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女兒》(第1章)翻譯報告
發(fā)布時間:2017-12-03 02:19
本文關鍵詞:《希望的女兒》(第1章)翻譯報告
【摘要】:本次翻譯實踐所選用的英語文本是英國暢銷書女作家萊斯利·皮爾斯(Lesley Pearse)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的第一章。小說以克里米亞戰(zhàn)爭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位傳奇女子的多舛命運。該小說的語言描寫形象生動,中心思想突出,人物心理刻畫精準微妙。 本報告旨在通過對翻譯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在翻譯過程中以目的論為翻譯理論基礎,,根據(jù)目的論選取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分析小說中的詞法、句法、修辭、風格和人物形象,以忠實的再現(xiàn)出原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性格。 本翻譯報告的內(nèi)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任務描述,包括作者簡介、作品簡介、選材原因;第二部分為翻譯過程,包括譯前準備、譯中分析、譯后校對;第三部分為翻譯理論介紹;第四部分為翻譯方法及案例分析;第五部分總結(jié)在翻譯過程中所得到的經(jīng)驗教訓.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段自力;翻譯目的論介評[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卓欣蓮;;漢英疊詞對比及其英譯[J];海外英語;2011年12期
3 朱浩彤;;“目的論”與“功能對等論”比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01期
5 郭建中;;漢英/英漢翻譯:理念與方法(下)[J];上海翻譯;2006年01期
6 譚衛(wèi)國;;翻譯中的理解與表達[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張小曼,胡作友;從譯名到書名翻譯[J];學術界;2005年01期
8 易俗;;淺談翻譯目的論[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7年07期
9 汪正龍;論20世紀文學意義觀念的轉(zhuǎn)變[J];學術研究;2001年12期
本文編號:12471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24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