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人社區(qū)”到“全球華語社區(qū)”——兩岸四地語言差異與融合研究觀念的演進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difference and fus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people use "Chinese community" to refer to the whole and different Chinese-speaking regions. Later, some peopl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words" on this basis, which reflects the renewal of the perspective of obser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me ideas, but also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to bring more obvious 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later studies, some people put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global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sociolinguistic speech community theory, and brought the related research into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make it more theoretica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more operable, which is another progress of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0-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郭熙;論"華語"[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楊曉黎;;關于“言語社區(qū)”構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學術界;2006年05期
3 田小琳;社區(qū)詞與中文詞匯規(guī)范之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育才;正確看待當前的漢英混用現(xiàn)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張德讓,龍云平;主語顯著和話題顯著——評《簡·愛》的兩個中譯本[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楊曉黎;魯迅小說詞語的形象色彩義解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蔣紹愚;;漢語詞義和詞匯系統(tǒng)的歷史演變初探——以“投”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孫建軍;漢字的超符號功能及其文化意義[J];北方論叢;2002年06期
6 肖建安;論語言的變化與變異規(guī)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馮麗云;《圍城》中語碼轉換的語用分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張國寧;李軍;李玲玲;;法律英語語言的簡明化[J];濱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陳走明;中國英語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義[J];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1期
10 劉電芝,洪顯利;影響兒童早期語言獲得的主要因素[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付鋼;;語言背景與環(huán)境在華裔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作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2 方欣欣;;聽力課中引入外來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實驗報告[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3 田小琳;;香港社區(qū)詞研究[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美珍;問答:法庭話語互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聶仁發(fā);現(xiàn)代漢語語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龍國富;姚秦漢譯佛經(jīng)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彭俊;華文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魏在江;英漢語篇連貫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賈影;中西認知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場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8 張衛(wèi)國;雙語學與新疆雙語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張中;刑事訴訟關系的社會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鄭澤芝;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漢語字母詞語識別及考察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芳;論商務談判中的禮貌語言策略[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潘龍剛;語感、語言意識與語文教學論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柴俊星;兩岸四地公文、公文語體的現(xiàn)狀比較及未來走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愛華;勞倫斯作品中的語碼轉換[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5 郭利霞;漢語專名洋化現(xiàn)象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6 郝會麗;論新聞語體[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鄧曉華;疑問句的功能偏離——轉喻功能及其實現(xiàn)[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蔣云華;大學英語“交際—對話”式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蔡麗;海外華語教材詞匯分析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10 李紅霞;稱呼語的跨文化對比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丁安儀,郭英劍,趙云龍;應該怎樣稱呼現(xiàn)代中國的官方語言?——從英漢對比看“漢語”、“普通話”、“國語”與“華語”等概念的使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郭熙;論"華語"[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楊曉黎;;關于“言語社區(qū)”構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學術界;2006年05期
4 郭熙;域內外漢語協(xié)調問題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2年03期
5 夏歷;;農民工言語社區(qū)探索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學鋒;;描寫全球華語實態(tài),突破語言規(guī)范觀——《全球華語詞典》述評[J];國際漢語;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余桂林;;《全球華語詞典》的編纂理念與實踐[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劉雪梅;家有家法 行有行規(guī)[N];中國機電日報;2001年
2 車曉蕙 鄭天虹 賴雨晨;粵普之爭 折射社會變遷下的多元文化沖突[N];西部時報;2010年
3 本報駐聯(lián)合國記者 席來旺;“中文教育對美國社會貢獻不容忽視”[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坤湖;兩岸四地現(xiàn)行公函禮貌語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淑娟;泰國華語書面語詞匯變異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3709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7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