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S、PISA、NAEP科學測試框架與測試題目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4 20:07
本文關鍵詞:TIMSS、PISA、NAEP科學測試框架與測試題目的比較研究
【摘要】: 進行教育評價,是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因其評價對象的復雜性,對教育評價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論的熱點?荚囎鳛樵u價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進行大規(guī)模教育評價的主要方式。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在一些省市推行一些大規(guī)模學業(yè)評價項目。但是如何確定考試的測量目標以及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試題來完成對測量目標的測量?尤其是對于實踐性較強的科學學科,對學生科學能力的考查應包含哪些方面?如何用紙筆測驗來對這些科學能力進行評價?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對國際上現行的三大教育評價項目TIMSS2007、PISA2006和NAEP20002005的八年級科學的測試框架和測試題目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旨在發(fā)現它們在進行科學評價時的理念以及實現這些理念所采用的方式,期望能對我國的大規(guī)?荚囂峁┮恍┚索和幫助。 為達到本研究的目的,特確立了如下研究內容: (1)對測試框架的研究 其中包括:評價目的、評價設計的哲學基礎、評價中各內容領域所占的比重、評價中各認知能力所占的比重。 (2)對測試題目的研究 其中包括:試卷結構、試卷難度和對科學探究的考查。其中試卷結構又包括:試卷的長度(或題量)、題型以及不同題型試題的比例。其中試卷難度包括:情境與不同情境試題所占的比重、對多步推理能力的要求及不同要求所占的比例。 比較的過程分幾個階段:確定比較的問題;確定比較的標準;收集資料并加進行分析、解釋;比較分析和結論。其中在確立試卷難度的比較標準時,借鑒了David Nohara和Arnold A.Goldstein在2001年6月撰寫的《NAEP、TIMSS-R和PISA的比較研究》。經過以上研究過程,我們得到了如下結論: 1.測試框架方面 (1)在評價目的方面,TIMSS與NAEP比較接近。 其中PISA是在教育框架之外對教育成效的評價。而TIMSS和NAEP是在教育框架之內,對課程實施成效的評價。 (2)在評價設計的哲學基礎方面,TIMSS與NAEP比較接近。 TIMSS是建立在三種課程的關系的基礎之上,檢驗習得課程與目標課程之間的關系。NAEP是以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來設計題目以發(fā)現學生對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的實現程度。而PISA則是以終身學習模型為基準設計題目來考查學生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所應具備的能力。 (3)在對內容領域和認知能力的考查方面,三者的表述和界定差異較大。 TIMSS2007的科學測試中包括四個內容領域:生物、化學、物理、地理,其中生物科目稍有側重?疾榈恼J知能力包括三個層次:了解、應用和推理。其中對應用能力和推理能力考查的比重都較大,均占總測試時間的35%左右。 PISA2006和NAEP20002005中都包括三個內容領域:物質科學、生命系統(tǒng)、地球和空間系統(tǒng),其中PISA2006對生命系統(tǒng)的考查稍有側重,考查的科學能力包括三個方面:確立科學問題、解釋科學現象和運用科學證據,其中解釋科學現象和運用科學證據兩項能力所占的比重最大,均約占試卷總分數的35%。NAEP2000中在生物科學上稍有側重,考查的三種過程技能包括:概念理解、科學研究、實際推理,其中概念理解所占的比例最大,約占總測試時間的45%。 2.測試題目方面 (1)三者的試卷結構比較接近。 三者的試卷結構比較接近。主要由選擇題和問答題構成,在問答題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擴展題。其中TIMSS中的選擇題比例最大,約占三分之二;PISA中的所含的問答題比例最大,也約占三分之二。 (2)試卷難度上,PISA最難,NAEP和TIMSS相對來說較易。 (3)在對科學探究的考查上,三者的考查方式各不相同。 在TIMSS中既作為科學探索活動的結果也作為科學探索活動的一種方法來考查。大約要占用15%的考試時間。 PISA將其作為科學相關的知識來考查即科學探索活動的一種方法來考查。此外,它還在試題中考查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支持程度。PISA將科學探究作為科學相關知識來考查的部分所占的分數為15-20分,與科學地解釋現象共同占總測試時間的60%。 在NAEP中是作為一項科學過程技能即科學探索活動的一種方法來考查,考查的比重約占總測試時間的30%。 3.比較過程中,還發(fā)現了三者各自的一些獨特之處。 如PISA以單元為題目組織形式;NAEP中包含對某概念或心智模型進行深入考查的題組,以及觀察-預測-解釋題目。
【關鍵詞】:TIMSS PISA NAEP 框架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0-058.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 前言8-11
-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二) 相關概念9-11
- 二 文獻綜述11-14
- (一) 對測試框架的研究11
- (二) 對測試題目的研究11-14
- 三 研究設計14-15
- (一) 研究內容14
- (二) 研究方法14
- (三) 研究程序14-15
- 四 結果與討論15-37
- (一) 確定比較的問題15
- (二) 確定比較的標準15-18
- (三) 收集資料并進行分類、解釋18-29
- (四) 分析比較29-33
- 1 測試框架29-30
- 2 測試題目30-33
- 3 對科學探究的考查33
- (五) 各項目的獨特之處33-35
- (六) 具體分析過程舉例35-37
- 五 研究結論37-39
- 六 研究反思39-40
- 七 參考文獻40-42
- 八 附錄42-48
- 九 致謝48-50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馮薇;小學生數學認知智能診斷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132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91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