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負性事件及求助行為趨勢分析——基于江西省十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負性事件及求助行為趨勢分析——基于江西省十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出處:《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對江西省大學生每隔五年(2001-2011)進行一次的心理健康相關調查,分析江西省大學生近十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負性生活事件影響因素及求助行為,旨在為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論及現實依據。結果顯示,江西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偏好,但呈現下降趨勢。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呈現出規(guī)律性分布:心理健康與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及自尊心受損高度相關,與家庭經濟壓力相關性不大,求助行為更趨向于網絡和心理咨詢,對心理咨詢接納度也在不斷上升。盡管如此,仍有0.56%-0.81%的大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Abstract]: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iangxi province every five years (2001-2011) of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help seeking behavior factors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formulating 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the overall preference, but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regularity of distribution: mental health and learning pressur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self-esteem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is not relevant, help seeking behavior tend to network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acceptance is also rising. Although so, there are still 0.56%-0.81% students have mental disorders are more serious, so the tas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作者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的關注。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結論,來自重慶市的調查顯示,有48%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甚至有人將大學生稱為心理弱勢群體[2]。本研究對江西省近十年的大學生進行調查,旨在全面準確地了解江西省大學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陸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比分析及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2 黃雪薇,張瑛,項中,王鳳儀,陸小蓮,陳曉鶴;大學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心理素質的比較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舒曼;黃歡;徐朝亮;;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探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4 方繼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年13期
5 賀江平;女大學生就業(yè)現狀及原因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5期
6 梁芹生;從“馬加爵事件”透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4期
7 趙富學;張學忠;王惠霖;謝智學;;大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程度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10期
8 余曉敏,江光榮;心理求助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青;;淺談女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設計[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梁金輝;鐘理明;趙治治;;多維視角下的陽光體育運動及其開展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崔寅;;貧困女大學生自卑心理表現及干預對策[J];才智;2010年11期
4 蔣玲;;研究生就業(yè)歧視問題研究文獻綜述[J];才智;2011年10期
5 李威;劉賡;;求助者偏見對專業(yè)求助的影響及理論模式[J];才智;2011年36期
6 祝金龍;黃耀文;;當代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年02期
7 李瓊;;論校園情景劇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曹成剛;鄭澤碧;;大學生心理問題應急處理機制探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張繼;;從《刮痧》談中西法律文化的同一與差異[J];大家;2012年02期
10 秦秀紅;;淺析女子院校對貧困女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J];大家;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郭黎巖;辛惠;;女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社會公平感的研究[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郭黎巖;辛惠;;女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社會公平感的研究[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教育科學與邊緣科學分冊)[C];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勝蘭;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探討[D];湘潭大學;2010年
2 那哲;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背景下的高等學校改革[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磊;歸因模式在哈爾濱師范大學網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錦華;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宋歌;責任政府視域中女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莎日娜;心理資本對職業(yè)探索行為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7 王夢梅;中學生感恩父母的態(tài)度與行為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陽維麗;家庭因素對女大學生就業(yè)觀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晉光;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困境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1年
10 劉茜;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女大學生就業(yè)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小蓮,張瑛,項中,凌蓓蒂,王鳳儀,黃雪薇,齊平;廣東藥學院新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廣東藥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2 劉宏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6期
3 薛永蘋;閆海玉;高燕;;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姚齊和;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個性特征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1期
5 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學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6 嚴標賓;鄭雪;;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3期
7 岳頌華;張衛(wèi);黃紅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3期
8 葉海燕;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9 黃雪薇,黃英女,姚剛,陳湘霞,陳智敏,盧沃東,鄧敏,林志輝,林潔玉,劉曉華,李麗萍;大學生應付方式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9年04期
10 江光榮,王銘;大學生心理求助行為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平;論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高師學報;2002年04期
2 任玲艷;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9期
3 余丹;;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咸寧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劉娟妮;;淺析趣味田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年08期
5 宗先波;;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輔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6 郝霞;;幽默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9期
7 張永紅;;高校網絡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可行性與原則性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11期
8 梁采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9期
9 唐玉忠;燕晉峰;;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10 徐穎;施麗君;王麗燕;;考評制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文化學刊;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國瑞;;大學生歸因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魏義梅;;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紀宏;;性教育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6 張宏如;陳錫林;;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探索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楊莉;胡竹菁;;上大學前、后生活事件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鐘慶杰;吳金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模式[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9 侯沛勇;楊尚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見[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梅松麗;;大學生網絡成癮與感覺尋求、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桑紅;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辦法[N];四平日報;2006年
2 記者 盧文潔 通訊員 朱玉尊;大學班級“新官” “心理健康委員”[N];廣州日報;2007年
3 蔡曙光;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與預防[N];光明日報;2006年
4 楊麗;結婚比同居更有益女人心理健康[N];北京科技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趙彤;職業(yè)女性心理健康八戒[N];長春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初衛(wèi)華;切莫忽視心理健康[N];健康報;2000年
7 健康時報特約專家 閆春梅;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嗎?[N];健康時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洪鴻;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穆晶晶;幼年教育影響一生心理健康[N];保健時報;2009年
10 記者 周映夏 實習生 梁曉雯;自我調節(jié)化解壓力[N];中山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妙;臺灣地區(qū)大學生人格與心理健康現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郝志紅;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的預測模型與干預實驗[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4 付艷芬;中國心理健康服務理論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逸龍;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工作績效的關系及其中介、調節(jié)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6 許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7 田錄梅;自尊的認知加工偏好及其對情感反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梅松麗;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齊;大學生歸因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3 曾榮俠;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4 李陽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許維素;大學生動物意象呈現及整合規(guī)律的探索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路翠萍;大學生思維方式、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7 陳軍;大學生網絡成癮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王平;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9 梁世鐘;當代大學生的傳統(tǒng)價值觀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10 陳權;情緒智力與大學生成就動機、社會成就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881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