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租界音樂生活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16:23
本文以漢口租界內的音樂活動為研究對象,討論漢口自設立租界以來,漢口租界內具體的音樂活動現象,租界的設立與漢口音樂活動之間的關系。試圖解答:租界的什么性質、管理機制、制度促使了這些音樂活動得以在租界內出現并繁榮。緒論部分由選題緣由及目的、研究現狀與問題的發(fā)現、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組成。分析本文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前言部分是對漢口租界大的背景介紹,租界的地理位置、存在時間、機制等簡單介紹。正文四章,分別從租界內的傳統(tǒng)音樂活動、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音樂活動、租界內的抗戰(zhàn)音樂活動、上海租界影響下的漢口租界音樂活動這四個方面展開。從而分析租界與這些音樂活動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漢口租界的出現不僅使得這一地區(qū)的音樂生活豐富多彩,傳統(tǒng)音樂與西方音樂同時共存,中西音樂在租界內交流融合,而且租界的出現,也促進了漢口城市化的進程。
【文章來源】: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口五國租界方位示意圖①
8第一節(jié)租界內的傳統(tǒng)音樂娛樂場所一、租界內的茶園漢口開埠后,漢口的對外貿易發(fā)展迅猛,中外貿易活動規(guī)模巨大,租界內的外僑逐年遞增,1895年以后,大多數來到漢口的外僑不僅僅從事商業(yè)活動,他們也將漢口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加以建設,現代化的大廈和銀行、美麗的花園別墅和高級旅館在漢口租界內不斷建立起來。在漢口的一批商人,開始在租界內經商,這就為租界內出現各種不同的娛樂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活動空間。漢口租界設立,大批洋人開始進入漢口租界工作、生活、娛樂。早期,漢口最興盛的娛樂方式就是在茶館里喝茶聽曲。隨著華洋互市,漢口傳統(tǒng)音樂活動開始傳入租界,茶園、戲院、會館等傳統(tǒng)娛樂場在所租界內紛紛建立。圖2漢口租界的街道和主建筑①租界內的茶園主要分布在沿江大道及中山大道這一區(qū)域內。從1861年漢口英租界的辟建,到1896年日租界的形成,前后歷時三十多年,五國租界作為獨立的城市空間逐步形成于漢口城區(qū)東北一側。漢口租界區(qū)面臨長江,背臨近京漢鐵路,整個街區(qū)呈帶狀結構,沿江呈南北走向,縱深長約3600米,東西寬幅約600米,空間面積約2.2平方公里。租界內的主要道路有太平路、歆生路(今江漢路,位于英租界內)、鄱陽街、開泰街(鄱陽街,位于英租界、俄租界內)、怡和街(上海路)、兩儀街、洞庭街、車站路(位于法租界內)、黃興路、蔡鍔路、友益街、后城馬路等。租界內的茶園就分布在內,早期喝茶聽戲的場所并不叫茶園,茶園的誕生是在漢口開埠之后。茶園是漢口租界內的經濟文化不斷繁榮的情況下產生的專業(yè)性的演出場所。各地商人以租界為中心,紛紛來此地經商。①資料來源:筆者攝于武漢市江漢區(qū)前進路2附4號漢口水塔博物館,2018年8月15日。
121914年,胡明洲開始籌建老圃游樂場,原名愛國花園。最先這里只有一座中型劇場,1916年由張國樵重新策劃。1917年,朱雙云邀請漢口商界集資,在此基礎上修建了一個大型劇場,可容納觀眾2000多人。同時還修建了全部為木板結構的東、西、南舞臺三個中型劇場,園內還設有小吃部、小賣部。老圃游藝場也是由朱雙云改名而來的。1931年,老圃游藝場因是木質結構,在漢口遭受水災時被毀,漢口最早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就這樣消失了。①圖3老圃大游藝場演出廣告②老圃游藝場是漢口最早的綜合性游樂場,開張營業(yè)時曾轟動武漢三鎮(zhèn)。游藝場內設有東、西、南三個舞臺,經常座無虛席。主劇場上演的新劇《空谷蘭》《禍水》也是備受歡迎。這里曾有京劇坤班在這里演出,新民社、石家班在這里訓練學員。華洋交界處另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民眾樂園原名新市場,1919開業(yè),是當時武漢大眾娛樂業(yè)的象征,幾易其名。隨著市民的對娛樂業(yè)的需求,當時任漢口稽查處處長劉有財出面籌劃,計劃在娛樂設施和經營模式上仿造上海大世界。從最早的新市場到民眾樂園,漢口新市場經過了大致30年的時代變遷,新市場也是當時影響最大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民眾樂園的建設標志著租界內娛樂生活發(fā)展到一個繁盛時期,它是由軍、商兩界合作籌資修建的,從它的建筑風格、占地面積、經營模式、院內設計,劇場設置等方面均可看出當時的民眾樂園在漢口租界的地位,以及大眾娛樂生活方式已經慢慢發(fā)生變化。民眾樂園全場占地面積219萬3989平方米,地點位于中山大道,這個地方是漢口租界與華界最繁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洋人活動范圍最廣的地區(qū),這里洋行林立,據記載,“1916年前后,在漢口租界內的外國洋行約有142家”(《武漢市志·外事志》第16頁)。民眾樂園這座綜合性娛樂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音樂史學史研究的意義——研究屬性、觀念、范疇和范式的思考[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3)
