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文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
本文關鍵詞:一本優(yōu)秀的文學評論教材——評《文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學評論寫作”在大學中文系里常常只是作為文學理論課的一個小分支,教學中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而少有對學生的實踐訓練設計。近年來,國內眾多高校相繼開設了“文學鑒賞”、“文學批評實踐”等選修課,先后有不同版本的文學評論教材問世,但這些教材大多仍然偏重于理論的演繹和解說。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大學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中文專業(yè)對學生的培養(yǎng)更應強
第 2 6卷第 3期 21 0 0年 6月
德州學院學報 Jo r a fDe h u Un v r iy u n lo z o ie st
V0 . 6, . 1 2 No 3
Ji ., 0 0 t n 2 1
一
本優(yōu)秀的文學評論教材 評《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文 周衛(wèi)華 (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濟南 2 0 1 )山 50 4
“學評論寫作”文在大學中文系里常常只是作為文學理論課的一個小分支,教學中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而少有對學生的實踐訓練設計。近年來,內國 眾多高校相繼開設了“文學鑒賞”“學批評實踐”、文 等選修課,后有不同版本的文學評論教材問世,先但這些教材大多仍然偏重于理論的演繹和解說。隨著 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大
對讀者有所發(fā)。第六章“學評論主體素質的培文養(yǎng)”評論主體提出了期待,授以魚不如授之以對“
漁”方法與技巧再多都是外在的,從根本上提高,要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是要從加強自身文學素養(yǎng)還 做起,惟其如此,能形成自身鮮明的評論風格,才從 而保持批評的獨立性。
“實踐篇”選取了近年來國內重點高校碩士研究
眾化教育,中文專業(yè)對學生的培養(yǎng)更應強化他們的 動手實踐能力,文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周志雄主《 (編,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0 0年 2月版 )是針對 21就 這種情況編寫的一本教材。《學評論寫作實用教文
生入學考試“學評論寫作”文試題。試題本身的選取 頗有代表性,文章體裁來講,括了散文、說、從囊小詩歌三種類型,也是近年來考試中文章體裁選擇的這整體取向。所選材料多是文學經典名篇,有較大的 闡釋空間,同的讀者都能挖掘出不同的意義。通不
程》書為“一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規(guī)劃教材,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為著作提供了豐富的案例素材,書該依據(jù)課堂講義為藍本,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是一這本既注重學術性,又有很強實用性的優(yōu)秀教材。 《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書分為上、、三文全中下篇,篇分別獨立,相互關聯(lián)。“論篇”入淺出三又理深
過對評論范文
的閱讀,們可以初步了解到評論文我章的寫作要求。一篇優(yōu)秀的范文對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自古至今,仿的例子可謂是數(shù)不勝數(shù),模王
勃模仿庾信的詩句“花與芝蓋同飛,柳共春旗一落楊 色”寫出了“霞與孤鶩齊飛,水共長天一色”,落秋。郭沫若的詩歌是模仿借鑒了歌德、戈爾和惠特曼泰三位大詩人的詩歌,沫若說他的創(chuàng)作是“看大家郭先 之作”目的是得一點“示”促進“趣”魯迅的,暗,興。
的語言為讀者標明了理論導向;實踐篇”上篇的“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會真實考場訓練;欣賞篇”讀體“將者帶人一個更高的平臺,賞觀摩文學批評家的境欣界。三篇就像層層遞升的梯形臺,融會貫通,同作共用,以有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評論與寫作能力。 “論篇”了對文學評論的范疇、理除內涵、作步寫驟和類型進行介紹外,編者獨辟蹊徑,添了“角增視舉隅”主體素質培養(yǎng)”章,當?shù)乜紤]到初學者和“兩適的實際所需。在“論文本的理論視角舉隅”章評一 中,層次多角度地對張潔《,不能忘記的》篇多愛是這
小說模仿了東歐的一些小說。當然,仿并不意味模著抄襲,仿是對于形式和技巧的學習,模或者是受到內容的啟迪,,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必經之路。 實踐篇中設有“料分析”塊,章的精髓要材版文
點得到簡明而又透徹的提煉。其實,這里它所起在到的作用無非是一個提綱挈領的功能,夫 托爾列
斯泰和司湯達都不提倡寫創(chuàng)作提綱,是他們主張但 記要點、筆記。這里的要點與筆記就是上面所提寫
小說進行了精彩地分析,道德評價到社會問題分從 析,由原型批評到心理批評,由敘事話語分析到哲學
到的材料分析,只不過這種材料分析不是簡單邏輯關系的顯示,是主題、節(jié)和重點的展現(xiàn),讀過而情是
意蘊分析,思路的開闊性和視野所及的廣度相信會
收稿日期:2 1 0 0—0 5一O 2
作者簡介:周衛(wèi)華 ( 9 6 )女, 18一,山東濟南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生。
本文關鍵詞:一本優(yōu)秀的文學評論教材——評《文學評論寫作實用教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90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7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