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知識測量的兩種典型方法
本文關鍵詞: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知識測量的兩種典型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知識 技術整合 測量
【摘要】:TPACK框架是一種棱鏡,可以觀察技術在教師知識中的作用。關注和發(fā)展有效的、可靠的工具去測量、評價教師的TPACK非常有意義,有助于篩選教師培養(yǎng)的經驗。自我報告式測量法和基于績效的測量法是兩種較為典型的測量法。由于TPACK量度水平低且具有模糊性等特點,為了提高TPACK的研究水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新的測量方式及工具。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學院;
【關鍵詞】: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知識 技術整合 測量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面上基金項目“深入學科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shù)學學科教學知識”(項目編號:2011M501213)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信息技術推動數(shù)學歷史文化走進數(shù)學課堂之研究”(編號:2012T50656)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Knowledge,簡稱TPACK)[1]框架是Mishra和Koehler在2006年提出的,用來表征以恰當?shù)慕虒W方式把技術運用到真實教育背景中所需的各類知識。在對TPACK框架的詳細討論中,Mishra和Koehler解釋道,這個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2 詹藝;任友群;;培養(yǎng)數(shù)學專業(yè)師范生TPACK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祝智庭;沈德梅;;學習分析學:智慧教育的科學力量[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2 孔德彭;孔德輝;閆艷敏;;以“學習用戶”為中心的智慧教育裝備服務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年11期
3 孫眾;駱力明;;數(shù)字教材關鍵要素的定位與實現(xiàn)[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4 詹藝;;基于TPACK框架的話語分析:師范生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關注什么?[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6期
5 董玉琦;王靖;伊亮亮;邊家勝;;CTCL: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構想與初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2期
6 祝智庭;管玨琪;劉俊;;個人學習空間:數(shù)字學習環(huán)境設計新焦點[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03期
7 黃冬明;高莉娜;王海燕;;高中教師TPACK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來自N市的報告[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02期
8 張樂樂;黃如民;;聯(lián)通主義視域下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02期
9 裴新寧;;學習科學研究與基礎教育課程變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1期
10 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智強;數(shù)學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世偉;;說“智慧城市”[J];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02期
2 焦建利;汪曉東;秦丹;;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國文獻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1期
3 任友群;鮑賢清;王美;張海燕;;規(guī)范與交叉:教育技術發(fā)展趨勢分析——美國AERA2009年會述評[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5期
4 趙健;;走向學習、認知與技術研究的深度融合——《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三版)》第三部分述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3期
5 詹藝;任友群;;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的內涵及其研究現(xiàn)狀簡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4期
6 鮑賢清;繆靜霞;詹藝;任友群;;學習的生態(tài)和技術的功用——美國AERA2010年會述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小鵬;李國芳;;從教師角度考察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狀況和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7期
2 柯俊;;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06期
3 王蔚;;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現(xiàn)況調查[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9年05期
4 方蘭然;;職前教師實習支教中的認知沖突分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5 魏非,胡小勇;國際職前教師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4年06期
6 洛麗·杰克遜;吳秉健;;美國新教師技術整合的自我評價方案[J];信息技術教育;2006年05期
7 王禾;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的實效[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3年05期
8 凌瑞初;研究性學習與網絡技術整合的探索[J];江蘇教育;2002年01期
9 樂先蓮;黃運紅;;美國教師教育中的服務學習:原則、實施與評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年02期
10 仇善章;胡嘯;;淺談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技術整合[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春菊;薛瑞香;;愛的真誠中[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2 黃云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改革的實踐探討[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龔志武;;教師教育空間模式的轉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4 姚建國;;立足國情 放眼未來 盡快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教育制度[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謝麗惠;;淺論師德建設對教育發(fā)展的影響力[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袁秀利;;關于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技能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張旭東;崔瑞海;孔令偉;寧凱;;教師專業(yè)化視閾下的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田山俊;;中國古代師資養(yǎng)成特點探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6)——中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余武;陳慶軍;;試析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查衛(wèi)平 編譯;美國呼吁提高教師教育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馬朝宏;老師的希望在老師的老師那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3 河北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課題組河北師大 徐莉;走出“小師范”的圈子,,走“大教師教育”道路[N];光明日報;2004年
4 碧特瑞絲·阿瓦勒斯;怎樣培養(yǎng)21世紀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安徽省懷遠縣實驗小學 邵志武;新形勢下的教師教育[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李明華邋花懿雋;美國的教師教育缺了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蘇婷;課程改革聲聲呼喚 教師教育步步跟進[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記者 續(xù)梅 蘇婷;以人為本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馬朝宏;老師的希望 在老師的老師那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 徐今雅;看發(fā)達國家學士后教師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偉;職前教師教育中的學習環(huán)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汪海彬;職前教師情緒覺察的特點及優(yōu)化[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3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黎志華;教師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田騰飛;社會變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師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苗學杰;融合的教師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翔;教師教育U-S共生性合作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楊慧文;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博;英國職前教師反思能力培養(yǎng)探析[D];西南大學;2009年
2 楊銀輝;職前教師教育信息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3 洪希;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的中英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曾鳴;美國PDS的探析與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杜慧慧;職前教師教學知識信念的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凌奇;教師職業(yè)自我概念引領下的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江海英;教師教育中的通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齊丹丹;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黃小文;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10 李琛;關于美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0846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