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研究
【學位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633.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
1.理論價值
2.實踐意義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三) 創(chuàng)新之處
(四) 研究方法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概述
(一)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內(nèi)涵
(二)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
(三)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特點
二、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意義及有利條件
(一) 思想政治課中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意義
1.有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有利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3.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4.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5.有利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二) 思想政治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的有利條件
1.教學基礎: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要求
2.情感基礎:高中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榮譽感
3.歷史基礎與政策支持
三、思想政治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分析
(一) 思想政治課中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yǎng)現(xiàn)狀
1.已取得的成果
2.存在的問題
(二) 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養(yǎng)路徑
(一) 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提高理論認識
1.更新教學理念
2.提高教學理論素養(yǎng)
3.形成批判精神
4.加強教學交流
(二) 落實教學目標,定位課堂內(nèi)容
1.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2.準確把握重難點
(三) 活用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1.靈活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自覺主動精神
2.善用情境體驗法,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
3.活用探究式教學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四) 完善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效率
1.評價主體多元化
2.評價內(nèi)容多樣性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著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蘇敏;金炳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2 田靜;;奧德修斯之旅:《六月慶典》的文化隱喻[J];外國語文;2015年01期
3 蔡宇安;金炳鎬;;民族區(qū)域自治與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三個自信”[J];廣西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4 羅紹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課程資源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徐柏才;;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段德飛;;愛國主義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2010年12期
7 李國安;熊潔;;淺論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意義、內(nèi)容及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11期
8 王海清;;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榮辱觀教育[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年01期
9 楊智;;高中思想政治課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和思考[J];教育導刊;2007年11期
10 李上文,吳建;中美高校德育之比較分析[J];孝感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金炳鎬;;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N];中國民族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建兵;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旦陽;高中思想政治課民族觀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2 任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3 肖蓮;中學德育的影視資源及其利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張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課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蔣學娟;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蘇建申;中學德育應加強民族精神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337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3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