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過剩與敘事的消融
本文選題:西方理論 + 當代文學。 參考:《小說評論》2010年04期
【摘要】:正"理論的過剩"辨析就連這個命題也不是中國理論家首創(chuàng)。"過剩"這個詞我們是不陌生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早就發(fā)現了資本社會生產力過剩的奧秘,這個理論借助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次
[Abstract]:Even this proposition is not the first of its kind by Chinese theorists. " The word "excess" is no stranger to us.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has long discovered the mystery of excess capital and social productivity. This theory draws on the 2009 global financial turmoil.
【作者單位】: 新疆作協(xié);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源;;尋常生活的藝術智性——張懷理散文創(chuàng)作論[J];當代文壇;2010年01期
2 吳高園;;當代文學中的酷評現象——由《十美女作家批判書》談起[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3 黃平;;賈平凹與80年代“改革文學”——重讀賈平凹“改革三部曲”[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劉成才;;石天河與一九五七年《星星》詩案研究[J];揚子江評論;2010年01期
5 林霆;;發(fā)現·關注·表達——2009年度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一瞥[J];小說評論;2010年01期
6 范瀟兮;范藻;王子軍;;民族文學研究:在雙重擠壓下突圍[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7 王佑夫;;關紀新對當代民族詩學的貢獻[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8 龍永干;;史的真切與思的嚴謹:——讀《當代湖南作家評傳叢書》[J];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9 龔奎林;黃梅;;“十七年”小說版本修改的原因考察[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黎楊全;;“經驗”的貧乏與救贖——論余華“轉型”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樹元;;當代遼寧滿族小說作家的藝術個性——以馬加、李惠文、孫春平小說為例[A];中國少數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2 陳麗琴;;20世紀侗族作家長篇小說評述[A];中國少數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3 ;論文題目[A];中國少數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4 宋學勤;;“梁啟超式的輸入”的真意義——兼論中西史學文化的接軌與融合[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5 張松建;;文下之文,書中之書:重識袁可嘉“新詩現代化”論述[A];袁可嘉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趙薇;;九十年代以來的新詩寫作與公共性——對“地震詩潮”的再思考[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發(fā)有;;虎踞龍盤的文學重鎮(zhèn)——《鐘山》三十年讀記[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1)[C];2009年
8 ;竭誠歡迎會內外文學同行關心、支持與訂閱2009年《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文壇與評壇之信息總匯 教學與研究之內部參考征訂啟事[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1)[C];2009年
9 賀紹俊;;波瀾不驚的無主題演奏——2008年中短篇小說述評[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2)[C];2009年
10 李國平;姜廣平;;文學的成長有賴于良好的文學生態(tài)——與《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對話[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淼 見習記者 廖小珊;網絡文學進入“精耕時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2 中國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 劉孔男;金融創(chuàng)新:觀西方理論 探實踐之路[N];中華合作時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王光明;比較文學: 從深圳再出發(fā)[N];深圳商報;2010年
4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余曉葵;塞林格:為寫作而寫作[N];光明日報;2010年
5 通訊員 涂紹鈞 章曉虹;第十一次丁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行[N];常德日報;2010年
6 馮毓云;生態(tài)視野中的當代文學新圖景[N];文藝報;2010年
7 山東師范大學 周志雄;網絡媒介與當代文學的版圖[N];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09級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 趙宏翔;尷尬的當代文學[N];遼寧日報;2010年
9 李霞;矯正傾斜的文學場[N];光明日報;2010年
10 孫皓暉;精神本位與歷史文學創(chuàng)作的深度化[N];文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琴;中國先鋒小說精神血統(tǒng)和文本來源的考辨[D];蘭州大學;2009年
2 任麗青;“十七年”時期上海的工人文學創(chuàng)作[D];上海大學;2007年
3 藺春華;王蒙文化人格論[D];蘭州大學;2006年
4 李明德;當代中國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期刊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王金勝;“新時期”小說的自我認同[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伯存;中國當代文學和大眾文化中的男性氣質[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靜;人與自然: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蔡愛國;中國當代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文本分析[D];蘇州大學;2006年
9 陳靜;當代文學中的新疆經驗與書寫[D];蘇州大學;2006年
10 趙淳;話語實踐與文化立場[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玲;市場經濟語境下的當代文學生產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達瓦次仁;淺談藏族當代文學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D];西藏大學;2009年
3 單云超;論文革期間“潛在”詩歌寫作[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宇;狼與獒的共舞[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亮;文化坐標:突圍與重構[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葉茂盛;英雄·凡人·欲望符號[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于加彩;夢里花落知多少[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鄭艷;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寧;當代文學視野中的女性主體性流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媛;濡染“人性”之美習得“語言”之法[D];三峽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834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8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