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學生人格不良傾向及對策研究
本文選題:人格 + 人格整合。 參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19期
【摘要】:學生時期正處于人格逐漸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時常表現出知識學習和文化修養(yǎng)上的"單面人格"傾向、道德操守上的"雙重人格"傾向、自我意識上的"悖論人格"傾向等人格不良傾向。其教育對策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加強引導學生對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關系的正確認識,加強引導學生對人生終極價值的關懷。
[Abstract]:The student period is in the key stage of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 this stage, students often show the tendency of "one-sided personality" i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the tendency of "dual personality" in moral conduct, and the tendency of "paradoxical personality" in self-consciousness. The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re: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educational values, to strengthe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value and personal value, and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to care for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f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代大學生和諧人格的建構與信仰教育的研究”(項目批準號:2006FC34)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G41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偉,王維宇;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公民道德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王小飛;當代德國道德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選擇與定位[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劉志山;道德教育向現實生活的回歸與超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簡敏;高校德育模式創(chuàng)新淺談[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郭婭玲,陳卓;知性體驗與道德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6 秦紅嶺;;認知式德育與信仰式德育的失衡——兼論我國高校德育的困境與出路[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7 羅越媚;中西德育傳統及其比較[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郭子賢;;倫理學視角下的邪教問題——論邪教生存與蔓延的根源及其鏟除途徑[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劉梅;加強信仰教育應正確認識和理解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年08期
10 譚振宇;信仰教育:德育的新視野[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龍;現代性境域中的傳統[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琰焱;網絡影響下的高校德育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崔景貴;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偉言;當代中國德育價值取向轉型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胡欽太;網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3年
8 唐愛民;道德教育范疇論審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賀彥鳳;當代中國宗教問題的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紅艷;生命與教育——呼喚教育的生命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邱楓藍;當代中美兩國學校道德教育之比較[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呂麗艷;教育世界中的意義遮蔽與澄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陳玉玲;雅克·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學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陳跡;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與教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趙獻梓;初級中學德育活動實效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錢亞梅;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念的嬗變與建構[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家普;論義利觀的重建與道德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相振銀;班級“公正團體”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小偉;論語文教學中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杏云;;新技術革命與蘇聯高等教育對策[J];國際觀察;1984年03期
2 殷鴻翔;;新技術革命與我國高校招生工作——兼談蘇聯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的經驗[J];國際觀察;1984年04期
3 饒浩;何杰;代文彩;鄭應順;王洪慶;羅明基;何宗傳;;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改革(筆談)[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4 ;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對策[J];四川教育;1984年Z1期
5 隋允康;;淺談新技術革命的教育對策[J];未來與發(fā)展;1984年04期
6 孫承;;日本戰(zhàn)后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教育的幾個特點[J];日本研究;1985年04期
7 林尤照;;海南島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J];學術研究;1985年01期
8 楊士泉,錢德音,施建華,徐孝英,董加斌;海門縣中小學生衛(wèi)生習慣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86年01期
9 孫福好;高校新生軍訓的思想層次特點與教育對策[J];財貿研究;1987年S1期
10 韓清林,劉月喬,鄭鴻杰,趙步侖;河北省教研工作和教研隊伍建設中的幾個問題[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8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續(xù)臻;;青少年社會公德教育對策[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熊德利;;探索適合于新形勢的道德理論體系及教育對策[A];浙江省暨華東六省一市黨史系統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3 孫鳳武;;簡論一種領導心態(tài)的利弊、根源及可采取的教育對策[A];全國領導科學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精選[C];2001年
4 杜伯良;陳堅強;;高三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及其教育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裴學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教育模式探討[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張靜;何之章;;殘疾學生的從眾心理及教育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趙宇;吳惠玲;謝琳;;出院PCI病人服藥依從性調查及教育對策[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史惠;;新型醫(yī)療服務模式下護士再教育對策[A];第六屆中韓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張曉文;陳s,
本文編號:21149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11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