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胰島素制劑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guān)鍵詞: 糖尿病 胰島素 口服給藥 出處:《中南藥學》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胰島素上市以來,一直在糖尿病治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胰島素作為蛋白質(zhì)多肽類藥物直接口服,不但不易通過胃腸道黏膜,并且會因胃酸及胃腸道消化酶降解而失活。注射是目前臨床給藥的主要途徑,長期注射給患者帶來了諸多痛苦和不便,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致力于非注射型胰島素的研究,而胰島素口服制劑更為引人關(guān)注。本文對胰島素在口服給藥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Abstract]:Insulin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since it came into the market. Insulin, as a protein and polypeptide drug, is not only not easily passed through the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but also is taken orally directly. And it can be inactivat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stomach acid and digestive enzym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jection is the main way of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at present, and long-term injection has brought a lot of pain and inconvenience to patients, so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devoting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non-injectable insulin.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insulin oral administration is reviewed.
【作者單位】: 沈陽藥科大學藥劑系;沈陽市生物藥劑學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基礎(chǔ)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項目(No.J11036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473164) 沈陽科技局(No.ZCJJ2013402) 生物藥劑學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R587.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軍,易以木,楊希雄,王緒兵;胰島素聚乳酸納米粒的初步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2年04期
2 陳敏敏,方巖雄,顧浩;納米在胰島素口服給藥中的應用[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4年05期
3 于曉玲,陳志堅,馬志華,張鳳珍;胰島素毫微球口服與灌腸對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的對比研究[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徐暉,趙倩,魏剛,丁平田,鄭俊民;一種pH敏感水凝膠的性質(zhì)及用于胰島素口服給藥的研究[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張?,張強,齊憲榮;胰島素脂質(zhì)體的結(jié)構(gòu)特點[J];藥學學報;2001年06期
6 張娜,平其能,徐文方;西紅柿凝集素修飾脂質(zhì)體對小鼠口服吸收胰島素的促進作用[J];藥學學報;2004年05期
7 張娜,平其能,徐文方;荊豆凝集素修飾脂質(zhì)體對小鼠口服吸收胰島素的促進作用[J];藥學學報;2004年12期
8 張強,丁繼軍,葉國慶,魏樹禮;口服胰島素毫微球的體外釋藥及對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藥學學報;1998年02期
9 張娜,平其能,徐文方;麥胚凝集素修飾脂質(zhì)體對小鼠口服吸收胰島素的促進作用[J];中國天然藥物;2003年01期
10 吳正紅,平其能,雷曉敏,李建英,蔡鵬,李正榮,李朝軍;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脂質(zhì)體對胰島素細胞旁路轉(zhuǎn)運的促進作用[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強,丁繼軍,魏樹禮;口服胰島素毫微球的特性及降血糖作用[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2 溫輝;戴亞妮;周紅;;多肽、蛋白質(zhì)類藥物新型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0年03期
3 周辰;馮嵐;;胰島素制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6年05期
4 陳睿杰,劉允堅;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究現(xiàn)狀[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陳軍,易以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胰島素聚乳酸納米粒中胰島素的含量[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洪慧,龍曉英,李力任,林丹,梁少華;葡聚糖微型凝膠柱測定辣椒堿柔性脂質(zhì)體包封率的條件探討[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張晟,杜建,孫蕊,熊成東,彭宇行;蛋白質(zhì)、多肽類藥物控制釋放體系的研究[J];高分子通報;2005年01期
8 李儉;甘慧;吳卓娜;時美慧;竇桂芳;孟志云;;水凝膠作為載體的口服胰島素制劑的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研究[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1年05期
9 張玉翠;王斌;莊善學;張伏龍;;智能給藥系統(tǒng)研究進展——化學刺激響應性藥物釋放系統(tǒng)[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葉光輝;;殼聚糖的應用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李麗娜;賀高紅;丁路輝;劉紅晶;;凝膠型W/O/W多重乳液擔載胰島素的前期研究[A];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shù)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2 肖公奎;劉紅晶;賀高紅;丁路輝;;滲透壓下W/O/W多重乳液的聚并研究[A];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shù)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3 彭榮;黃正明;;藥物制劑的研究進展[A];中國成人醫(yī)藥教育論壇(4)[C];2011年
