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籍中的南寧(邕州)形象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漢軍;蘩漪形象研究七十年綜述[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周寧;后殖民主義文化批判與中國形象研究[J];東南學術(shù);2005年01期
3 莫珊珊;從《紅樓夢學刊》看二十年來晴雯形象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魏仁;周芳蕓教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悲劇女性形象研究》出版[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5 周寧,宋炳輝;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關(guān)于形象學學科領(lǐng)域與研究范型的對話[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2期
6 柯惠新;趙靜;鄒玲;陳銳;;奧運背景下的中國人形象研究[J];對外傳播;2009年04期
7 衛(wèi)華;;新文學小資形象的開拓性研究——評鄭堅《吊詭的新人——新文學中的小資產(chǎn)階級形象研究》[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8 廖建夏;;開埠通商對南寧城市發(fā)展的影響[J];廣西地方志;2007年03期
9 裘寅;西游記中“小白龍”形象研究[J];中文自學指導;2002年03期
10 張厚剛;流氓無產(chǎn)者形象芻議[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斌;杜婕;;北京奧運戰(zhàn)略與國家形象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2 徐明君;;沈陽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形象研究[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徐連明;;時尚雜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領(lǐng)形象研究——以《時尚·COSMO》為個案[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關(guān)四平;;從女性形象塑造看《水滸傳》的人物美學特征[A];2005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暨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典專輯[C];2005年
5 馮捷蘊;;北京城市形象與全球本土化的研究——以話語分析為視角[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陳金枝;;九十年代《西游記》研究綜述[A];第二屆全國《西游記》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馮波;;品牌形象的市場研究方法[A];豪爵摩托獎廣東省汽車行業(yè)第五期學術(shù)活動論文匯編[C];2008年
8 沈治鈞;;《儒林外史》: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鏡子[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王雙;;新時期《詩經(jīng)》人物形象研究述評[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10 張蓉;;傳播學視閾下的區(qū)域形象研究[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2008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彭劍嘯;南寧經(jīng)濟呈現(xiàn)“六增一加快”局面[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楊玲 實習生 藍文欣;他們與南寧同呼吸共命運[N];南寧日報;2010年
3 中共南寧市委宣傳部;南寧人民心向黨 團結(jié)心齊譜新章[N];廣西日報;2011年
4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習中心組;《決定》將促進南寧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N];南寧日報;2009年
5 李建績 韋舟怡 本報記者 陳自林 黃福強;南寧經(jīng)濟的這半壁江山如何得來[N];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2010年
6 記者 李靜;百威擬在南寧建啤酒生產(chǎn)基地[N];南寧日報;2011年
7 記者 楊樂;清華博士生盛贊南寧城市精神[N];南寧日報;2011年
8 記者 陳媚 黃敏;數(shù)字解讀2008南寧經(jīng)濟[N];南寧日報;2009年
9 記者 黃學干;南寧經(jīng)濟房建設(shè)80萬平米[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4年
10 記者 陳滿運;市領(lǐng)導會見廣東企業(yè)代表[N];南寧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巧蘭;城市審美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姚京明;中國鏡像的明與暗[D];復旦大學;2005年
3 劉旭;當代文學中的底層形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畢緒龍;無法完成的自我:魯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姜源;異國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5年
6 崔一;韓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7 張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董平;四十年代國統(tǒng)區(qū)與淪陷區(qū)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蔣小平;晚明傳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10 吳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199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成;地方古籍中的南寧(邕州)形象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2 周宜智;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儒商形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3 武杰山;毛澤東時代美術(shù)中大慶石油工人形象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9年
4 張瓊;當代記者角色形象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5 薩其仍貴;夏·占卜拉扎布長篇小說的人物形象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6 龍藝;重慶市高校財會人員形象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7 詹偉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金明磊;漢代龍形象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年
9 馮蘭榮;南寧城市形象傳播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10 萬若冰;廣西首府南寧發(fā)展進程中的海洋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466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64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