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二王”學術再討論
發(fā)布時間:2017-11-29 08:15
本文關鍵詞:“高郵二王”學術再討論
更多相關文章: “高郵二王” 學術思想 學術淵源 學術風格 學術表征
【摘要】:任何學術流派都有其相當影響,且獨樹一幟的學術內容和被同行學友、門人等擁戴的標志性人物。揚州學派的代表人物"高郵二王"(即王念孫、王引之)于音韻、訓詁、校勘的成就,足掩前哲,竦桀時代,成為一座學術高峰。其學術淵源來源于乾嘉漢學,特別是直接衍承其師戴震;其治學宗旨為"實事求是,研經(jīng)求道";其學術風格為"求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恥于蹈襲";主要的學術表征是"實事求是,無征不信"、"廣博精深,綜貫會通"、"好學深思,創(chuàng)新兼容"。"二王"的學術思想、學術淵源、學術風格、學術表征引領時代,成為時代的風向標。
【作者單位】: 四川民族學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JJD740003)
【分類號】:H109.3
【正文快照】: 中國傳統(tǒng)之學術,雖然范圍很廣,但始終處于核心地位的是對儒學經(jīng)典的研究。自漢武帝立五經(jīng)博士,授今文經(jīng)學,劉歆欲以古文經(jīng)學立于館,便有今古文經(jīng)學學派之論爭;自東漢馬融、鄭玄等以文字訓詁為主治經(jīng)始,便有了治經(jīng)的不同學術形態(tài),至宋明而理學,清代而樸學。清代學術“吳學最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殷孟倫;王念孫父子《廣雅疏證》在漢語研究史上的地位[J];東岳論叢;198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吳明剛;;“高郵二王”學術再討論[J];北方論叢;2016年03期
2 陳艷龍;錢宗武;;高郵王氏父子的歷史語言觀和系統(tǒng)語言觀[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3 李福言;;近三十年《廣雅疏證》研究述論[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4 彭慧;;“求變”與“求通”——試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與王念孫《廣雅疏證》詞義引申研究的不同[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彭慧;;試論《廣雅疏證》在漢語語義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價值[J];社會科學家;2006年03期
6 張治樵;王念孫訓詁述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本文編號:12367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3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