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chuàng)性學習:一種集體智慧的進化
【圖文】:
因此,在以上三種隱喻所構成的學習全景中,作為一種非常有影響力的理論,共創(chuàng)性學習位于由協作性和變革性所組成的象限內(如圖 2 所示)。圖 2 共創(chuàng)性學習在學習隱喻空間中的定位共創(chuàng)性學習的活動被看做是工作中歷史性轉變的結果,資本主義的生產、工作的組織間內在矛盾仍是共創(chuàng)性學習的研究核心。 工作過程的社會性、過程內部的復雜性和相互關聯性以及資本容量等逐步增加,這將導致一些沒在規(guī)劃和管理層控制內的灰色地帶或真空,公司中任何層次上的灰色地帶所發(fā)生的行動都有可能導致預料不到的效果。 但個體和組織一直都在學習著一些不穩(wěn)定的、且不能提前確定和理解的事物,在個體和組織的重要轉型期間,我們都必須學習還不存在的新的活動形式,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習并不是簡單的傳遞或內化已有內容的過程。 在實際工作中,對新的工作過程(或新的活動系統)進行設計與對新的知識和專業(yè)能力充滿渴求是交織在一起的
創(chuàng)展周期對于理解活動理論中的歷史性很重要,因為活動系統通過創(chuàng)展周期偏離了平衡狀態(tài)。 創(chuàng)展周期是一個包含內化和外化的發(fā)展性過程(如圖 4 所示),新的活動結構不是憑空出現的,這需要對已有結構的反思性分析和超越,創(chuàng)展的啟動需要對已有活動結構有深刻的理解,創(chuàng)展過程伊始幾乎完全是內化,通過對新人的社會化和培訓,,使其成為已有活動中勝任的成員。 創(chuàng)造性外化最初以個體創(chuàng)新的形式展現出來,隨著活動的分離和矛盾愈演愈烈,內化逐漸以批判性自我反思的形式出現,而外化以尋找解決方案的形式逐漸增加。 隨著創(chuàng)展周期的進行,對新模型的設計和實施逐漸勢頭增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文浩;;辯證中的學習與績效:個人發(fā)展與組織發(fā)展的雙翼[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彭明明;王興秀;;組織學習對員工績效影響的差異性分析——對不同就業(yè)單位類型員工的研究[J];勞動經濟評論;2016年01期
2 方俊青;李雨明;;大系統思維在組織發(fā)展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5年09期
3 肖菲;陳曉燕;;比利特的工作場所學習理論探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4 于文浩;;績效技術的系統觀:朗姆勒的理論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3年11期
5 于文浩;;企業(yè)學習類咨詢團隊的集體實踐:活動理論視野下的個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5期
6 于文浩;;從學習隱喻的演化視域管窺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于文浩;;共創(chuàng)性學習:一種集體智慧的進化[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于文浩;;混合學習的新視野:構建組織的學習與績效體系[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1期
2 于文浩;張祖忻;;績效技術視角下的知識管理的定位及知識驅動績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3期
3 梁林梅;;工作場所的學習和績效:技術的影響與變革——訪著名績效咨詢專家艾莉森·羅塞特博士[J];開放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遠峰;成人學習動力探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王利;;網絡環(huán)境與終身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欒春暉,李靖,詹國梁;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4 羅錫武;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J];學習導報;2003年08期
5 何善平;從學習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學習方式多樣化[J];現代教育論叢;2004年04期
6 李紅美;;論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繼續(xù)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學習漫議[J];群眾;2007年03期
8 李偉;;關于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數學課堂要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韓笑;;學習就是快樂的體驗[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文;;讓合作學習在逆境中重生[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2 呂啟春;;淺談小學數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A];2014年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學習動機培養(yǎng)策略課題的學習對體育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瞿春波;;淺議合作學習之誤區(qū)[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時龍;;把握分析學情是改進教學和促進學習的基礎[A];2012·學術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韋彩紅;;如何組織學生共享學習成果[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A];2014年5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鈕榮榮;;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陳妙;;讓數學課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淺談新課改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10 黃春妙;;淺談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把握[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農行浙江東陽支行 吳新國 周龍飛;銀行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N];上海金融報;2003年
2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永壽縣店頭中學 劉俊鋒;大力提倡合作學習 全面促進有效教學[N];咸陽日報;2009年
4 本報評論員;要在真學習上下功夫[N];酒泉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天然;學習應該是一種終身行為[N];大連日報;2010年
6 劉繼芳;淺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中的“學習”內涵[N];伊犁日報(漢);2010年
7 哈爾濱市第五醫(yī)院 蒙碩;淺談醫(yī)院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翟愛霞;淺談如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N];太行日報;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制度變遷中的制度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 龔春燕;實施新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峰;基于社會網絡的大學生學習網絡結構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年
2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張鈺e
本文編號:26052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60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