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體系結構的反思與重構
本文選題:課程與教學論 切入點:體系結構 出處:《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課程與教學論體系結構的重構已成為迫切需要。重構課程與教學論體系結構應該遵循如下基本思路:確立恰當?shù)倪壿嬈瘘c;立足于學習;認識到課程與教學之間關系的復雜性;抓住基本問題;诖,本文認為,課程與教學論的體系結構包括課程實體與教學前提、課程規(guī)劃與實施、教學策略、評價四個主要部分。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system structure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system structure should follow the following basic ideas: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base on learning; Recogniz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grasping the basic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ncludes curriculum entity and teaching premise,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strategy, and so on. Four main parts are evaluated.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丁念金;課程論體系結構之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迪麗努爾·庫爾班;劉小勇;;“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年13期
2 楊仁廣;張艷;;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主題搜索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趙泓揚;;《現(xiàn)代通信網》課程教學網絡建設與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4 宋瑞莉;;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在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構建初探[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邱宏;;構建校園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的探討[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夏志強;劉清堂;;基于流媒體技術的教學信息點播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王雪娟;陳平水;;論我國教育經濟學學科體系建構[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4 陳少麗;趙建華;;基于課堂的知識建構環(huán)境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5 吾守爾·斯拉木;康玲;阿力甫;;基于.net組件技術的遠程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及實現(xiàn)[A];第六屆全國計算機應用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張仲祥;劉宏;;新時期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A];廣西計算機學會25周年紀念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楊明全;全球視野中的基礎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王偉 記者 辛永生;中學教師留學國外[N];黑龍江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蔣建華;基礎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樣的哲學頭腦[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楊孔熾;關于教育史研究的價值問題[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娟;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D];揚州大學;2004年
2 雷勇;以體系結構為視點檢視20世紀我國《教育概論》的發(fā)展[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3 蔡曉麗;信息技術課程個性化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4 王肖鋒;構建現(xiàn)代遠程教育應用體系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4年
5 張勉;基于數(shù)據庫的多媒體資源庫管理平臺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柴進;動態(tài)分布式遠程教育題庫系統(tǒng)體系結構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3年
7 亓小濤;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8 朱玲玲;基于網格的E-Learning學習資源共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蔡煉;基于多Agent智能教學平臺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10 顏紅;基于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網絡教學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739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57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