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預對社區(qū)居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知-信-行水平影響的調(diào)查分析
本文選題:社區(qū)居民 + 抗菌藥物。 參考:《中國藥房》2015年27期
【摘要】:目的:為合理用藥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在重慶市4個城鄉(xiāng)社區(qū)抽取1 000位常住居民,采用自行設計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知-信-行水平評估問卷于健康教育干預前后進行調(diào)查,評估干預效果。結果:共發(fā)放問卷2 000份,回收有效問卷2 000份,有效回收率100%。干預后,受訪居民對于"抗菌藥物不是消炎藥""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感染,不可以經(jīng)常預防性地使用抗菌藥物"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有其特殊自身規(guī)律,要慎之又慎,聽從醫(yī)師指導,不能隨意使用"等的相關態(tài)度的正確率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對于"如果生病不適,您會自尋渠道(比如:購買/尋找贈予/找出家中留有的前次藥物)獲得抗菌藥物嗎?"等相關不良行為的發(fā)生率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P0.05)。干預后,受訪居民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得分和總分平均值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結論:對社區(qū)居民關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開展健康教育干預非常必要。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干預對提高社區(qū)居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知-信-行水平有顯著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using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1 000 resident resi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4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in Chongqing,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trust and adminis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a total of 2 0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2 00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100%.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idents interviewed for "antimicrobial agents are not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order to avoid infection in daily life, The rate of awareness of related knowledge, such as "antimicrobial drugs cannot be used regularly and prophylactic",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has its own special laws, it is necessary to be cautious and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octors." The correct rate of related attitudes such as "can not be used at wi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if you are ill and uncomfortable, will you seek channels (for example: buy / search for gifts / find out the previous medication left at home) to obtain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bad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related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and total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on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knowledge, faith and practice of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popularizing.
【作者單位】: 重慶市健康教育所;
【分類號】:R96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琬舒;吳艷琴;胡世弟;張瓊;李樂瑜;程梅;鄧謀;葉孟良;;重慶市居民抗生素認知及使用情況調(diào)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年20期
2 胡燕;白繼庚;胡先明;王思潔;武建康;孔麗麗;盧祖洵;;我國抗生素濫用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探討[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中鋒;;追敘西藏共享型發(fā)展方式的軌跡:以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為例[J];中國藏學;2011年02期
2 陳燕華;吳小南;;我國醫(yī)療救助體系現(xiàn)狀分析[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阮惠芬;謝文鋒;;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年18期
4 曾琬舒;吳艷琴;胡世弟;張瓊;李樂瑜;程梅;鄧謀;葉孟良;;重慶市居民抗生素認知及使用情況調(diào)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年20期
5 林相森;方齊云;艾春榮;;我國居民醫(yī)療消費不公平問題:一個正式的檢驗[J];發(fā)展經(jīng)濟學研究;2012年00期
6 殷毓琪;王克永;范連偉;石軍;李軍儒;王穎;趙建榮;閆美玲;黨飛;藺國瑞;石磊;;農(nóng)村60歲以上老人放棄健康體檢原因分析及對策[J];西部中醫(yī)藥;2013年10期
7 王晶;李春輝;杜鵬程;曹波;陳晨;盧金星;李中杰;余宏杰;程穎;;中國部分地區(qū)艱難梭菌PCR-核糖體分型及毒素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年01期
8 馬靜;;中國醫(yī)療質(zhì)量效益時期的現(xiàn)代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思考[J];當代醫(yī)學;2014年03期
9 殷曉旭;伍三蘭;涂曉晨;龔言紅;張志霞;曹世義;盧祖洵;;我國抗菌藥物管理政策研究現(xiàn)狀[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10 劉鋒;韓春楊;劉翠艷;何燕飛;朱龍;陳四玉;蔣平;顧金剛;;微生物發(fā)酵中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進展[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柳紅良;董斐;;誤治引起的扁桃腺腫大的思考[A];第二次全國溫病學論壇——暨辯治思路臨床拓展應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彪;青島市社區(qū)家庭醫(yī)生聯(lián)系人制度和普通門診統(tǒng)籌制度試點效果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姜玉峰;中國體表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3 羅鈺翔;中國主要生物質(zhì)廢物環(huán)境影響與污染治理策略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劉巖;醫(yī)院人力資本定價與增值激勵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5 邢海燕;農(nóng)民工健康狀況及其衛(wèi)生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孫德俊;城市社區(qū)衛(wèi)生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服務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安繼業(yè);醫(yī)療健康信息框架與信息模型的研究和建立[D];浙江大學;2009年
8 王迪飛;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中的社會醫(yī)療保險干預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周幼平;中國社會政策變遷研究:一個演化的視角(1978-2008)[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10 劉中正;吉林省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成效分析及未來展望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普民;安徽省皖南某山區(qū)城鄉(xiāng)居民慢性病流行現(xiàn)況及特征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紀艷;安徽省某農(nóng)村地區(qū)居民慢性病流行現(xiàn)況及防治對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楚亞林;貴州省肺結核病人診治延遲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張偉勝;虹口區(qū)離休干部衛(wèi)生服務需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黃昌輝;新疆牧區(qū)基層衛(wèi)生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6 王倪;新發(fā)涂陽肺結核患者延誤水平與影響因素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譚曉青;應用奧馬哈系統(tǒng)構建居家訪視流程和記錄模式以及訪視成效評價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曉榮;重癥患者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D];吉林大學;2006年
