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類抗菌藥吉米沙星的PK/PD及新型抗結核藥物的ADME/T早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31 06:44
感染性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疾病,耐藥菌感染已經(jīng)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嚴重問題,細菌耐藥是抗感染藥物研發(fā)面臨的最大科學挑戰(zhàn)。臨床常見的耐藥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PRSP)、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PDR-AB)等。其中,MRSA感染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已成為院內(nèi)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與乙型肝炎、艾滋病并稱為世界三大最難解決的感染性疾病?股氐牟缓侠硎褂煤蜑E用是導致細菌耐藥問題日益嚴重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作用靶位不是機體,而是機體內(nèi)外來的病原菌,藥效主要反映的是藥物對病原菌的殺滅或抑制作用,療效取決于抗生素、細菌和機體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股厮幋鷦恿W/藥效學(PK/PD)研究可明確闡明藥物進入機體后在感染病灶內(nèi)達到的殺菌或抑菌效果的動態(tài)過程,闡明其殺菌模式,確定描述治療效果的最佳PK/PD參數(shù)和達到療效的相應PK/PD靶值,準確地用于預測藥物在人體內(nèi)的殺菌或抑菌效果,有助于制定有效合理的抗菌治療方案,為臨床研究提供重要理論依據(jù)...
【文章頁數(shù)】:21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第一部分 喹諾酮類抗菌藥吉米沙星的PK/PD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1章 前言
1 抗生素耐藥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
2 PK/PD研究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
3 喹諾酮類PK/PD研究
4 微透析技術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
5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nèi)容
第2章 甲磺酸吉米沙星的藥效學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藥物及其配制
1.2 培養(yǎng)基和試劑
1.3 細菌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
2.2 體內(nèi)試驗
3 實驗結果
3.1 1039株臨床分離菌的敏感分布(MIC)
3.2 吉米沙星對細菌感染小鼠的保護作用
4 結論
第3章 喹諾酮類抗菌藥吉米沙星的PK研究
一、生物基質(zhì)中吉米沙星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與評價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生物樣品預處理
2.1 溶液的配制
2.2 生物樣品預處理
3 LC-MS/MS分析條件
3.1 色譜條件
3.2 質(zhì)譜條件
4 分析方法確證
4.1 特異性
4.2 標準曲線及線性范圍
4.3 靈敏度
4.4 精密度和準確性
4.5 基質(zhì)效應
4.6 穩(wěn)定性
5 分析方法的實施
6 實驗結果
6.1 質(zhì)譜條件和特異性
6.2 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和靈敏度
6.3 精密度和準確性
6.4 基質(zhì)效應
6.5 穩(wěn)定性
7 討論
8 小結
二、吉米沙星微透析體內(nèi)外回收率的測定及其穩(wěn)定性的考察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溶液的配制
3 體外回收率實驗
3.1 透析法(Dialysis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3.2 反透析法(Retrodialysis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3.3 微透析探針回收率的日內(nèi)穩(wěn)定性
4 體內(nèi)回收率實驗
4.1 手術過程
4.2 反透析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4.3 微透析探針的可重復利用性
5 實驗結果
5.1 體外回收率實驗
5.2 日內(nèi)回收率及穩(wěn)定性考察
5.3 體內(nèi)回收率實驗
6 討論
7 小結
三、吉米沙星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PK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菌株
1.2 培養(yǎng)基
1.3 實驗動物
1.4 試劑和藥品
1.5 耗材和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的培養(yǎng)
2.3 菌落計數(shù)
2.4 手術過程
2.5 樣品采集
2.6 樣品處理與分析
2.7 數(shù)據(jù)分析
3 實驗結果
3.1 血漿PK評價
3.2 腿部肌肉組織PK評價
4 討論
4.1 給藥劑量
4.2 PK參數(shù)
5 小結
第4章 吉米沙星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PK/PD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菌株
1.2 培養(yǎng)基
1.3 實驗動物
1.4 試劑和藥品
1.5 耗材和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藥敏實驗
2.3 大鼠腿部感染模型建立
2.4 數(shù)據(jù)分析
3 實驗結果
3.1 體外藥敏實驗
3.2 大鼠腿部感染模型的建立
3.3 PK/PD參數(shù)分析
4 討論
5 小結
第5章 討論與結論
1 討論
2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新型抗結核藥物的ADME/T早期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1章 前言
1 結核病現(xiàn)狀
2 抗結核藥物研發(fā)現(xiàn)狀
