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紀的美學理論體系——試論曾繁仁的存在論美學
本文選題:曾繁仁 + 新世紀 ; 參考:《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摘要】:曾繁仁新世紀的美學研究已大致構筑起了由基礎理論研究、西方美學研究、美育研究、生態(tài)美學研究等四塊構成的基本框架,這一基本框架依靠“存在論美學”的理念而得到凝聚和整合,構成了一個嶄新的、面向新世紀的美學理論體系。
[Abstract]:Zeng Fanren's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new century has roughly constructed a basic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four parts: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western aesthetic research, aesthetic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 research. This basic framework is condensed and integrated by the concept of "existential aesthetics", and constitutes a new aesthetic theoretical system facing the new century.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志宏;;“實踐存在論美學”評析[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05期
2 張弓;;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3 王建疆;;當代美學建構的新思路——朱立元老師的“實踐存在論美學”之我見[J];人文雜志;2006年03期
4 沈海牧;王懷義;;中國當代美學理論建設的突破性成果——評“實踐存在論美學”叢書[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徐曉風;李丹;;實踐存在論美學與人本主義[J];美苑;2011年03期
6 金永兵;;“實踐”概念的泛化及其邏輯難題——“實踐存在論美學”論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7 朱立元;;我為何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J];文藝爭鳴;2008年11期
8 孫麗君;;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補充[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9 葛紅兵;許峰;;是“新舊”也是“左右”——2010年文學研究熱點問題述評[J];學術月刊;2011年02期
10 麻天祥,詹志和;拓進中的回望:美學本體論的發(fā)展歷程與終極形態(tài)——兼論“本體論美學”向“存在論美學”的轉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冠青;陳志超;;“主體間性”美學理論對中國美學發(fā)展的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黃水嬰;;《論“審美無利害”在中國美學中的變異》概要[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張斌;;皮膚外科學[A];2008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卜靈;;毛澤東同志書法抉微[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8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4年
5 柳和勇;;論創(chuàng)作自覺[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向峰;;《手稿》的美學解讀[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黃中模;;從“鏡子”論看達·芬奇與金圣嘆的美學思想[A];水滸爭鳴(第四輯)[C];1985年
8 李志宏;;60年來美學基本原理的研究與科學化闡釋——認知美學概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全國美學會議繼續(xù)舉行學術報告會并對美的本質、中國美學史等問題進行座談[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10 朱印海;;中西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政治意識比較分析[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懷義;評“實踐存在論美學”叢書[N];文藝報;2009年
2 蘇州大學文學院 王懷義;繼往開來 銳意創(chuàng)新[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劉家友;關于《美學基礎理論簡論》的若干問題[N];盤錦日報;2010年
4 趙奎英;美學關注人的現(xiàn)實生存[N];文藝報;2003年
5 劉蓓;西方環(huán)境美學理論[N];文藝報;2004年
6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態(tài)美學的產(chǎn)生及其意義[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汝信;美學也應關心民生[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8 王慶年邋丁秀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價值[N];解放軍報;2007年
9 張晶;審美文化的現(xiàn)代性內涵[N];中國文化報;2009年
10 錢競;一位在左翼營壘中具有獨立個性的美學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祖文;新時期美學創(chuàng)新的典范[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額爾敦;《江格爾》美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石長平;劉綱紀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文臣;當代西方環(huán)境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梁成帥;從身體哲學到身體美學[D];揚州大學;2013年
6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7 趙千帆;從哲學到美學:阿多諾摹擬概念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周舒;20世紀英美美學原理的對象和范圍[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9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域[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陳士部;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歷史邏輯[D];揚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論曾繁仁生態(tài)美學觀[D];安徽大學;2013年
2 王艷麗;曾繁仁生態(tài)美學思想哲學基礎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曉文;中國當代美學新的學科生長點[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鄧茜;美學理論對高中語文教材選文的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丁潔;論中國古典詩歌翻譯中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辯證關系[D];蘇州大學;2006年
6 吳猛;虛擬工業(yè)設計的非物質探索及其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張小燕;女媧神話的生命美學意蘊[D];山東大學;2008年
8 欒宜樺;葛洪的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劉玉華;從美學角度分析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10 高陽;呂o偯姥Ю礪厶逑笛芯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643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