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靶向藥物相關受體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腫瘤靶向藥物相關受體研究進展
【摘要】:對癌細胞及其組織靶向給予抗癌藥物是臨床治療癌癥的新手段,當細胞毒化療劑(如紫杉醇和阿霉素)有效殺死癌細胞時,它們并不能區(qū)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當患者需要根除腫瘤大劑量使用細胞毒劑藥物時,這種非針對性的特異性選擇將導致患者全身毒性不良反應,從而造成患者非腫瘤部位組織和功能損傷。本文主要針對靶向藥物在腫瘤微環(huán)境過表達受體的作用機制,及7種相關受體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特點進行闡述。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檢驗科;
【關鍵詞】: 靶向治療 配基 受體 納米顆粒
【分類號】:R943
【正文快照】: 據統(tǒng)計,目前全球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約1000多萬,預計2030年,癌癥患者每年將達2700萬人[1]。當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時,細胞毒化療劑,如紫杉醇(Paclitaxel,PTX)、阿霉素(Doxorubicin,DOX)等在有效殺死癌細胞時,并不能區(qū)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這種非針對性特異選擇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全身毒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陸田田;黃震;陳章權;;自然殺傷T細胞配基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年01期
2 張克堅,李濤,陳青;利用計算機處理復雜配基-結合系統(tǒng)參數(shù)的初步探討[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88年01期
3 呂寶璋;;一些膜受體配基結合部位研究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91年05期
4 郭志云,張懷渝,王月蘭,岳俊杰,梁龍,黃培堂;生物胺受體配基結合區(qū)域及其位點的預測[J];生物物理學報;2005年02期
5 富明,富樸云;袖珍計算機擬配SCATCHARD曲線及其應用[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88年01期
6 任錫麟;林鈞材;顧天爵;;Scatchard圖形的數(shù)學分析及其參數(shù)的電子計算機處理[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7 譚天秩;匡安仁;;天018受體顯像的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苯二氮(艸卓)受體的配基[J];醫(yī)學研究通訊;1993年05期
8 周緒斌,宣華,李榮秀;組特異性親和配基在分離純化中的應用[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0年06期
9 馮松魁;;具有抗癌作用的蛋白質[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10 孟冬婭;薛文成;;寡核苷酸配基在醫(yī)學實驗方法中的應用[J];沈陽部隊醫(yī)藥;200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孫天楊;吳韜;王琦;張錦;張志森;;赫賽汀親和吸附配基的設計與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5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王深琪;王為超;俞耀庭;郭新吉;;低密度脂蛋白與吸附劑配基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張錦;王琦;吳韜;;t-PA親和吸附肽配基的研究與設計[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4 李正強;張躍斌;張華利;呂明;;sGC氣體分子配基遷移的分子進程研究[A];第九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暨鄒承魯誕辰85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張興梅;邵寧生;孫曼霽;;人乙酰膽堿酯酶核配基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生化藥理學術討論會暨第七屆Servier獎頒獎大會會議摘要集[C];2003年
6 韋相才;羅超權;朱嘉銘;陳平樂;叢惠芝;張惠芳;楊衛(wèi);;PCR技術直接制備地高辛配基標記的探針檢測弓形體核酸[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7 祁紅;李偉;崔永耀;朱亮;仇綴百;陳紅專;;含K“位碼”稠環(huán)嗎啡類配基化合物的鎮(zhèn)痛活性與嗎啡受體亞型選擇性[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和友;于丙午;秦國偉;金國章;;Dauricoside和Menicoside:多巴胺D1受體的兩個生物堿糖甙類配基[A];中國藥理學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暨全國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郝繼亭;蟾酥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榮柱;以四肽為配基的仿生層析和抗體的分離純化[D];浙江大學;2015年
2 李艷英;蛋白質色譜的高分子配基和親和配基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3 童紅飛;新型疏水性電荷誘導配基設計及層析分離抗體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4 盧慧麗;層析介質孔徑與配基密度對蛋白吸附性能影響及抗體分離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5 廖世奇;核酸信標配基的構建、合成、活性鑒定及檢測技術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黃波;抗體親和肽配基的理性設計和色譜表征[D];天津大學;2011年
7 晁博;作用于μ/δ受體的芳基氮雜環(huán)庚烷類配基的設計、合成和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王靜云;新型擬生物染料親和配基純化堿性磷酸酶及堿性磷酸酶性質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9 李安敏;識別艾滋病毒(Ⅰ型)核心抗原p24的核酸高分子配基的制備、活性鑒定及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躍斌;配基分子與可溶性鳥苷酸環(huán)化酶血紅素結構域作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明洋;抗體純化工藝中蛋白與配基相互作用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楊小雁;離子交換配基密度對蛋白質吸附行為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朱俐燕;多肽配基定向化固定抗體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4 柴東升;新型混合模式色譜強化抗體純化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5 張木美;基于優(yōu)勢結構的κ配基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楊國兵;核酸信標配基的構建、活性鑒定及其檢測方法的建立[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志云;生物胺受體配基結合區(qū)域及其位點的預測[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王舵;固定化配基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機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王榮;配基的雜泛性的機制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10 曹曉曉;金葡菌特異性配基的篩選及初步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6351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63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