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民族之維
發(fā)布時間:2017-06-08 14:01
本文關鍵詞: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民族之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要建構(gòu)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民族之維,需要對"民族"及其相關問題作重新審視和辯證研究。首先,對"民族"概念加以考辨,厘清不同術(shù)語的邊界;其次,針對研究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的不同聲音,提煉出馬克思恩格斯有關民族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再次,為"民族"概念正名,"民族"不等于閉關自守,也不是回到過去,更不是用集體壓制個人;诖,賦予中國形態(tài)的民族觀以新的理論特質(zhì):民族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民族的核心在于文化,民族與人民同構(gòu),中國形態(tài)民族維度的視域即文化身份和價值尺度?偠灾,對"民族"的重新闡釋和民族之維的提出,構(gòu)成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區(qū)別于其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重要理論特質(zhì)。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民族 民族之維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 中國形態(tài)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研究”(11&ZD078)
【分類號】:I06
【正文快照】: 在中國文學批評中,文學作品中的社會、歷史、政治、文化等逐一成為被關注的對象, 而“民族”這個維度卻長期被忽略,淪為一個被社會、文化、政治遮蔽的概念①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對 “民族” 概念的認識和評價有關。“民族”這個概念看似不言自明,實則有很多陷阱② ,且長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胡俊飛;吳亞南;;“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02期
2 張玉能;張弓;;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理論形態(tài)[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張玉能;張弓;;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哲學基礎:實踐唯物主義[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J];;年期
本文關鍵詞: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民族之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26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3269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