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中生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中生 自尊結構 發(fā)展特點 學校因素
【摘要】:自尊一直以來是心理學家關注的焦點課題,,我國關于幼兒、小學生、初中生、大學生的自尊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一直以來對高中生自尊的探究卻極為匱乏,自尊同樣在高中生心理健康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其健康心態(tài)與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探索高中生自尊的結構,據此編制高中生自尊的測量工具,探究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以及考察學校因素對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影響對不僅可為促進和培養(yǎng)高中生形成高自尊以及健康人格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也對高中生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首先本研究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理論分析及對高中生的問卷調查,建構高中生自尊的初步理論模型,并通過探索性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對問卷的信效度檢驗,確定高中生自尊結構最終模型,編制本土化的高中生自尊自評問卷。其次采用自編的高中生自尊自評問卷對高中生進行調查,探討其自尊發(fā)展的年齡與性別特點,同時考察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學生干部對其自尊發(fā)展的影響。最后通過回歸分析與路徑分析集中探討學業(yè)成績、同伴關系、師生關系一系列學校因素對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影響。本研究結論如下: (1)我國高中生自尊是四維度的心理結構,由自我勝任感、重要感、歸屬感和形象感組成。所編制問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可作為評估高中生自尊的科學有效的工具。 (2)只有在自我勝任感維度上,男生發(fā)展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其余維度及自尊總分上無顯著的性別差異。 (3)高中生自尊發(fā)展水平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從發(fā)展趨勢上來看,高中生自尊成倒“V”形,即高一到高二處于上升期,高二到高三處于下降期,高二的自尊發(fā)展水平最高。 (4)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自尊總分及各個分維度上均無顯著差異;而學生干部在自我勝任感、歸屬感及自尊總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 (5)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成績均對自尊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師生關系一方面直接影響自尊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學業(yè)成績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自尊。
【關鍵詞】:高中生 自尊結構 發(fā)展特點 學校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10
- 引言10-11
- 1 第一部分文獻綜述11-18
- 1.1 自尊的概念界定11-12
- 1.1.1 成就取向論11
- 1.1.2 情感體驗論11
- 1.1.3 認知評價論11
- 1.1.4 綜合論11-12
- 1.2 自尊的結構分歧12-14
- 1.2.1 自尊的一維結構模型12
- 1.2.2 自尊的二維結構模型12
- 1.2.3 自尊的三維結構模型12-13
- 1.2.4 自尊的四維結構模型13
- 1.2.5 自尊的六維結構模型13
- 1.2.6 自尊的八維結構模型13
- 1.2.7 自尊的外顯和內隱的雙重結構模型13-14
- 1.3 自尊的評定方法14
- 1.4 自尊的發(fā)展特點研究14-15
- 1.4.1 自尊發(fā)展的年齡特點14-15
- 1.4.2 自尊發(fā)展的性別特點15
- 1.5 自尊的影響因素15-18
- 1.5.1 家庭因素15-16
- 1.5.2 學校因素16-17
- 1.5.3 社會文化因素17-18
- 2 第二部分問題提出18-20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18
- 2.2 本研究的基本問題與假設18-19
- 2.2.1 基本問題18-19
- 2.2.2 基本假設19
- 2.3 研究意義19-20
- 2.3.1 理論意義19
- 2.3.2 實踐意義19-20
- 3 第三部分實證研究20-31
- 3.1 高中生自尊結構研究20-24
- 3.1.1 研究目的20
- 3.1.2 研究假設20
- 3.1.3 研究方法20-21
- 3.1.4 研究結果21-24
- 3.2.5 研究小結24
- 3.2 研究二高中生自尊的發(fā)展特點研究24-27
- 3.2.1 研究目的24
- 3.2.2 研究假設24
- 3.2.3 研究方法24
- 3.2.4 研究結果24-26
- 3.2.5 研究小結26-27
- 3.3 研究三同伴關系、師生關系與學業(yè)成績對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影響研究27-31
- 3.3.1 研究目的27
- 3.3.2 研究假設27
- 3.3.3 研究方法27
- 3.3.4 研究結果27-30
- 3.3.5 研究小結30-31
- 4 第四部分綜合討論31-37
- 4.1 關于高中生自尊結構研究31-33
- 4.1.1 高中生自尊四個維度31-32
- 4.1.2 高中生自尊維度與 3~9 歲兒童、中小學生自尊維度的異同32-33
- 4.2 關于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特點研究33-34
- 4.2.1 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性別特點33
- 4.2.2 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年級特點33-34
- 4.2.3 不同群體類型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比較34
- 4.3 同伴關系、師生關系與學業(yè)成績對高中生自尊發(fā)展的影響研究34-35
- 4.4 對高中生教學實踐的建議35-36
- 4.4.1 引導高中生正確的認識自我35
- 4.4.2 幫助高中生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35-36
- 4.4.3 引導高中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36
- 4.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36-37
- 5 第五部分研究結論37-38
- 參考文獻38-41
- 附錄 A 高中生自尊訪談提綱41-42
- 附錄 B 高中生自尊評定問卷42-43
- 附錄 C 高中生自尊結構模型43-4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44-45
- 致謝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虹;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2期
2 張麗華,楊麗珠;3~8歲兒童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3 黃敏兒;自尊的本質[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4 劉春梅;初中生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2年04期
5 趙冬梅;山口裕幸;;大專生自尊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1期
6 張麗華;張索玲;寧微;;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影響青少年自尊的路徑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1期
7 陸運青;田黛;馬天宇;郭學東;;學習動機、焦慮、人際信任對中學生自尊的影響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8 張麗華;張索玲;侯文婷;;青少年自尊發(fā)展特點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梁兵;試論教學過程中師生人際關系及其影響[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10 魏運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發(fā)展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8334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3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