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情境與隱喻——《理想國》開篇的寫法與讀法
本文關鍵詞:敘事、情境與隱喻——《理想國》開篇的寫法與讀法
【摘要】:作為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哲學作品,《理想國》同時也是一個文學文本。柏拉圖至死都在反復推敲的該書的開篇,是一扇寓意豐富的"眾妙之門"。其敘事結(jié)構(gòu)實際上呈現(xiàn)為"雙重敘事",文本中的"我"也被分化為雙重自我。開篇中時間的選擇、地點的設定、人物的出場順序與事件的展開邏輯均與全書主題的呈現(xiàn)遙相呼應。對話和敘事體裁避免了哲學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淖,但大量象征性隱喻的存在也使得對文本的解釋經(jīng)常性地成為謎團。對隱喻的審慎閱讀和節(jié)制闡釋更符合柏拉圖哲學的整全風格。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
【關鍵詞】: 《理想國》 敘事 情境 隱喻
【分類號】:H05
【正文快照】: 作為柏拉圖最著名的代表作,《理想國》當然是一個哲學文本,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謂“全部西方哲學傳統(tǒng)都是柏拉圖的注腳”(39),正是就柏拉圖與后世哲學之間的強對稱性關系而言。然而,《理想國》首先還是一個文學文本,而且歸根結(jié)底是柏拉圖藝術創(chuàng)作的產(chǎn)物,有著文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昕蓉;;《理想國》[J];世界文化;2011年09期
2 ;《理想國》[J];世界文化;2011年12期
3 韓新華;;捧讀《理想國》[J];研究生法學;2003年02期
4 段麗娟;解讀《理想國》制度的演變[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5 王玖興;《理想國》研究(節(jié)選)[J];世界哲學;2005年03期
6 肖志芳;;從《論語》與《理想國》的差異看中西文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7 楊妍;羅寶旭;;《理想國》中“公民理念”對當今社會的啟示[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4期
8 肖會舜;;《理想國》中“洞喻”的教化意含[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張艷霞;王小丁;;走進《理想國》——尋找教育的精神家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10 高春芽;;理想與現(xiàn)實張力中的烏托邦——顧壽觀先生《理想國》新譯本讀后[J];出版廣角;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江緒林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逾越政治:重思《理想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薛涌;美國一流大學的理念[N];南方周末;2003年
3 ;高校改革 重在精神[N];中國文化報;2003年
4 齊林泉;尊崇本性:天生我才必有用[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楊紅偉;永恒的烏托邦之旅[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夢然;跨界的智慧之光[N];科技日報;2010年
7 編譯 黎文;古希臘智慧對當前生態(tài)的啟示[N];文匯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曉燕;《理想國》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葛歡;《理想國》中的雙重正義觀及其意義[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2 楊博;《理想國》之詮釋:波普vs.布魯姆[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鑫;什么是正義?《理想國》第一卷解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朱海;《理想國》解讀下的雅典民主[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5 周江洪;《理想國》中的正義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趙猛;作為秩序的正義[D];山東大學;2009年
7 劉焱;《孟子》和《理想國》的認知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張敏敏;從倫理學到政治學[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鄧婷;柏拉圖《理想國》道德教育思想探究[D];西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422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4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