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的三個平面分析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 “把”字句 句法結(jié)構(gòu) 語義結(jié)構(gòu) 詞用結(jié)構(gòu)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把”字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困惑問題,提出了其句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的結(jié)構(gòu)模式。特別對十分復雜的語義結(jié)構(gòu)進行了詳盡地描寫,指出“把”字句補語的語義指向?qū)ζ渌猿蔀椤鞍选弊志淦鹬x擇和限制作用。在此基礎上,將“把”字句分為“不可轉(zhuǎn)換式”、“條件轉(zhuǎn)換式”和“自由轉(zhuǎn)換式”三大類。三大類共包含十五種句式。通過對這三類、十五種句式的細致分析,得出真實可靠的結(jié)論。 由此,采用三個階段、五個步驟的教學方法,組織循環(huán)式教學,便可能使學生完成從語法化過程向語用化過程的轉(zhuǎn)變,最終真正掌握“把”字句。
[Abstract]:Aiming at the puzzling problem of "Ba" sente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ts structural patterns in three aspects: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especially describes the very complicated semantic structure in detai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mantic direction of the complement of "Ba" sentence plays a role of choice and restriction to the sentence of "Ba". On this basis, the "Ba" 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irrevocable form". "condi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free transformation" are three categories. The three categories contain 15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types and 15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a true and reliable conclusion is drawn. Thus, three stages are adopted. The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 organizing the circular teaching, may make the students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grammaticalization to pragmatization, and finally grasp the word "Ba".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國際交際學院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一、“把”字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困惑 “把”字句歷來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所謂重點,就是“把”字句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特別高。筆者統(tǒng)計了四千多個動補賓句式,其中“把”字句就有五百多個,占百分之十二左右;所謂難點,就是教會留學生有意識地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丁崇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綜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介詞的語用功能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劉培玉;把字句研究評述[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莫紅霞,張學成;漢語焦點研究概觀[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把+個+NP+VC”句式探微[J];漢語學報;2005年03期
7 史金生;談“把”字句中的“過”[J];漢語學習;1988年03期
8 余文青;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調(diào)查報告[J];漢語學習;2000年05期
9 岳中奇;處所賓語“把”字句中動詞補語的制約機制[J];漢語學習;2001年02期
10 劉頌浩,汪燕;“把”字句練習設計中的語境問題[J];漢語學習;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陸汝占;靳光瑾;;尋求對外漢語教學和計算機共同適用的語義解釋方法[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2 曾金金;;由平衡語料庫和中介語語料看漢語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蘊[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2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4 張旺喜;漢語句法的認知結(jié)構(gòu)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郭姝慧;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6 郭圣林;現(xiàn)代漢語若干句式的語篇考察[D];復旦大學;2004年
7 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彭錦維;現(xiàn)代漢語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9 韓玉國;范疇語法與漢語非連續(xù)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趙賢德;句管控下的“V成”結(jié)構(gòu)及相關小句[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蟻坤;漢語被動句的句法語義特征和使用條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賀曉玲;兩種表致使義句式的異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學;2001年
3 林載浩;韓國學生習得“把”字句情況的考察及偏誤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4 孫紅玲;從量變到質(zhì)變[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高紅;韓國學生習得漢語不同類型“把”字句“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成分”的言語加工策略[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6 解曉寧;留學生看圖寫話中典型“把”字句表現(xiàn)分析及其對教材編寫的啟示[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7 李凌;語法的“三個平面”對漢語句子認知加工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8 張興旺;現(xiàn)代漢語標志型被動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9 邵洪亮;“V在+L”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志英;英漢主位結(jié)構(gòu)對比與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敏;;淺析新疆漢語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及其原因[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金燕;李明;;關于影視語言語義結(jié)構(gòu)的斷想[J];新聞愛好者;2011年17期
3 李飛;;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把”字句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6期
4 趙睿;;任務型教學理念下的瑜伽漢語課“把”字句教學[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朱懷;;工具賓語句的語義結(jié)構(gòu)及論元表征[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蘇莉莉;;“把”字句的體態(tài)選擇限制條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8期
7 張成功;嚴娟珍;;語法與語義:形式與內(nèi)容[J];青年文學家;2011年08期
8 王彥p,
本文編號:14439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4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