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最惠國待遇條款在投資爭端解決中的適用
本文關鍵詞:論最惠國待遇條款在投資爭端解決中的適用
【摘要】:近年來由于許多雙邊投資(基礎)條約中使用了"最惠國待遇條款",結果導致在投資爭端解決的程序方面援引最惠國待遇條款適用了授予國與受惠國之外的第三方簽訂的條約,即更加優(yōu)惠于基礎條約中所提供的待遇,并對授予國經(jīng)濟造成不利影響。"最惠國待遇條款"究竟能否適用于投資爭端解決事項,筆者發(fā)現(xiàn)不確定性的根源在于最惠國待遇條款適用范圍措辭的模糊性。為此,文章深入研究了最惠國待遇條款在投資爭端中的適用并指出為避免這一問題在實踐中將我國置于不利地位,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兩種對策:第一,明確將爭端解決程序排除在最惠國待遇條款的適用范圍之外;第二,最惠國待遇條款的適用采取不溯及既往原則。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最惠國待遇條款 投資爭端 適用
【分類號】:D996.4
【正文快照】: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帶動了全球性資本的快速流動,同時優(yōu)化了資本的全球性配置。各國為了在全球化投資的大潮中吸引更多、更優(yōu)良的海外投資發(fā)展本國經(jīng)濟,爭先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內(nèi)投資環(huán)境,以求通過簽訂兩國間的雙邊投資協(xié)定(BIT),以國際條約這種更加具有保證力的形式,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崇利;;從實體到程序:最惠國待遇適用范圍之爭[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秀文;劉萬嘯;;和諧世界構建中國際經(jīng)濟法的新發(fā)展[J];法學家;2008年01期
2 徐崇利;;晚近國際投資爭端解決實踐之評判:“全球治理”理論的引入[J];法學家;2010年03期
3 王楠;;最惠國待遇條款在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事項上的適用問題[J];河北法學;2010年01期
4 許敏;;論中國對外簽訂雙邊投資協(xié)定中的“中心”管轄條款[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8年08期
5 許敏;;論ICSID投資仲裁對雙邊投資協(xié)定中的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發(fā)展[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9年03期
6 黃勐;;從發(fā)展的角度探討最惠國待遇適用于投資爭端解決[J];學理論;2010年30期
7 梁軍;;芻議國際投資爭端中的國家責任及其歸因——以Emilio Agustin Maffezini V.The Kingdom of Spain案件為例[J];理論導刊;2008年06期
8 沈虹;;論ICSID對涉中國投資條約仲裁的管轄權——兼論ICSID涉中國第一案[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袁海勇;;淺析BIT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爭議解決程序性適用——以中非BIT為研究視角[J];經(jīng)濟視角;2012年02期
10 劉璞;梁亞洲;;論BIT與投資協(xié)議對ICSID管轄權的影響效力[J];青年科學;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京蓮;阿根廷國際投資仲裁危機的法理與實踐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梁詠;中國投資者海外投資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張宏樂;國際投資協(xié)定中的最惠國條款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蘋;BITs中的投資爭端管轄權相關法律問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宋怡晨;東道國與他國私人投資者投資爭議仲裁管轄權研究[D];外交學院;2008年
3 盧鑠棟;最惠國條款適用于爭端解決程序事項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GAFUROV KOMRON(高美。;中美加雙邊投資協(xié)定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崔艷玲;論《華盛頓公約》第26條的適用[D];湘潭大學;2009年
6 蘇暢;BITs中的“中心”管轄條款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范文浩;中外雙邊投資條約的新發(fā)展[D];吉林大學;2010年
8 王立巖;BITs中的ICSID管轄條款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汪宇婧;國際投資爭端中最惠國待遇適用擴大化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白倩倩;論國際投仲裁中的比例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成新;對我國應否加入解決投資爭端公約的幾點意見[J];法學評論;1987年01期
2 何樹全;NAFTA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實踐、問題與建議[J];貴州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葉興平;《北美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剖析[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4 周成新;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管轄權制度研究[J];法學評論;1988年03期
5 呂佳苗;國際直接投資的爭端及其解決[J];法學雜志;1999年01期
6 李良才;;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最惠國待遇條款的新發(fā)展[J];湖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7 曾嘯;;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0年14期
8 王智勇;;試論國際投資仲裁中的合并仲裁問題[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0年08期
9 喬慧娟;;論外國投資者與我國政府投資爭端的解決[J];江蘇商論;2011年04期
10 王楠;;最惠國待遇條款在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事項上的適用問題[J];河北法學;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天姿;;析2004年美國BIT范本對仲裁管轄權的規(guī)定——兼論我國在BIT中設置ICSID管轄權之策[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2 楊澤偉;;論跨國能源管道運輸?shù)臓幾h解決機制[A];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二○○七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毛驍驍;;論BOT特許協(xié)議爭端的仲裁解決[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曉晨;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的法律保障[N];國際商報;2009年
2 金曉晨;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的法律保障[N];國際商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劉麗波;福建新加坡僑商因地稅糾紛申請國際裁決[N];消費日報;2008年
4 呼書秀;中國與東盟在相互投資領域的法律協(xié)調(diào)(下)[N];國際商報;2005年
5 劉春泉;求解外企非法撤離后的遺留債務問題[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6 ;掌握國際條約 做好質檢工作[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2年
7 馬 迅;NAFTA中投資者與東道國的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陳 彬;發(fā)展中的APEC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洪永紅 湘潭大學非洲法專業(yè)研究生 劉婷 王蓓;利比亞戰(zhàn)火與中國企業(yè)索賠路徑[N];法制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呂坤良;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石慧;以條約為基礎的投資者與國家間仲裁機制的評判[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2 林愛民;國際投資協(xié)定爭議仲裁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劉京蓮;阿根廷國際投資仲裁危機的法理與實踐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保軍;ICSID管轄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2 侯磊;中外能源管道中的投資爭端解決途徑探析[D];南京大學;2011年
3 韓悅;GATS最惠國待遇條款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4 劉遠志;投資爭端仲裁上訴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5 崔宇航;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中心(ICSID)管轄權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鄭晨星;《北美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投資爭端仲裁機制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7 吉虹;ICSID管轄權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李蓓;論完善中外BIT解決“投資者—東道國”爭端的國際仲裁機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裴露;ICSID仲裁裁決撤銷機制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尹利君;論國際投資仲裁中的公平公正待遇標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240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52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