4 鄧樹海;魏培;;原位凝膠控釋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A];2007年全國生化與生物技術(shù)藥物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利;高崇凱;徐文進;;胰島素口服給藥途徑的研究進展[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鳳前;費軼博;劉繼勇;朱全剛;胡晉紅;;苗口服接種新載體:荊豆凝集素化殼聚糖納米粒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7 奉建芳;何軍;祝林;;中藥納米給藥系統(tǒng)研究之管見[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制劑分會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沙瑩;王文玉;;納米技術(shù)在藥物制劑中的應用[A];第六屆海南省科技論壇“醫(yī)藥科技創(chuàng)新與藥品質(zhì)量安全”專題論壇、海南省藥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燕;落新婦苷固體分散體的制備、藥物吸收及藥物動力學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周洪偉;人參皂苷Rg1脂質(zhì)體制備及其生物物理與大鼠生物利用度評價[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徐暉;聚甲基丙烯酸—泊洛沙姆水凝膠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1年
4 張學農(nóng);阿苯達唑口服納米球的制備及其組織靶向性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1年
5 黃濤;化學修飾胰島素的制備、表征和生物活性[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劉明星;雷公藤甲素聚合物納米粒的傳輸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石海濤;胰島素-多孔羥基磷灰石微球口服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溫濤;微乳液在中藥納米載體藥物合成和毒品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9 郎軼詠;瓜耳膠—丙烯酰胺類接枝共聚物智能給藥系統(tǒng)的設(shè)計與評價[D];沈陽藥科大學;2005年
10 楊彩哲;胰島素口服給藥的實驗研究及其口服吸收機理的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劍;水溶性低分子量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對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郭鳳霞;沙棘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篩選[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璐娟;單體胰島素B27K-DTrI在大腸桿菌中由內(nèi)含肽intein介導的表達[D];東華大學;2011年
4 王揚;葡萄糖敏感性水凝膠的合成[D];西北大學;2011年
5 陳焱;過氧化氫酶固體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及穩(wěn)定性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6 周奕;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磷脂復合物pH敏感型脂質(zhì)體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朱紅燕;兩種胸腺五肽制劑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8 潘研;口服胰島素納米粒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2年
9 王筱亮;重組水蛭素脂質(zhì)體鼻腔給藥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10 彭麗華;降壓巴布劑的透皮吸收與促滲劑篩選研究[D];中國中醫(yī)研究院;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友仲,祝學光,杜如昱,趙華,王新慧,吳小英;創(chuàng)傷后早期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改變與應激性高血糖[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2 張強,丁繼軍,魏樹禮;口服胰島素毫微球的特性及降血糖作用[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3 趙明;李幼生;;胰島素類似物的研究和臨床應用[J];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2006年02期
4 張石革,陳瑞紅;胰島素類似物的進展與優(yōu)勢[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5年04期
5 楊彩哲,張忠兵,,胡家露,徐梁,吳道澄,趙伯欽,張學庸;胰島素毫微囊口服制劑的制備及其對實驗性糖尿病的治療作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6 潘天榮;孫莉;鄧大同;王長江;;預混門冬胰島素30和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比較[J];臨床醫(yī)學;2007年01期
7 滕香宇;新型胰島素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04年12期
8 馮淑玲;鄭秋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概述[J];海峽藥學;2007年10期
9 陳軍,易以木,楊希雄,王緒兵;胰島素聚乳酸納米粒的初步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2年04期
10 高秀蓉;許小紅;昝旺;吳敏;廖麗云;;糖尿病治療藥物—胰島素研究進展[J];西南軍醫(yī);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國強,朱德權(quán),昝佳,戚明,丁富新;胰島素通過電致孔的經(jīng)皮傳輸特性[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2期
2 梁立陽,杜敏聯(lián);胰島素對生長的調(diào)控作用及分子機制[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4年S1期
3 蔣國強;朱德權(quán);昝佳;戚明;丁富新;;電致孔經(jīng)皮傳輸胰島素:胰島素在電脈沖下的穩(wěn)定性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4 汪鐵林;池泉;黃開勛;;鐵配合物對胰島素硝化的影響[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5 汪鐵林;包傳平;黃開勛;;不同物質(zhì)抑制胰島素硝化的活性比較[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7年11期
6 劉利;高崇凱;徐文進;;胰島素口服給藥途徑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7年06期
7 惠長野;;一種水相反應制備胰島素衍生物的方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9年07期
8 宋曉沛;;酸-醇法從豬肺中提取胰島素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年14期
9 劉美強;;胰島素過敏的處理策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年29期
10 葉蘊華;;淺談胰島素的結(jié)構(gòu)與生物活性[J];大學化學;2010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曾光;壽晶晶;李開開;仝海杰;張韞宏;;胰島素微晶的培養(yǎng)及其拉曼光譜的測定[A];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曉慶;;藥劑人員如何區(qū)分與掌握臨床常用胰島素注射劑[A];2010年度全國醫(yī)藥學術(shù)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年
3 劉利;高崇凱;徐文進;;胰島素口服給藥途徑的研究進展[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林明;劉淑芹;肖麗珍;;標本保存溫度及放置時間對胰島素檢測的影響[A];玉溪市第八屆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Steensgaard DB;Norrman M;Bearham JM;Andersen CB;Friderichsen AV;Strauss HM;;德谷胰島素的多六聚體結(jié)構(gòu)保持了人胰島素的天然蛋白折疊方式[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6 唐紅艷;段宇;;1例高敏體質(zhì)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皮膚過敏試驗和脫敏療法的護理[A];長三角糖尿病教育研討會資料匯編——行動、健康、和諧[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 黃艾平;少見的胰島素不良反應[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2 元城;保護胃腸的胰島素丸將問世[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3 閆雪瑩;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研究百花齊放[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薛瑩;胰島素亦可口噴[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5 董映璧;新型胰島素膠囊研制成功[N];科技日報;2005年
6 ;美研究證實胰島素會觸發(fā)糖尿病 [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7 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N];科技日報;2002年
8 辛驊;世界首創(chuàng)胰島素口腔噴劑通過臨床試驗[N];華夏時報;2002年
9 周前進;“扔掉”針頭 輕松降血糖[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0年
10 斯琦;核武器激光系統(tǒng)療傷求教胰島素[N];大眾科技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立強;腸溶包衣胰島素—殼聚糖復合物納米粒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5年
2 張勇;胰島素反膠束載體形成機制及其結(jié)構(gòu)和生物學活性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9年
3 魏慧賢;包埋胰島素的W/O/W型復乳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4 王會堂;胰島素受體親合短肽的篩選、合成及量子點熒光標記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鈕萌萌;膽鹽脂質(zhì)體促進胰島素口服吸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廖志勇;胰島素、生長激素受體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3年
7 唐翠;基于含Carbopol~(?)的超多孔水凝膠復合物(SPHCc)載體的胰島素新型口服給藥系統(tǒng)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8 鄭超;含苯硼酸基生物粘附性材料作為胰島素跨鼻粘膜轉(zhuǎn)運載體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9 黃娟;以胰島素為多藥載體的腫瘤主動靶向給藥系統(tǒng)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白麗;囊泡轉(zhuǎn)運步驟的分辨及其調(diào)控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萃萃;胰島素舌下膜劑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2 薛小燕;胰島素口腔黏附片的制備及體外藥學特性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3 宋爽;胰臟綜合利用之:單組分豬胰島素的分離純化[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4 張磊;異源蛋白對胰島素淀粉樣纖維化及其細胞毒性的抑制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賈曉云;胰島素模擬肽的篩選、合成和活性測定[D];吉林大學;2007年
6 孫文平;胰島素油溶液口服應用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9年
7 張建國;胰島素—低分子季銨化殼聚糖復合物的制備、理化性質(zhì)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宋智慧;胰島素磷脂復合物及其自微乳劑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9 舒馳;基于胰島素的Ⅰ型糖尿病負調(diào)肽疫苗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10 王鑫娟;口服胰島素龍血竭納米球制劑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35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3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