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語境的結構和意義
本文關鍵詞:修辭語境的結構和意義
【摘要】:修辭語境理論是后現(xiàn)代文化兩種新思潮修辭哲學和語境論的結合體。以語言為核心的修辭語境結構是一個分層次的、錯綜復雜的系統(tