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增敏劑IPdR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3-08-11 16:24
目的:對放射增敏劑5-碘-2-嘧啶酮-2’脫氧核糖(IPdR)進行綜述,為放射增敏劑提供研發(fā)思路及參考。方法: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IPdR理化性質、作用機理及其作為放射增敏劑的優(yōu)勢,總結IPdR的藥效和毒理學研究結果以及Ⅰ期臨床的最新進展,對Ⅱ期臨床試驗的開展及安全評估方案進行展望。結果與結論:IPdR作為IUdR(5-碘-2’去氧尿苷)的前體化合物,是一種鹵代核苷類似物,可通過口服進入人體。血液中的IPdR在醛氧化酶的作用下,逐漸轉化為能夠發(fā)揮藥效的IUdR,進而與腫瘤細胞的DNA結合,提高了病灶組織的放射敏感性,從而發(fā)揮藥效。根據(jù)前期藥效和毒理學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IPdR作為放射增敏劑效果良好,具有可口服、毒性較低的特點。目前該藥物已經(jīng)完成Ⅰ期臨床,即將開展Ⅱ臨床試驗,有望成為一種新型的口服放射增敏藥物。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IPdR的理化性質
2 IPdR的作用機理
3 IPdR的藥效和毒理學研究
4 IPdR的最新臨床進展
5 總結與展望
本文編號:384137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IPdR的理化性質
2 IPdR的作用機理
3 IPdR的藥效和毒理學研究
4 IPdR的最新臨床進展
5 總結與展望
本文編號:38413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841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