[2]晚清上海租界西僑音樂活動述略之四——1850~1880年間來上海巡演的西洋專業(yè)樂人與歌劇團體[J]. 宮宏宇.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3)
[3]民國時期漢劇坤伶登臺與舞臺新變——以漢口《羅賓漢報》《戲世界》為中心的考察[J]. 魏一峰. 戲曲研究. 2018(02)
[4]城市音樂研究的語境、內容與視角及“中國經驗”的方法論思考[J]. 洛秦. 中國音樂學. 2017(03)
[5]1937—1938:武漢抗戰(zhàn)時期音樂獻金活動[J]. 夏煉. 歌海. 2017(03)
[6]論上!帮w地”音樂社會的政治與文化空間(下)[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6(02)
[7]論上!帮w地”音樂社會的政治與文化空間(上)[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6(01)
[8]晚清上海租界外僑音樂活動述略之一(1843~1911)——早期外僑社團演劇活動中的音樂[J]. 宮宏宇.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5(02)
[9]“新史學”與宋代音樂研究的倡導與實踐[J]. 洛秦. 中國音樂學. 2013(04)
[10]論近代漢口音樂活動場所的轉型[J]. 李俊.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2(03)
博士論文
[1]上海時代曲(1927~1949)“爵士風格”研究[D]. 李音蓓.上海音樂學院 2018
[2]都市生活與文化記憶[D]. 任曉飛.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凝聚族群的“飛地”音樂生活[D]. 黃婉.上海音樂學院 2010
[4]近代上海小報與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 洪煜.上海師范大學 2006
[5]上海大世界(1917—1931)[D]. 沈亮.上海戲劇學院 2005
[6]上海城市娛樂研究(1930—1939)[D]. 樓嘉軍.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清末天津租界外僑音樂生活研究[D]. 馮曦瑤.上海音樂學院 2019
[2]上海租界音樂生活敘事[D]. 薛彬.上海音樂學院 2017
[3]民國時期漢口歌舞廳音樂文化研究[D]. 孫培培.武漢音樂學院 2015
[4]十年《申報》音樂資料整理、分類及其作用探究[D]. 王明輝.上海音樂學院 2010
[5]當年的時尚[D]. 張敏.武漢音樂學院 2006
[6]清末民初漢口音樂生活初探[D]. 李俊.武漢音樂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370985
【文章來源】: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口五國租界方位示意圖①
8第一節(jié)租界內的傳統(tǒng)音樂娛樂場所一、租界內的茶園漢口開埠后,漢口的對外貿易發(fā)展迅猛,中外貿易活動規(guī)模巨大,租界內的外僑逐年遞增,1895年以后,大多數來到漢口的外僑不僅僅從事商業(yè)活動,他們也將漢口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加以建設,現代化的大廈和銀行、美麗的花園別墅和高級旅館在漢口租界內不斷建立起來。在漢口的一批商人,開始在租界內經商,這就為租界內出現各種不同的娛樂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活動空間。漢口租界設立,大批洋人開始進入漢口租界工作、生活、娛樂。早期,漢口最興盛的娛樂方式就是在茶館里喝茶聽曲。隨著華洋互市,漢口傳統(tǒng)音樂活動開始傳入租界,茶園、戲院、會館等傳統(tǒng)娛樂場在所租界內紛紛建立。圖2漢口租界的街道和主建筑①租界內的茶園主要分布在沿江大道及中山大道這一區(qū)域內。從1861年漢口英租界的辟建,到1896年日租界的形成,前后歷時三十多年,五國租界作為獨立的城市空間逐步形成于漢口城區(qū)東北一側。漢口租界區(qū)面臨長江,背臨近京漢鐵路,整個街區(qū)呈帶狀結構,沿江呈南北走向,縱深長約3600米,東西寬幅約600米,空間面積約2.2平方公里。租界內的主要道路有太平路、歆生路(今江漢路,位于英租界內)、鄱陽街、開泰街(鄱陽街,位于英租界、俄租界內)、怡和街(上海路)、兩儀街、洞庭街、車站路(位于法租界內)、黃興路、蔡鍔路、友益街、后城馬路等。租界內的茶園就分布在內,早期喝茶聽戲的場所并不叫茶園,茶園的誕生是在漢口開埠之后。茶園是漢口租界內的經濟文化不斷繁榮的情況下產生的專業(yè)性的演出場所。各地商人以租界為中心,紛紛來此地經商。①資料來源:筆者攝于武漢市江漢區(qū)前進路2附4號漢口水塔博物館,2018年8月15日。
