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派美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0 21:00
本文關鍵詞:戰(zhàn)國策派美學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戰(zhàn)國策派”作為一支新興的學術團體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其中的兩個發(fā)起人,陳銓與林同濟先生從德國唯意志主義美學觀中得到啟發(fā),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當時的國情,創(chuàng)造了一些獨具特色的美學思想觀。 眾所周知,德國唯意志美學有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叔本華,另一個是尼采。叔本華圍繞意志占人生主導這一觀念,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存意志美學。他認為,人在現(xiàn)實生活的痛苦與負荷中可以借用藝術暫時來麻醉自己的心靈,得到頃刻的解脫。叔本華的意志哲學深深的影響了尼采早期的哲學觀,尼采曾說過,叔本華是他的精神導師。與此同時,尼采在叔本華悲觀主義的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又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樂觀主義美學。叔本華和尼采的思想都由人生意志的假說而來,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美學觀。尼采是在消化與理解了生命的意志是痛苦的根身后,選擇了直面與超越人生。他主張通過日神和酒神的調和,化現(xiàn)實的苦難為審美的快悅,也就是所謂“從形象中得解脫”。 作為尼采美學的最早傳播者梁啟超,是他把尼采的思想介紹到中國來,使得中國的許多美學家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德思想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研究中去。陳銓與林同濟步其后塵,更進一層。在研究叔本華悲觀主義美學思想基礎上,并且最終皈依尼采的樂觀主義美學。 叔本華與尼采對陳銓與林同濟的文藝理論觀與美學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的宗旨意在討論戰(zhàn)國策派的這兩位學者對叔本華與尼采思想的介紹,討論作為戰(zhàn)國策派的主要代表的美學思想。上個世紀初,戰(zhàn)國策派興起時期,中國正飽受戰(zhàn)火洗禮,許多仁人志士都想積極尋找一條可以救亡圖存的道路。其中,戰(zhàn)國策派的仁人志士就樹起了民族主義的大旗。他們強調人的創(chuàng)造力,反對那些束縛天才思想的條條框框。他們的美學是在批評中和重估一切當前的文化價值以后建立的。 在哲學上,力本體論一直是西方人推崇的一種美學觀,而力的概念恰是中國人的觀念里面較為淡薄的一個部分。陳銓與林同濟想把這種美學觀介紹到中國來,這種觀念恰好符合他們當時推崇的民族主義的內涵與外延。尼采的超人在陳銓這中國化的改造了一下,變成了一種文學上的英雄崇拜。他認為對英雄的崇拜完完全全是一種審美的活動,不帶任何一點名理的思考,是需要從心底涌顯出來的情感。只有培養(yǎng)了中國人的英雄崇拜的觀念,才能進一步讓民族意識覺醒。對英雄的崇拜才讓人凝聚在一起,成為一股繩,在國家危難之際,人們會變得空前團結。林同濟的思想更學理化一些,他把審美的心理效應分成了三個步驟:恐怖、狂歡與虔恪。其中虔恪是他獨創(chuàng)的一個美學范疇。他對審美心理活動的分析,就是在調和物與我的界限,試圖打破對立,建立一個調和折中的美學境界。 本文首先介紹叔本華與尼采美學在德國的思想背景,以及他們的主要美學思想。其次,介紹戰(zhàn)國策派思想與德國意志美學思想的產生共鳴的歷史背景,以及論述陳銓和林同濟又是如何有選擇性地將尼采與叔本華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美學思想中去的。第三,介紹戰(zhàn)國策派仁人志士在受到德國意志論美學的啟發(fā)后,怎樣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再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學思想,再次表現(xiàn)為文藝批評理論、文藝創(chuàng)作和對中國之“道”的新闡釋。
【關鍵詞】:叔本華 尼采 戰(zhàn)國策派 唯意志美學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3-09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7
- 1.1 陳銓與林同濟生平9-12
- 1.2 傳統(tǒng)二元論的消解與人文主義的興起12-15
- 1.3 從叔本華到尼采15-17
- 第二章 德國唯意志美學在中國17-23
- 2.1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美學觀17-18
- 2.2 尼采的強人哲學下的美學觀18-19
- 2.3 中國尚德的美學觀和西方尚力的美學觀19-23
- 第三章 戰(zhàn)國策派的文藝美學觀23-43
- 3.1 從《紅樓夢》看王國維與陳銓的文藝美學觀23-24
- 3.2 壯美與虔恪的美學觀24-26
- 3.3 狂歡與酒神精神26-28
- 3.4 尼采叔本華美學觀中的天才論與超人論28-32
- 3.5 英雄主義崇拜的美學觀32-37
- 3.6 權力意志下的文學批判與文學創(chuàng)造37-38
- 3.7 權利意志下的民族文學觀38-43
- 第四章 總結43-45
- 參考文獻45-46
- 致謝46-47
-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樂黛云;;尼采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江沛;;戰(zhàn)國策學派文化形態(tài)學理論述評——以雷海宗、林同濟思想為主的分析[J];南開學報;2006年04期
3 蒙樹宏;“戰(zhàn)國派”及其和尼采思想的關系[J];思想戰(zhàn)線;1988年01期
4 田亮;“戰(zhàn)國策派”再認識[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本文關鍵詞:戰(zhàn)國策派美學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84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40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