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音樂、族群與文化認同——第十九屆傳統(tǒng)音樂學會年會“音樂與認同”研討小組述評
發(fā)布時間:2017-06-26 17:01
本文關鍵詞:中國的音樂、族群與文化認同——第十九屆傳統(tǒng)音樂學會年會“音樂與認同”研討小組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認同"是一個源自個體心理學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民族音樂學開始關注"音樂與認同"的關系。中國民族音樂學在以往的研究中,專注于某一地域(區(qū)域)對某一樂種的個案研究,缺乏以專題為核心的討論;趪鴥韧庋芯楷F(xiàn)狀,由中央音樂學院楊民康研究員牽頭,組織楊曦帆、魏琳琳、張林、董宸、苗金海、趙書峰共七位成員成立了"音樂與認同"研討小組,并在2016年7月10-13日內蒙古藝術學院召開的"第十九屆傳統(tǒng)音樂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上進行發(fā)言。七位成員從音樂研究的多維視角嘗試對民族音樂學"音樂與認同"進行專題研究,期待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包括少數(shù)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學研究提供更多新的對話與思路。
【作者單位】: 內蒙古藝術學院;
【關鍵詞】: 音樂與認同 音樂路徑 文化認同 族群認同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蒙漢雜居區(qū)的音樂與文化認同”(項目編號:15CD136)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8批面上資助項目“傳統(tǒng)音樂與文化認同——以蒙漢雜居區(qū)音樂實踐活動為例”(項目編號:2015M58128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認同”是一個源自個體心理學的概念,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其專著《認同與生命周期》(Identity and Life Cycle)中提出“認同”的概念,并將其作為專有詞匯加以應用,他關注個人的發(fā)展階段,并提出“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20世紀80年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大明;儺舞文化見識——有感于燕趙儺舞現(xiàn)象[J];大舞臺;1998年03期
2 李生貴;;甘南藏族民間歌唱藝術的文化特質[J];文藝爭鳴;2010年16期
3 杜興梅;“楚辭”的音樂文化特質及其影響[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4 穆蘭;;“以舞相屬”的文化變遷與文化特質[J];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12期
5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筱娜;用產(chǎn)業(yè)手段經(jīng)營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繆丹艷;中國古代民歌輯錄的事略綜論[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的音樂、族群與文化認同——第十九屆傳統(tǒng)音樂學會年會“音樂與認同”研討小組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68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4868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