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隱喻的形象評價與建構功能
本文選題:概念隱喻 + 評價; 參考:《外語研究》2016年05期
【摘要】:概念隱喻是語義建構的常用認知手段,具有獨特的評價功能。其評價形式在創(chuàng)新性上體現為約定俗成式和拓展創(chuàng)新式,在源域和目的域語義互動的多樣性上表現為以點帶面、整體取代、多維投射、域外文化等形式,可以實現用語經濟、典型替代、內涵豐富、綜合修辭、創(chuàng)新表達、用詞精妙等評價功用,在語篇中的評價機制上主要表現為蜻蜓點水式、起頭觸發(fā)式、語末總結式、全篇統(tǒng)領式、集中拓展式、散點集中式、多維平行式等。
[Abstract]:Conceptual metaphor is a common cognitive means of semantic construction and has a unique evaluation function. Its evaluation forms are as follows: conventional form and extended innovation type, and the diversity of semantic interaction between source domain and destination domain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point zone, whole substitution, multi-dimension projection, extraterritorial culture and so on, which can realize terminological economy. Typical substitution, rich connotation, comprehensive rhetoric, innovative expression, fine words and other evaluation functions,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the text is mainly expressed as dragonskin, starting trigger, summing up the end of the language, the whole article leading, concentrating and expanding, and so on. Scattered point centralization, multi-dimensional parallel, etc.
【作者單位】: 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形象話語與跨文化交際”(編號:14YBA04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屠金莉;蘇立昌;;中醫(yī)概念隱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隱喻在詩歌語篇中的連貫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3年27期
3 黃祖江;談漢語表示“憤怒”的概念隱喻[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文旭,葉狂;概念隱喻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J];外語學刊;2003年03期
5 徐夢云;概念隱喻的跨文化動態(tài)投射模型初探:以“愛”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呂萬英;從概念隱喻看英漢文化異同[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任紹曾;;概念隱喻及其語篇體現——對體現概念隱喻的語篇的多維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10期
8 邵軍航;;概念隱喻類型述評[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呂瑋;;英漢概念隱喻的跨文化對比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3期
10 程鶴;馮丹;;從認知角度看概念隱喻[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俊;;簡論空間概念隱喻[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維真;;跨文化概念隱喻和思維[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袁艷;;網絡隱喻的認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雁翎;;從眾參與者中的概念隱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高航;;溫度的概念隱喻:漢語語料考察[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菁;基于認知語言學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概念隱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金晶銀;漢韓情感概念隱喻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新慧;廣告中概念隱喻的認知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2 趙亞男;基于新HSK詞匯大綱漢語名詞的概念隱喻分析與應用[D];海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楊利盈;中國大學生就業(yè)新聞報道標題的概念隱喻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4 劉松顯;從認知角度探究德漢概念隱喻[D];黑龍江大學;2014年
5 李楊;概念隱喻視域下的英漢溫度隱喻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6 任彥;財經話語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7 魏巍;中英概念隱喻基于經濟報道語料的對比分析[D];海南大學;2010年
8 趙凱;論概念隱喻的普遍性及差異性[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王翠翠;從概念隱喻視角解讀語篇的連貫性[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10 田雷;概念隱喻的漢英對比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246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92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