9 楊學來;威海市居民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醫(yī)療服務費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盧軍鋒;抗菌藥物濫用的法律對策探討[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媛;李耘;鄭波;;國內(nèi)外細菌耐藥監(jiān)測研究介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2 朱仲生;姜春玲;張衛(wèi)星;陳映群;;52例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體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3 宋丹妮;謝惠媛;;對當前抗生素濫用現(xiàn)狀的一些看法[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5年11期
4 楊金輝;呂媛;;中國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現(xiàn)狀和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年05期
5 廖曉玲,葉漢琛,薛松,蔣恒祥;我院醫(yī)師合理用藥問卷調(diào)查分析[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4年02期
6 馬萍;從門診處方看醫(yī)院用藥誤區(qū)[J];中原醫(yī)刊;2005年12期
7 江海燕;朱慶平;錢萬強;陳濤;;如何應對“超級細菌”——我國細菌耐藥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J];科技導報;2012年02期
8 楊廣勝;徐斌;魏超;董洪明;;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年17期
9 李麗萍;抗生素濫用的原因分析[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邱家學;李娜;;淺析我國抗生素濫用現(xiàn)狀及危害[J];上海醫(yī)藥;2006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文滟;北京市藥品零售企業(yè)銷售處方藥的過程中對處方管理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英怡,吳百柱,陳燕;婦產(chǎn)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diào)查[J];廣東醫(yī)學;2002年S1期
2 朱會英;淺談合理應用抗菌藥物[J];廣東醫(yī)學;2002年S1期
3 田秀華,張萃鰲;2001年我院抗菌藥物應用現(xiàn)狀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年05期
4 盧健平;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2年03期
5 彭梅,羅筱葵;我院400個住院病例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2年04期
6 趙麗艷;淺議合理使用抗菌藥物[J];遼寧藥物與臨床;2002年S1期
7 倪少云;引致血小板減少癥的抗菌藥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2年10期
8 常洪美;某院抗菌藥物使用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2年03期
9 安文洪,譚家琴;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2年07期
10 萬蒞;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J];醫(yī)藥導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翠英;何周康;;720例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2 魯薇;呂徐玲;張少華;;兒科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靖;吳偉明;陳麗佳;;我院住院醫(yī)囑中抗菌藥物合理性的評價方法[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海燕;;我院2008年度抗菌藥物應用專題分析、總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5 于梅;楊鈺構;顧潔;楊景昊;;我院兒科門診應用抗菌藥物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6 曹松山;陳海燕;;住院病人抗菌藥物分級使用及細菌耐藥情況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7 趙云和;;綜合醫(yī)院兒科近10年抗菌藥物使用變遷比較分析[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力學;;2008-2009年我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調(diào)查分析[A];第二屆全國藥物性損害與安全用藥學術會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與臨床安全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張華蕓;王秀云;王愛麗;孫明芹;姜善玲;;我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措施[A];第二屆全國藥物性損害與安全用藥學術會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與臨床安全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汪偉;李志泉;;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A];中國成人醫(yī)藥教育論壇(2010)[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晶;抗菌藥的臨床應用[N];新疆科技報(漢);2005年
2 康琦;走出抗菌藥的認識誤區(qū)[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3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科院 俞乃勝教授;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及應對措施[N];云南科技報;2004年
4 楊 娟;推動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5 張東風;合理使用和規(guī)范管理抗菌藥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6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7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8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9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 馬玉勝 孫科業(yè);治雞病 亂用抗菌藥物不討好[N];河北科技報;2007年
10 記者 劉婧;醫(yī)院濫用抗菌藥將受約束[N];焦作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敬偉;長沙市醫(yī)保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尹桃;長沙市社區(qū)居民抗菌藥物使用狀況的社會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高斌;天津某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與抗菌藥物使用策略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劉遠飛;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后效應及其機制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超花;四省21家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diào)研分析[D];山東大學;2013年
2 畢德余;某二級甲等醫(yī)院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的多方面調(diào)研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3 王東輝;抗菌藥臨床不合理應用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4 朱琰;《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普外科手術預防性用藥影響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汪愛晶;銅陵市部分醫(yī)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盧軍鋒;抗菌藥物濫用的法律對策探討[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梁新亮;某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8 許建剛;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延鵬;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應用在線監(jiān)測分析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實踐[D];山東大學;2012年
10 范博園;醫(y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指標體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929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9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