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廣韻》詞義訓釋差異成因探析
本文關(guān)鍵詞:《王三》《廣韻》詞義訓釋差異成因探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王三》 《廣韻》 訓釋 差異 成因
【摘要】:以宋濂跋本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的詞義訓釋為立足點,與《廣韻》的匹配訓釋進行比較,除約30%的同義同訓外,70%的詞義訓釋在兩書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探究兩書訓釋差異的成因,從纂抄者主觀角度而言,采取不同的編纂原則、選取不同來源的訓釋及纂抄者的認知差異造成了兩書部分訓釋差異;從中古漢語客觀發(fā)展角度而言,詞匯雙音化及詞的分化合并等也造成了兩書訓釋的諸多差異。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王三》《廣韻》比較研究”(13YJC74010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古代語文辭書注音釋義綜合研究”(12&ZD184);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漢字今音審訂研究——以《辭源》再修訂為平臺”(11BYY057)
【分類號】:H131
【正文快照】: 宋濂跋本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以下簡稱“《王三》”)和《廣韻》雖為中古經(jīng)典韻書,但也保存了豐富的詞義訓釋資料,具有重要的訓詁學價值。訓釋是用語言來表述詞義的工作,“義”和“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義是詞形所負載的客觀內(nèi)容,它是在詞進入使用狀態(tài)后在確定的語境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偉達;;《潮語十五音》音系與《廣韻》音系比較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楊寶忠;;《廣韻》疑難字考辨[J];中國語文;2008年06期
3 楊小衛(wèi);尉遲治平;;《廣韻》姓氏辯證例——《廣韻》?笔傲阒㘚J];語言研究;2009年04期
4 牛亞麗;;《廣韻》姓氏字的文化闡釋[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張康平;陳平;;《廣韻》訓釋勘誤兩則[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王迅川;《廣韻》的性質(zhì)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杭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7 羅偉豪;;《廣韻》在訓詁中的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8 董紹克;;論《廣韻》入聲的雙重特性[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9 鄒酆;;《廣韻》的字典功能與釋義特色[J];辭書研究;1987年06期
10 張樹錚;《廣韻》收字數(shù)到底有多少?[J];辭書研究;199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紅;;《廣韻》異讀研究述評[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吳潔;;《四聲篇!匪垛盼摹非姓Z與《廣韻》小韻比較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3 劉瑩春;;試析《廣韻》的反切在“開合”一門中的內(nèi)部矛盾[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張尚芳;今人口語里的古音[N];語言文字周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強;現(xiàn)代漢語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雋;《廣韻》訓詁專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敏;從唐代墓志銘看初唐洛陽音的韻母系統(tǒng)[D];南開大學;2015年
3 趙娜;《說文》《廣韻》聲音詞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4 史俊;《廣韻》異讀探討[D];蘇州大學;2005年
5 藥麗霞;《唐韻》與《廣韻》詞義訓釋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6 劉紅花;《廣韻》方言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艾東門;《廣韻》俗字研究[D];云南大學;2014年
8 夏能權(quán);《王三》《廣韻》反切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婧;《廣韻》異讀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石薇薇;《廣韻》動詞新詞新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95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19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