3 液-質(zhì)聯(lián)用技術及其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4 本課題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
第2章 生物樣品中A2和A6的LC-MS/MS分析方法的確立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生物樣品預處理
2.1 溶液的配制
2.2 生物樣品的預處理
3 LC-MS/MS分析條件
3.1 色譜條件
3.2 質(zhì)譜條件
4 分析方法確證
4.1 特異性
4.2 標準曲線及線性范圍
4.3 靈敏度
4.4 精密度和準確性
4.5 提取回收率
4.6 基質(zhì)效應
4.7 穩(wěn)定性
5 分析方法的實施
6 結果
6.1 質(zhì)譜條件和特異性
6.2 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和靈敏度
6.3 精密度和準確性
6.4 提取回收率和基質(zhì)效應
6.5 穩(wěn)定性
7 討論
7.1 樣品的前處理
7.2 色譜條件
7.3 質(zhì)譜條件
8 小結
第3章 A2和A6在大鼠體內(nèi)的ADME/T早期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A2和A6藥液的配制
2.2 動物飼養(yǎng)及給藥
2.3 血樣采集
2.4 樣品處理與分析
3 結果
3.1 血藥濃度
3.2 藥時曲線
3.3 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
3.4 毒性評價
4 討論
5 小結
第4章 討論與結論
1 討論
2 結論
參考文獻
總結與展望
文獻綜述 PK/PD分析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文章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藥物治療進展[J]. 張鈴鈴,陳劍云.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12)
[2]抗結核藥物耐藥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 楊亞濱,博曉真,高飛.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5(02)
[3]如何應對“超級細菌”——我國細菌耐藥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J]. 江海燕,朱慶平,錢萬強,陳濤. 科技導報. 2012(02)
[4]單劑口服吉米沙星臨床藥動學研究[J]. 曹國英,張菁,郁繼誠,郭蓓寧,施耀國,張嬰元.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09(05)
[5]新一代廣譜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吉米沙星[J]. 李然,王睿. 中國抗生素雜志. 2008(08)
[6]微透析技術探針回收率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王丹,石力夫,胡晉紅.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 2008(04)
[7]治療結核病新藥和藥物作用靶位[J]. 吳小林. 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 2007(02)
[8]HPLC-MS法研究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相對生物利用度及藥動學[J]. 李佐軍,劉世坤,裴奇,李兵,周于祿. 藥物分析雜志. 2006(06)
[9]DOTS-Plus:控制耐多藥結核病的有力武器[J]. 沈鑫,梅建,高謙. 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6(05)
[10]雙黃升白顆粒劑對白細胞減少癥模型小鼠造血細胞作用的研究[J]. 沈云輝,陳長勛,徐振曄. 中國中藥雜志. 2006(09)
博士論文
[1]新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昌欣沙星的藥效學研究[D]. 李國慶.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733790
【文章頁數(shù)】:21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第一部分 喹諾酮類抗菌藥吉米沙星的PK/PD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1章 前言
1 抗生素耐藥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
2 PK/PD研究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
3 喹諾酮類PK/PD研究
4 微透析技術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
5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nèi)容
第2章 甲磺酸吉米沙星的藥效學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藥物及其配制
1.2 培養(yǎng)基和試劑
1.3 細菌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
2.2 體內(nèi)試驗
3 實驗結果
3.1 1039株臨床分離菌的敏感分布(MIC)
3.2 吉米沙星對細菌感染小鼠的保護作用
4 結論
第3章 喹諾酮類抗菌藥吉米沙星的PK研究
一、生物基質(zhì)中吉米沙星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與評價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生物樣品預處理
2.1 溶液的配制
2.2 生物樣品預處理
3 LC-MS/MS分析條件
3.1 色譜條件
3.2 質(zhì)譜條件
4 分析方法確證
4.1 特異性
4.2 標準曲線及線性范圍
4.3 靈敏度
4.4 精密度和準確性
4.5 基質(zhì)效應
4.6 穩(wěn)定性
5 分析方法的實施
6 實驗結果
6.1 質(zhì)譜條件和特異性
6.2 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和靈敏度
6.3 精密度和準確性
6.4 基質(zhì)效應
6.5 穩(wěn)定性
7 討論
8 小結
二、吉米沙星微透析體內(nèi)外回收率的測定及其穩(wěn)定性的考察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溶液的配制
3 體外回收率實驗
3.1 透析法(Dialysis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3.2 反透析法(Retrodialysis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3.3 微透析探針回收率的日內(nèi)穩(wěn)定性
