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CR5受體的抗HIV中藥及抗體篩選方法的初步建立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8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立民,張兆山,葉棋濃,李淑琴,曹勇,黃翠芬;運用雙雜交系統(tǒng)探尋與內皮素A型受體相互作用的蛋白質[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99年01期
2 李建華;陳利玉;;細菌雙雜交系統(tǒng)及其在病原微生物學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6年03期
3 張弛,王梁華,羅以勤,張興群,高云,史薇,包晨穎,球誼,焦炳華;細菌雙雜交系統(tǒng)在細胞外蛋白質相互作用中的應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10期
4 侯團章,曾建國;中藥提取物產業(yè)化初探[J];中草藥;2001年06期
5 薛沿寧;用于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的新型雙雜交系統(tǒng)[J];生理科學進展;2001年03期
6 侯團章,曾建國;中藥提取物質量規(guī)范化初探[J];世界科學技術;2000年01期
7 萬德光,裴瑾;試論中藥提取物的產業(yè)化趨勢[J];世界科學技術;2002年06期
8 徐為公,徐鵬;中藥提取物的國際化策略[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5年10期
9 ;中藥提取物的發(fā)展與管理[J];首都醫(yī)藥;2005年02期
10 董宇;劉玲;曲君遠;姜瑞平;;中藥提取物產業(yè)化發(fā)展趨勢[J];人參研究;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莉;馬立新;;可誘導的哺乳動物雙雜交系統(tǒng)[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汪娜;廖貴芹;彭海勇;甘翔;馬立新;;酵母及細菌雙雜交載體的改造及人肝來源ORF的高通量克隆[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3 劉克海;方道碩;;中藥提取物的發(fā)展概況[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實驗醫(yī)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楊胤;馮怡;徐德生;付小菊;謝亞林;;干燥前后中藥提取物物理性質的相關性研究[A];2009全國中藥創(chuàng)新與研究論壇學術論文集[C];2009年
5 嚴付華;陳波;曾建國;繆建榮;;5種中藥提取物中14種有機氯農藥殘留量的測定[A];第四屆海峽兩岸分析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潘南楠;賴維;龔子鑒;謝小元;朱柯;趙越;劉晨;易金玲;葉聰秀;;四種潛在光敏性中藥提取物的動物皮膚光毒實驗[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王銀喜;徐智敏;陸小燕;李關興;王金熙;吳士良;;局部植入接骨中藥提取物促進骨愈合的實驗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宋麗;;中藥提取物質量標準的研究進展[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9 吳彥;田兆福;孟冬玲;杜樹山;王萍娟;朱茂祥;白家峰;黃東業(yè);;復方中藥提取物對卷煙煙氣誘發(fā)損傷的保護作用[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1分會場:中藥與天然藥物現代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馮章英;周丹;劉艾林;杜冠華;;常用中藥提取物對乙酰膽堿酯酶和丁酰膽堿酯酶的抑制活性評價[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徐亞靜;鼓勵中成藥企業(yè)自行生產中藥提取物[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2 曾建國;標準化中藥提取物[N];國際商報;2000年
3 本刊記者 冰島;曾建國以中藥提取物架設中藥國際化之橋[N];國際商報;2000年
4 天津長源醫(yī)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徐為公 徐鵬;中藥提取物的國際化策略中(藥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三)[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駐京記者 李雪墨;中藥提取物實現標準化生產[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6 ;國外中藥提取物產銷分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7 徐亞靜;中藥提取物研發(fā)風光無限[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馬建忠;植提標準快跑[N];醫(yī)藥經濟報;2008年
9 記者白曉蕓;于明德提出:中藥提取物產業(yè)化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10 冰島 侯團章;開辟一片天地 提升一個產業(yè)[N];國際商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春生;重組質粒pUDK-HGF鎮(zhèn)痛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泉;重組質粒DNA的規(guī);a工藝及質量鑒定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柳風祥;中藥提取物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及多糖的提取分離鑒定和分子量測定[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4 蘇興業(yè);生物指紋譜分析方法研究中藥提取物和DNA的相互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朱鴻飛;重組質粒pcDNAKCpG生物安全性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珍;靶向CCR5受體的抗HIV中藥及抗體篩選方法的初步建立[D];河南大學;2017年
2 鄭雪軒;噬菌體輔助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進化體系的構建與驗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3 周洋;中藥提取物對氧化及炎癥誘導的果蠅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4 張慧;中藥提取物中有機溶劑殘留量的測定[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李耀光;中藥提取物羧酸酯酶抑制劑篩選及對緩解小鼠伊立替康遲發(fā)型腹瀉作用的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羅瑩;中藥提取物對奶牛乳腺上皮細胞增殖及蛋白含量的影響[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常姍姍;7種中藥提取物及其硫酸化產物抗NDV和IBV活性的比較[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8 劉翠華;五種中藥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組方體外抗HIV-1的效果[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9 王冬梅;中藥提取物(薯蕷皂苷元)腫瘤患者耐受性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馬文才;中藥提取物復方制劑抗新城疫病毒的藥效及質量控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061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60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