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一部隱喻社會政治的倫理小說
本文選題:《一九八四》 切入點:政治倫理 出處:《外國文學研究》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一九八四》是一部被公認的反極權(quán)主義政治小說。它融虛擬的事實于歷史的真相之中,描寫了"大洋國"的倫理亂序、悖逆的鐵律、荒謬的規(guī)訓(xùn)、殘酷的思想改造,揭示了人的倫理選擇兩難和倫理身份失落所,構(gòu)成的恐怖性。另外,小說還分別以隱喻諷刺倫理悖逆、以雙重聚焦諷刺倫理沖突、以敘事結(jié)構(gòu)中的不確定句諷刺倫理意識缺失,凸顯人性斯芬克斯因子的獸性轉(zhuǎn)變,以及"大洋國"的人紛紛放棄血親倫理身份、朋友倫理身份,拋開人性約束,沖破倫理禁忌,由親人變敵人、由朋友變仇人、由理性人變獸性人,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倫理關(guān)系。
[Abstract]:"1984" is a recognized anti-totalitarian political novel. It blends fictitious facts into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describes the ethical disorder of Oceania, rebellious iron laws, absurd discipline, and cruel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t reveals the horror of the dilemma of human ethical choice and the loss of ethical identity. In addition, the novel also uses metaphor to satirize ethical disobedience, to double focus on the ethical conflict of satire, and to lack the sense of ironic ethics of uncertain sentences in narrative structure. It highlights the change of animal nature of the factor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people of Oceania give up the ethical identity of blood relatives and friends one after another, throw aside the restriction of human nature, break through the ethical taboos, and change from relatives to enemies, from friends to enemies. The change from rational man to beast man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of people.
【作者單位】: 浙江財經(jīng)大學東方學院;
【分類號】:I561.0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shù)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2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繼成;;《1984》中的極權(quán)與人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2 張蜀津;;“國家史”的編纂與民族國家集體記憶的建構(gòu) 論“十七年電影”中的民國敘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朱經(jīng)蘋;;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下《名利場》中的婚姻愛情倫理觀[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4 吳遠青;李明明;;《珍妮姑娘》的文學倫理學解讀[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1期
5 崔瀟月;;環(huán)境倫理中的身份變化——解讀伊恩·麥克尤恩的《蝴蝶》[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8期
6 于美琴;;倫理禁忌的慨嘆——論哈代《兒子的否決》[J];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袁雪生;;身份逾越后的倫理悲劇——評菲利普·羅斯的《美國牧歌》[J];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03期
8 周藝;;自然和人性的較量——從文學倫理學視角解讀《日光》[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1期
9 聶慶娟;;《欲望號街車》的文學倫理學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2年04期
10 姚國松;;試從《動物莊園》談奧威爾的文學觀[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05年0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莊新紅;莎士比亞戲劇的倫理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何建良;“藝術(shù)終結(jié)論”批判[D];浙江大學;2008年
3 趙牧;“后革命”:話語與敘事[D];上海大學;2009年
4 安麗霞;現(xiàn)代性的書寫——合理性、藝術(shù)、體驗[D];吉林大學;2010年
5 夏文靜;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小說文學倫理學批評[D];吉林大學;2013年
6 蔡雋;大衛(wèi)·馬梅特戲劇倫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領(lǐng)娟;《我的安東尼亞》中的關(guān)懷意識[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梁其寶;霍桑美真善圣的倫理訴求[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宋菲菲;中國文人寫作倫理的表現(xiàn)和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磊;社會記憶如何可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秦麗英;《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弒父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沙沙;論《紅字》中的倫理兩難與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關(guān)藝yN;倫理選擇與道德目標:論奧德修斯的返鄉(xiāng)[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淼;拉納尼姆之夢:論勞倫斯小說《袋鼠》的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于振飛;《道連·葛雷的畫像》的文學倫理學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曲曉晨;論麥卡勒斯小說中的雙性同體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shù)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蒙柱環(huán);;論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科幻小說[J];山東外語教學;2008年01期
2 黃玲;自我"凝視"之下生命主體的衰竭——比較《一九八四》與《蒼老的浮云》[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楊革新;;倫理選擇與丁梅斯代爾的公開懺悔[J];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6期
4 封宗信;語言建構(gòu)與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的真實悖論[J];外語教學;2005年01期
5 朱望;喬治·奧韋爾的《一九八四》與張賢亮系列中篇小說之比較[J];外國文學;1999年02期
6 陳f^;黃寧;;麥克白:倫理身份的轉(zhuǎn)換與自我毀滅[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陳啟能;喬治·奧威爾和卡爾·魏特夫[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4期
8 蔡暉;;人性的泯滅——讀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J];考試周刊;2010年07期
9 高倩;許卉艷;;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在中美兩國的研究評述[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年10期
10 辛穎;;自我的“存在”——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奧威爾的《一九八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彭江浩;;論梅里美小說中的倫理意識[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悅;;體制下的犧牲品——《荒涼山莊》中的法律機器[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陳一白;有核彈頭的釘子戶[N];東方早報;2010年
2 余中先 翻譯家;夢幻宮殿——夢幻城堡?[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3 軒文 編譯;村上春樹:我對寫年輕人更有興趣[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鄧金明;德黑蘭的文學課[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5 劉繼明;環(huán)境文學的政治倫理[N];文藝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康慨;匈牙利作家道洛什獲萊比錫獎[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淑芳;肉身與符號[D];浙江大學;2011年
2 馮小慶;普拉東諾夫反烏托邦三部曲的思想與詩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婷;《一九八四》:極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身體和空間[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亞光;溫斯頓·史密斯的身份認定—從后殖民主義的角度解讀《一九八四》[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蔡光華;論《一九八四》的“陌生化”手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妍;新歷史主義視角下《一九八四》的反極權(quán)意識解讀[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5 殷艷芳;從幻想到幻滅:《烏托邦》和《一九八四》的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t熈,
本文編號:16527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65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