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概念與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人類世 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態(tài)語言學 語言 出處:《外語研究》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人類世"的概念是Crutzen和Stoermer在2000年首次提出的,從此便在環(huán)境科學、地球科學、考古學、生物學及其他相關(guān)學科領(lǐng)域等學術(shù)界引發(fā)廣泛討論。這一概念的產(chǎn)生使人們認識到,人類活動正成為影響和改變地球的主導力量,對地球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不能忽略。本文接受這一概念,并用來研究語言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探索作為人類重要活動的語言使用在人類世時代的重要性和在建構(gòu)和諧社會中的相關(guān)性。本文的啟示是: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關(guān)系到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視。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he "Anthropocene" was first proposed by Crutzen and Stoermer in 2000 and has since bee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rth science, and archae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activities is becoming a leading force in influencing and changing the planet and is critical to its impact, which has led to widespread discussion in academia, such as biolog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is article accepts this concept and uses i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on ecosyst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use as an important human activity in the Anthropocene and its relev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study of ecolinguistics relates to what we think and do. Therefore, its importance cannot be ignored.
【作者單位】: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0
【正文快照】: 0.引言生態(tài)語言學(ecolinguistics)是一個新興的語言學分支,也是一個交叉學科。它主要是生態(tài)學與語言學的結(jié)合物,但也涉及到自然科學和其他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本文從地質(zhì)學研究者所提出的人類活動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球的觀點出發(fā),探討語言活動是怎樣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這個討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蒙 ,肖黃瓊 ,邢澤寰 ,尤丁平 ,姚振娟;語言學札記[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朱曉軍;;語言學研究要以哲學為基礎(chǔ)[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李陽;;民俗語言學走在發(fā)展與探索的大路上——“語言與民俗”第三屆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文化學刊;2007年06期
4 汪泳;;《認知語言學與翻譯詩學》簡評[J];外語研究;2008年04期
5 劉如正;;從語言學角度談“甲型H1N1流感”命名[J];中國科技術(shù)語;2009年03期
6 姜國權(quán);;語言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語言學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7 ;近期語言學書刊[J];中國語文;2010年05期
8 李亞青;吳喜才;;國內(nèi)認知語言學與翻譯研究綜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張景華;從心理語言學角度談閱讀與聽力的關(guān)系[J];山東外語教學;1995年03期
10 李杰;;從社會語言學角度析語言不平等[J];重慶與世界(學術(shù)版);201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魯川;;立足漢語實際的信息語言學——確立漢語基元單位和構(gòu)建角色序列模式[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張明麗;宋翊寧;王麗君;;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解析流行語[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三輯)[C];2013年
3 李予軍;;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看城市化發(fā)展與語言的變遷[A];第二屆城市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中國日語學習者偏誤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負責人、杭州師范大學教授 王忻;認知語言學:偏誤與認知[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廖艷君;新聞報道的語言學研究:消息語篇的銜接和連貫[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若琳;從哲學到語言學:對《公孫龍子》思想的解讀[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高瑞;當代主旋律歌曲歌詞的語言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3 譚杰;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分析俄漢指人動物成語[D];遼寧大學;2016年
4 潘夢麗;網(wǎng)絡(luò)歌詞的語言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5年
5 張海芬;華語流行歌曲名稱的語言學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6 梁欣欣;安徽諺語的語言學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7 劉賢明;語篇文化研究的新視角:從語言學角度[D];吉林大學;2003年
8 劉娟;方以智語言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泉;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孫海燕;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研究AIDMA廣告理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684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46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