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飲食及生命歷程中飲食結構改變對大鼠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特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1-11 11:22
本文關鍵詞:不同飲食及生命歷程中飲食結構改變對大鼠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特征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糖脂代謝 仔鼠 高脂高蛋白膳食 器官 生長發(fā)育
【摘要】:研究背景近年來,我國中老年人群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為我國的主要衛(wèi)生難題。健康和疾病的發(fā)育起源(DOHaD,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學說認為這類疾病除了與后天生活方式有關外,還與人類在生命發(fā)育和塑造的關鍵時期的經歷不利刺激和損害有關。起初的節(jié)儉表型假說主要放在孕婦營養(yǎng)不足例如低蛋白或低能量膳食對其影響上,最近研究主要放在營養(yǎng)過剩對其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孕期高脂膳食能改變重要器官的發(fā)育,并且使后代在后天生活中對疾病易感性增強。已經表明不僅在孕期膳食暴露能改變疾病的易感程度,而且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某個重要時間段暴露也會影響成年后代謝性疾病的發(fā)展。高脂高蛋白膳食最能反映西方國家和目前我國居民膳食習慣。目前,在動物資料和人群研究方面,有關高脂高蛋白膳食以及不同生命歷程中膳食結構變化對其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特征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目的本課題從動物模型上模擬高脂高蛋白膳食以及后代在不同生命重要時期膳食結構的改變在大鼠生命歷程中對生長發(fā)育和糖脂代謝影響,為以后慢性病的預防提供一種合理的依據(jù),同時,也為豐富DOHaD的內涵提供實驗依據(jù)。研究方法選取健康清潔級的7周左右的SD雄鼠12只,雌鼠24只。實驗前雌雄分籠適應性喂養(yǎng)4周,按雄:雌=1:2進行合籠,雌鼠受孕后單籠飼養(yǎng),并隨機分為二組,標準基礎飼料喂養(yǎng)的對照組(Con)和高脂高蛋白飼料喂養(yǎng)的高脂高蛋白組(HFP),各組母鼠繼續(xù)預定的飼料喂養(yǎng)到子鼠斷乳(出生第3周末),第3周末將原來兩組分為以下三組:標準基礎飼料組(con組)、高脂高蛋白飼料組(hfp)和高脂高蛋白飼料第3周過渡為標準基礎飼料組(hfp-con),繼續(xù)喂養(yǎng)至第14周。第14周將原來三組分為以下五組:標準基礎飼料組(con),標準基礎飼料第14周過渡為高脂高蛋白飼料組(con-hfp)、高脂高蛋白飼料組(hfp)、高脂高蛋白飼料第14周過渡到低脂飼料組(hfp-lf)、高脂高蛋白飼料第3周過渡為標準飼料組(hfp-con),繼續(xù)喂養(yǎng)至第36周。解剖準確稱量出生第1天,斷乳第3周,成年期第14周,以及中老年期第36周的臟器取材重量,第12周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各組子鼠的體成分和骨密度水平情況,準確稱量并記錄各組子鼠從出生到36周每周的體重變化情況。生化檢測第14周和第36周血清中tc、tg、hdl-c和ldl-c水平情況。采用灌胃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胰島素耐量試驗(itt)分別檢測第12周和第36周不同組子鼠葡萄糖耐量水平和胰島素耐量水平,采用he染色觀察不同組別子鼠第3周、第14周和第36周肝臟病理改變情況。結果1.不同膳食組子鼠出生第1天,斷乳期第3周末,成年期第12周和14周以及中老年期第36周生長發(fā)育情況出生第1天,hfp組與con相比,在子鼠體重、臟器重量方面差異并不顯著性(p0.05)。第3周末,hfp組與con組子鼠在體重、臟器重量上,二者之間也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出生后第12w,hfp組子鼠與con組相比骨密度都顯著降低(p0.05),hfp-con組子鼠與con相比骨密度也都顯著降低(p0.05)。在第14w雌鼠比較中,hfp組在體重、腎周脂肪體比高于con組(p0.05)。在第14w雄鼠比較中,hfp組在腎體比和腎周脂肪體比上顯著高于con組(p0.05)。在出生第36w雌鼠發(fā)育方面,hfp組與con組相比體重增加顯著(p0.05),同時hfp組在肝體比、腎體比、胰腺體比和腎周圍脂肪體比與con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fp-lf與hfp組相比,在體重、腎以及腎周脂肪明顯降低(p0.05)。在第36w雄鼠發(fā)育方面,hfp組在體重、腎周脂肪、附睪周脂肪重量方面顯著高于con組(p0.05)。hfp-lf與hfp組相比,hfp-lf組在體重、肝臟、腦、腎臟、胰腺、腎臟周脂肪以及附睪周脂肪上顯著低于hfp組(p0.01)。hfp-con與hfp組比較,hfp-con組雄鼠體重、腎周脂肪、附睪周脂肪顯著降低(p0.05)。2.第12w和36w各組子鼠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情況第12w,在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曲線下面積(auc)比較中,hfp組與con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36w,與con組相比,hfp-con組和hfp組雌鼠ogtt實驗曲線下面積顯著升高(p0.05)。hfp-con組雄鼠糖耐量auc顯著低于hfp組(p0.05)。hfp-lf不同性別組的糖耐量auc都顯著低于hfp組(p0.01)。3.第12w和第36w各組子鼠胰島素耐量試驗(itt)情況第12w,在胰島素耐量試驗(itt)曲線下面積(auc)比較中,hfp不同性別組都顯著高于con組(p0.05)。第36w,與hfp組相比,hfp-con組雌鼠的胰島素耐量曲線下面積(auc)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4.第14w和36w各組子鼠血脂水平情況第14w雌鼠中,hfp組與con組相比,tg水平顯著升高(p0.05),hfp-con組與con組相比,tg、tc、ldl-c顯著升高(p0.05)。第36w雌鼠中,hfp-lf與hfp組相比,在tc、tg、hdl-c水平有顯著差異(p0.05),其它各組間血脂水平差異并不顯著(p0.05)。在雄鼠中,hfp-lf與hfp相比,在tg、hdl-c和ldl-c水平有顯著差異(p0.05)。5.第3w,第14w和36w各組子鼠肝臟he染色病理學變化第3w,hfp組和con組子鼠肝臟he染色結果沒有明顯差異。第14w,hfp組肝細胞體積明顯增大,肝細胞排列不規(guī)則,但未見顯著肝細胞脂肪變性。第36w,hfp組顯示肝細胞呈散在脂肪變,細胞質內可見大量脂肪樣空泡;con-hfp組子代雄性大鼠也可見肝細胞脂肪變性。結論長期高脂高蛋白膳食導致葡萄糖耐量和胰島素耐量降低,使子鼠成年后患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成年后不同膳食結構的改變對大鼠體格發(fā)育以及糖脂代謝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151
,
本文編號:11711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1711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