121914年,胡明洲開始籌建老圃游樂場,原名愛國花園。最先這里只有一座中型劇場,1916年由張國樵重新策劃。1917年,朱雙云邀請漢口商界集資,在此基礎上修建了一個大型劇場,可容納觀眾2000多人。同時還修建了全部為木板結構的東、西、南舞臺三個中型劇場,園內還設有小吃部、小賣部。老圃游藝場也是由朱雙云改名而來的。1931年,老圃游藝場因是木質結構,在漢口遭受水災時被毀,漢口最早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就這樣消失了。①圖3老圃大游藝場演出廣告②老圃游藝場是漢口最早的綜合性游樂場,開張營業(yè)時曾轟動武漢三鎮(zhèn)。游藝場內設有東、西、南三個舞臺,經常座無虛席。主劇場上演的新劇《空谷蘭》《禍水》也是備受歡迎。這里曾有京劇坤班在這里演出,新民社、石家班在這里訓練學員。華洋交界處另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民眾樂園原名新市場,1919開業(yè),是當時武漢大眾娛樂業(yè)的象征,幾易其名。隨著市民的對娛樂業(yè)的需求,當時任漢口稽查處處長劉有財出面籌劃,計劃在娛樂設施和經營模式上仿造上海大世界。從最早的新市場到民眾樂園,漢口新市場經過了大致30年的時代變遷,新市場也是當時影響最大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民眾樂園的建設標志著租界內娛樂生活發(fā)展到一個繁盛時期,它是由軍、商兩界合作籌資修建的,從它的建筑風格、占地面積、經營模式、院內設計,劇場設置等方面均可看出當時的民眾樂園在漢口租界的地位,以及大眾娛樂生活方式已經慢慢發(fā)生變化。民眾樂園全場占地面積219萬3989平方米,地點位于中山大道,這個地方是漢口租界與華界最繁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洋人活動范圍最廣的地區(qū),這里洋行林立,據記載,“1916年前后,在漢口租界內的外國洋行約有142家”(《武漢市志·外事志》第16頁)。民眾樂園這座綜合性娛樂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音樂史學史研究的意義——研究屬性、觀念、范疇和范式的思考[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3)
[2]晚清上海租界西僑音樂活動述略之四——1850~1880年間來上海巡演的西洋專業(yè)樂人與歌劇團體[J]. 宮宏宇.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3)
[3]民國時期漢劇坤伶登臺與舞臺新變——以漢口《羅賓漢報》《戲世界》為中心的考察[J]. 魏一峰. 戲曲研究. 2018(02)
[4]城市音樂研究的語境、內容與視角及“中國經驗”的方法論思考[J]. 洛秦. 中國音樂學. 2017(03)
[5]1937—1938:武漢抗戰(zhàn)時期音樂獻金活動[J]. 夏煉. 歌海. 2017(03)
[6]論上!帮w地”音樂社會的政治與文化空間(下)[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6(02)
[7]論上!帮w地”音樂社會的政治與文化空間(上)[J]. 洛秦.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6(01)
[8]晚清上海租界外僑音樂活動述略之一(1843~1911)——早期外僑社團演劇活動中的音樂[J]. 宮宏宇.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5(02)
[9]“新史學”與宋代音樂研究的倡導與實踐[J]. 洛秦. 中國音樂學. 2013(04)
[10]論近代漢口音樂活動場所的轉型[J]. 李俊.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2(03)
博士論文
[1]上海時代曲(1927~1949)“爵士風格”研究[D]. 李音蓓.上海音樂學院 2018
[2]都市生活與文化記憶[D]. 任曉飛.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凝聚族群的“飛地”音樂生活[D]. 黃婉.上海音樂學院 2010
[4]近代上海小報與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 洪煜.上海師范大學 2006
[5]上海大世界(1917—1931)[D]. 沈亮.上海戲劇學院 2005
[6]上海城市娛樂研究(1930—1939)[D]. 樓嘉軍.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清末天津租界外僑音樂生活研究[D]. 馮曦瑤.上海音樂學院 2019
[2]上海租界音樂生活敘事[D]. 薛彬.上海音樂學院 2017
[3]民國時期漢口歌舞廳音樂文化研究[D]. 孫培培.武漢音樂學院 2015
[4]十年《申報》音樂資料整理、分類及其作用探究[D]. 王明輝.上海音樂學院 2010
[5]當年的時尚[D]. 張敏.武漢音樂學院 2006
[6]清末民初漢口音樂生活初探[D]. 李俊.武漢音樂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3709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3709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