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辭典中“穎”的釋義問題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combs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Ying" and the source of its extension,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in the meaning of "Ying" 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 such as misinterpretation, confusion of semantic items and excessive breakdown of meanings. Finall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three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Ying" are analyzed.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分類號】:H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占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的古今字淺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2 高潁潁;;“報”的意義探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3 楊玉玲;;“糾結(jié)”探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4 楊蓉,夏國強;《古代漢語》教學中引申義的詮釋及界定[J];銅陵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毛毓松;《段注》與《廣韻》[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鮑健欣;張玉萍;;辨“丁”[J];中醫(yī)藥文化;2006年04期
7 王莉;;試論“黃”這一顏色詞的語言文化意含[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8 王昕禎;;說“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王月婷;;古漢語變讀構(gòu)詞中的本義與引申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10 黎傳緒;;新解“相”字的本義及其詞義演變[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以厚;黃建榮;;清代《說文》研究的開山之作——王夫之《說文廣義》述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萬春;王躍明;;試說“知”與“智”[A];孔學研究(第三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海峽兩岸第二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3 連登崗;;試論系統(tǒng)方法在辭書合成詞語族釋義中的應(yīng)用[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說“敢”[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5 林雅貞;章之文;;談辭典編纂時應(yīng)剔除文意訓(xùn)詁[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王安琛;;“V起來”中“起來”非體標記之芻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范崇高;;《漢語大詞典》鹽文化詞語商補[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四輯)——回顧與展望:中國鹽業(yè)體制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何寶芝;;納西東巴經(jīng)《辦喜事說吉利話》象形字簡析[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譚景春;;語義研究及其在詞典釋義中的作用[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楠;;“無時無刻”的古今演變與詞典釋義[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會寧縣教育局 劉鵬飛;漢字的本義及其發(fā)展演化[N];甘肅日報;2010年
2 福建中醫(yī)學院 彭榕華;“晵”義淺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3 焦國標;霍字的本義[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0年
4 劉從軍;“攬勝”應(yīng)為“覽勝”[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5 劉永耕;“著”“招”之別、“著”“著”之別與異形詞整理[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6 黃彪;語言文字 說“貳”[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劉永耕;同音字構(gòu)成的異形詞應(yīng)該怎樣統(tǒng)一[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8 俐鈞;漢字的文化聯(lián)想[N];光明日報;2010年
9 南京大學文學院 李開;段玉裁與清代學術(shù)國際研討會綜述[N];光明日報;2010年
10 劉永耕;同音同義字構(gòu)成的異形詞應(yīng)該怎樣統(tǒng)一(上)[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模艷;現(xiàn)代漢語比喻造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林源;《說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4年
3 郝立新;《爾雅》同源詞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2年
4 何書;《說文通訓(xùn)定聲》的詞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倩;漢語人體名詞詞義演變規(guī)律及認知動因[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黃思賢;納西東巴文獻用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蔡永貴;漢字字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陳宏俊;漢英隱喻腦機制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肖珊;基于概念語義的言說動詞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雷莉;《國語》單音節(jié)實詞同義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倫;《周易》單音節(jié)實詞反義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朱國祥;《說文解字》書證引《詩》考[D];湘潭大學;2006年
3 孫姍姍;從漢字形義關(guān)系看《漢語大字典》的不足[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建清;《說文廣義》“借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艷;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新義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何家興;《說文解字注》亦聲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九香;今文《尚書》與《爾雅》詞義比較類例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8 王園;《說文》“一曰”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萬莉;今文《尚書》單音反義詞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10 汪婷婷;“圫”的詞義引申及文化蘊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149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1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