4 體內(nèi)回收率實驗
4.1 手術過程
4.2 反透析法測定濃度對回收率的影響
4.3 微透析探針的可重復利用性
5 實驗結果
5.1 體外回收率實驗
5.2 日內(nèi)回收率及穩(wěn)定性考察
5.3 體內(nèi)回收率實驗
6 討論
7 小結
三、吉米沙星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PK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菌株
1.2 培養(yǎng)基
1.3 實驗動物
1.4 試劑和藥品
1.5 耗材和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的培養(yǎng)
2.3 菌落計數(shù)
2.4 手術過程
2.5 樣品采集
2.6 樣品處理與分析
2.7 數(shù)據(jù)分析
3 實驗結果
3.1 血漿PK評價
3.2 腿部肌肉組織PK評價
4 討論
4.1 給藥劑量
4.2 PK參數(shù)
5 小結
第4章 吉米沙星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PK/PD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菌株
1.2 培養(yǎng)基
1.3 實驗動物
1.4 試劑和藥品
1.5 耗材和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藥敏實驗
2.3 大鼠腿部感染模型建立
2.4 數(shù)據(jù)分析
3 實驗結果
3.1 體外藥敏實驗
3.2 大鼠腿部感染模型的建立
3.3 PK/PD參數(shù)分析
4 討論
5 小結
第5章 討論與結論
1 討論
2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新型抗結核藥物的ADME/T早期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1章 前言
1 結核病現(xiàn)狀
2 抗結核藥物研發(fā)現(xiàn)狀
3 液-質(zhì)聯(lián)用技術及其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4 本課題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
第2章 生物樣品中A2和A6的LC-MS/MS分析方法的確立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生物樣品預處理
2.1 溶液的配制
2.2 生物樣品的預處理
3 LC-MS/MS分析條件
3.1 色譜條件
3.2 質(zhì)譜條件
4 分析方法確證
4.1 特異性
4.2 標準曲線及線性范圍
4.3 靈敏度
4.4 精密度和準確性
4.5 提取回收率
4.6 基質(zhì)效應
4.7 穩(wěn)定性
5 分析方法的實施
6 結果
6.1 質(zhì)譜條件和特異性
6.2 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和靈敏度
6.3 精密度和準確性
6.4 提取回收率和基質(zhì)效應
6.5 穩(wěn)定性
7 討論
7.1 樣品的前處理
7.2 色譜條件
7.3 質(zhì)譜條件
8 小結
第3章 A2和A6在大鼠體內(nèi)的ADME/T早期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
1.2 實驗動物
1.3 耗材
1.4 主要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A2和A6藥液的配制
2.2 動物飼養(yǎng)及給藥
2.3 血樣采集
2.4 樣品處理與分析
3 結果
3.1 血藥濃度
3.2 藥時曲線
3.3 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
3.4 毒性評價
4 討論
5 小結
第4章 討論與結論
1 討論
2 結論
參考文獻
總結與展望
文獻綜述 PK/PD分析在抗生素研發(fā)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文章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藥物治療進展[J]. 張鈴鈴,陳劍云.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12)
[2]抗結核藥物耐藥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 楊亞濱,博曉真,高飛.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5(02)
[3]如何應對“超級細菌”——我國細菌耐藥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J]. 江海燕,朱慶平,錢萬強,陳濤. 科技導報. 2012(02)
[4]單劑口服吉米沙星臨床藥動學研究[J]. 曹國英,張菁,郁繼誠,郭蓓寧,施耀國,張嬰元.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09(05)
[5]新一代廣譜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吉米沙星[J]. 李然,王睿. 中國抗生素雜志. 2008(08)
[6]微透析技術探針回收率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王丹,石力夫,胡晉紅.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 2008(04)
[7]治療結核病新藥和藥物作用靶位[J]. 吳小林. 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 2007(02)
[8]HPLC-MS法研究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相對生物利用度及藥動學[J]. 李佐軍,劉世坤,裴奇,李兵,周于祿. 藥物分析雜志. 2006(06)
[9]DOTS-Plus:控制耐多藥結核病的有力武器[J]. 沈鑫,梅建,高謙. 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6(05)
[10]雙黃升白顆粒劑對白細胞減少癥模型小鼠造血細胞作用的研究[J]. 沈云輝,陳長勛,徐振曄. 中國中藥雜志. 2006(09)
博士論文
[1]新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昌欣沙星的藥效學研究[D]. 李國慶.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7337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337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