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稱改革的新動向
本文選題:職稱改革 切入點:專業(yè)技術職務管理 出處:《黑龍江糧食》199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職稱改革從1986年開始實施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工作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制度不夠完善。特別是人才評價與工資的待遇掛鉤過緊,扭曲了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把資格和職務混為一體,造成了人才密集單位的很多人失去評價的機會,而人才缺乏的地方又降格以求,引發(fā)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二是評審條件不硬化,各系列的特點不明晰,忽視了系列之間的區(qū)別和特點。在評價條件上,呈現(xiàn)兩硬(學歷、資歷)兩軟(水平、業(yè)績),使有學歷、有資歷但業(yè)績平平的人,能順利通過評審;而學歷資歷差一些,但業(yè)績較強的人,則難以通過,降低了評價質(zhì)量,導致在評價中論資排輩;三是管理方法不夠科學。宏觀控制不力,微觀管得過細
[Abstract]: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itl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osts in 1986,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One is that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enough. In particular, the evaluation of talents is too tightly linked to the pay of wages. It distorts the science and fairness of evaluation. By mixing qualifications and positions, many people in the talent intensive units lose the opportunity of evaluation, and the lack of talents reduces the scope to seek, 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Second, the evaluation conditions are not harde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eries are not clear,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series are ignored. In terms of evaluation conditions, there are two hard (academic, seniority) two soft (level, performance), so that people with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qualifications but mediocre performance, Can pass the appraisal smoothly; but the person that th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is inferior, but the achievement is stronger, it is difficult to pass, reduced the evaluation quality, has led to rank in the evaluation; third, the management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is weak, the microscopic management is too small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糧食局職改辦!150020 黑龍江省糧食局職改辦!150020
【分類號】:C9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積極發(fā)展職工中等專業(yè)教育[J];成人教育;1983年03期
2 章崇義,鄒勇;對“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質(zhì)疑[J];江漢論壇;1985年03期
3 林棟梁;;試談“調(diào)皮兵”的轉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6年10期
4 高恒山;;全省高校職稱改革工作會議在黑山舉行[J];遼寧教育研究;1986年04期
5 溫源彬;;思茅農(nóng)中學生積極為農(nóng)服務[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6年Z1期
6 馮泰;全國成人學校職稱改革工作會在西安召開[J];中國遠程教育;1987年06期
7 閻路增;搞好職稱改革 加強隊伍建設[J];中國統(tǒng)計;1987年07期
8 ;職稱改革問答[J];中國統(tǒng)計;1987年11期
9 ;省教委召開全省中小學職稱改革會議 全面部署教師職務聘任工作[J];安徽教育;1987年Z1期
10 ;國家物資局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J];中國流通經(jīng)濟;198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元煒;;空氣調(diào)節(jié)應用和發(fā)展的回顧[A];首屆海峽兩岸制冷空調(diào)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2年
2 李啟中;楊小倩;董賓;蒲國全;;市場經(jīng)濟與醫(yī)療設備的購置[A];新疆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1998年
3 ;天津市色譜科學技術公司簡介[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譜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4 陳風英;;船舶安全管理重在抓全員安全意識[A];中國航海學會內(nèi)河港航監(jiān)督專業(yè)委員會96年度學術交流論文集[C];1996年
5 ;前言[A];大連海事大學校慶暨中國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論文集(機電分冊)[C];1999年
6 任源博;;科技書刊責任編輯應提高政治素質(zhì)[A];論責任編輯的工作——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C];2000年
7 ;前言[A];中國航海學會船舶機電專業(yè)委員會2000年度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0年
8 張海濤;;序[A];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tǒng)首屆中青年優(yōu)秀科技論文集[C];2001年
9 游小波;;五緣文化力初探[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中國航海學會船舶機電與通信導航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船舶機電分冊)[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文正;提高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N];安徽日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金勇;我省出臺繼續(xù)教育規(guī)定[N];安徽日報;2000年
3 馬維嘉 張榮勝;激勵專業(yè)技術人員科技創(chuàng)新[N];安徽日報;2000年
4 ;我國職稱考試規(guī)模超過高考[N];中國保險報;2000年
5 賀泰山;浙江滾動軸承公司納才有術[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6 任立;全面抓好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N];中國航空報;2000年
7 中房信網(wǎng)首席執(zhí)行官CEO 劉軍;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中尋求突破[N];中國建材報;2000年
8 曉沈;別具特色de澳洲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吳祖新;高等職業(yè)教育高在何處[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0年
10 國土軒;深化事業(yè)單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國人事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玉海;新經(jīng)濟時代支持創(chuàng)業(yè)的兩種工具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薇;專業(yè)技術職務聘任制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2 龔托;對影響保險企業(yè)信息技術實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3 王彥生;我國事業(yè)單位職稱改革的現(xiàn)狀及走向分析[D];鄭州大學;2002年
4 孫箭;航運企業(yè)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5 孫晉科;軍隊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干部訓練考評系統(tǒng)[D];吉林大學;2004年
6 高向陽;振興吉林老工業(yè)基地人才資源開發(fā)利用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張學明;軍隊高校專業(yè)技術資格評審指標體系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
8 孫道霞;軍隊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郭寒娟;行政裁判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張立福;試論實行“只聘不評”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職稱制度[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520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ichenpingshen/zhichengaigedongtai/165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