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兒童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群體藥代動力學 兒童 個體化給藥 非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法
【摘要】:兒童是臨床醫(yī)療面臨的一個特殊群體,因年齡不同而致個體差異較大,臨床用藥需要個體化。近年來,群體藥代動力學發(fā)展迅速,廣泛應用于臨床藥學研究中,是實現(xiàn)個體化給藥的有效途徑。國內外針對一些治療窗窄、個體差異化大的兒童用藥進行了大量的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為臨床制定安全、合理的兒科給藥方案提供了參考。
【作者單位】: 廣東醫(yī)學院藥學院;
【分類號】:R969
【正文快照】: 隨著醫(yī)藥衛(wèi)生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兒童用藥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用于治療兒童疾病的藥物大多以成年人為研究對象,較少進行兒童用藥的臨床試驗。但是兒童出生時影響藥物代謝的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tochromeP450 proteins,CYP)活性只有成人的1/3,腎血流量只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力宣;閆海英;陽盛洪;邱旭民;;藥代動力學研究在新藥研發(fā)中的應用[J];藥學實踐雜志;2006年05期
2 陳貴文,宋永熙,李曉紅,陣波,趙達亞;茶堿對安普索的藥代動力學影響[J];中國藥房;1997年05期
3 江驥,胡蓓,謝宏紅;雷尼替丁枸櫞酸鉍膠囊中鉍在中國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0年02期
4 仲兆金,劉浚;Tazobactam/Piperacillin復劑的兒科藥代動力學和臨床療效[J];首都醫(yī)藥;2000年03期
5 楊玉彬,湯致強,張頻,羅健,李清,馮奉儀;阿托氟啶在腫瘤患者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1年03期
6 李麗瑩,宋永熙,李莉;茶鹼對安普索的藥代動力學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01年08期
7 李紅英 ,于萍;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藥代動力學研究[J];山東醫(yī)藥工業(yè);2003年06期
8 沈美意;藥代動力學與老年人用藥探討[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年01期
9 鄧鳴,劉會臣;性別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10 劉有平,李全勝,黃玉榮,劉昌孝;兩種測定小鼠體內力達霉素藥代動力學方法的比較(英文)[J];藥學學報;200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玉男;杜力軍;;發(fā)熱對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影響[A];中國當代新醫(yī)藥論叢[C];2004年
2 魏敏吉;張樸;;高通量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A];第六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曹敏君;賀文娟;朱銀松;馬昌;康斯斯;高秀娟;熊婷;陳匯;;吡非尼酮片在中國健康志愿者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胡晉卿;溫預關;倪曉佳;張明;邱暢;劉霞;李芳芳;;進食對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藥代動力學的影響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高晨燕;;新藥藥代動力學研究要點與案例分析[A];第三屆全國定量藥理研究方法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徐冰心;劉志國;吳久鴻;岳茂興;;航天藥代動力學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10年
7 劉昌孝;;藥代動力學在新藥研發(fā)轉換研究中的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11年
8 魏廣力;肖淑華;陸榕;劉昌孝;;雷帕雷素的動物藥代動力學研究[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屆制藥工業(yè)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9 范江虹;李燕;;佛波雙酯在動物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A];中國藥理學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10 孫莉;周芬;范華瑩;梁軍成;劉麗京;鄧艷萍;;氨酚曲馬多片在中國健康志愿者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本報記者 歐慧敏;藥代動力學彰顯新藥轉化價值[N];醫(yī)藥經濟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白毅 整理;以藥代動力學為主線的新藥成藥性的臨床前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和應用[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3 王寶龍;健能隆F-652海外臨床研究正式啟動[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4 記者白毅;中國醫(yī)科院生技所構建藥物研究平臺成效顯著[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編譯 李勇;新藥開發(fā)的五“R”原則[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6 董智;微劑量給藥 新藥開發(fā)的加速器?[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秉呼;硫代反義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藥代動力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2 蓋蕓蕓;多組分中藥物質組溶出及藥代動力學評價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魯?shù)さ?硫代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的臨床前藥代動力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4 王淑萍;濟泰片藥效物質基礎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孔琦;噻吩諾啡的藥代動力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6 姜志平;長春地辛群體藥代動力學:ABCB1遺傳多態(tài)性和表觀遺傳學差異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8年
7 謝瑛;生物大分子藥物的標記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8 劉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藥代動力學機制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9 楊波;1,,5-二咖啡?鼘幩岬捏w內外代謝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5年
10 岑彥艷;新型放射增敏劑CpG ODN107的臨床前藥代動力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偉;芐氧基脲衍生物的合成和藥代動力學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張丹;依卡倍特人體內定量分析方法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汪淑芳;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白細胞介素-6的臨床前藥代動力學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6年
4 羅新民;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人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5 林長慶;頭孢卡品人體內定量分析方法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鄒玲莉;外源性磷酸肌酸在大鼠的藥代動力學和代謝處置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王玉珠;重組人睫神經營養(yǎng)因子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及其排泄[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8 王秀中;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癌泰得在獼猴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于寶東;格列美脲在健康中國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2年
10 韓玉紅;硫酸多糖916動物體內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藥代動力學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957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9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