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6 10:38
本文關鍵詞: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馬宗榮 社會教育 全民 全面 終身 多樣化 近代化
【摘要】: 馬宗榮是我國著名的社會教育學家,其社會教育思想包括社會教育認識論、成立論、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機關論、戰(zhàn)時社會教育論、學校兼辦社會教育論等幾個方面。馬宗榮認為,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近代中國時局出發(fā),中國必行社會教育。他主張均等的教育機會和全民的、全面的、終身的教育理念,實現社教機關設施的完備化以及教育方法的多樣化、近代化。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建立在全民的基礎之上,具有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導向性,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既有全面的要求,也有實施的重點。其戰(zhàn)時社會教育論認為,抗戰(zhàn)是長期的,這一階段社會教育有特殊的歷史任務,即圍繞著抗戰(zhàn)與建國兩大主題,培養(yǎng)民族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在國家財政極其困難的實際情況下,馬宗榮主張學校兼辦社會教育,這也是合乎抗戰(zhàn)時期國情的,是廣泛推廣社會教育的可行之策。 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社會教育的范圍、對象及內容,為社會教育的實踐構架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為中國近代的社會教育的深化、理論化、具體化做出了貢獻,對近代中國普及教育、思想啟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型。馬宗榮將其社會教育理論與社會、國家、全民緊密結合,體現了其作為教育家的深遠眼光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民族憂患意識,其有關社會教育的理論及實踐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但由于中國近代獨特的社會現實,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與同時代其他教育救國思想一樣,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近代中國的根本問題在于階級的不平等,在于貧困與壓迫,教育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經濟與政治的貧疾。
【關鍵詞】:馬宗榮 社會教育 全民 全面 終身 多樣化 近代化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0-09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4
- 一、馬宗榮及其社會教育思想的產生14-18
- (一) 馬宗榮簡要生平及其社會教育實踐14-15
- (二) 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產生的主觀原因及客觀歷史背景15-18
- 二、馬宗榮社會教育的“認識論”及“成立論”18-21
- (一) 社會教育“認識論”18-19
- (二) 社會教育“成立論”19-21
- 三、馬宗榮社會教育的“目的論”及“課程論”21-26
- (一) 社會教育“目的論”21-22
- (二) 社會教育“課程論”22-26
- 四、馬宗榮社會教育的“方法論”及“機關論”26-33
- (一) 社會教育的“方法論”26-29
- (二) 社會教育的“機關論”29-33
- 五、馬宗榮“戰(zhàn)時社會教育論”及“學校兼辦社會教育論”33-37
- (一) “戰(zhàn)時社會教育論33-35
- (二) “學校兼辦社會教育論”35-37
- 六、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的特點、評價及當代啟示37-44
- (一) 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的特點37-42
- (二) 馬宗榮社會教育思想的評價及當代啟示42-44
- 參考文獻44-47
- 后記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玉紅;中國近代社會教育思潮與圖書館觀念的遷變[J];圖書與情報;2005年03期
2 于述勝;民國時期社會教育問題論綱——以制度變遷為中心的多維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3 王雷;“社會教育”傳入中國考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4期
4 儀淑麗,潘曦;我國社會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思考[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5 范并思;圖書館精神的歷史缺失[J];新世紀圖書館;2004年06期
6 韓秋紅,趙志軍;社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現代教育科學;2005年01期
7 劉幼昕;論社會教育化與學校教育的發(fā)展[J];教育探索;2005年05期
8 范玉紅;中國近代圖書館建設的社會教育意識[J];圖書館;2005年04期
9 趙厚勰;論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fā)揮[J];圖書館學刊;2004年06期
10 扶小蘭;論近代中國社會教育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原因[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7411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74111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