制與平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話教學初論[J]. 劉慶昌. 教育研究. 2001(11)
[2]社會建構主義: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J]. 鐘啟泉. 上海教育. 2001(07)
[3]對話與文本:教學規(guī)范的轉型[J]. 鐘啟泉. 教育研究. 2001(03)
本文編號:3556788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18,(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測量、評價的歷史溯源
(一) 考試、評價在我國的起源及發(fā)展
1. 科舉前考核、考試肇始
2. 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與演變
(二) 測驗、考試在國外的興起
1. 測驗的先驗探索
2. 經典測驗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3. 測驗理論的拓展
二、標準化考試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局限
(一) 標準化考試的形成及其在我國的推廣
(二) 標準化考試的發(fā)展及其局限
(三) 標準化考試偏重于知識的思想根源
三、標準化考試的反思
(一) 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范式轉變
(二) 交往理性給予人們的啟示
(三)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
四、標準化考試的變革進路
(一) 從與他者交往的角度, 教育評價在情境中完成
(二) 從與自我交往的角度, 構建基于自適應測驗的自評機制與平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話教學初論[J]. 劉慶昌. 教育研究. 2001(11)
[2]社會建構主義: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J]. 鐘啟泉. 上海教育. 2001(07)
[3]對話與文本:教學規(guī)范的轉型[J]. 鐘啟泉. 教育研究. 2001(03)
本文編號:35567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5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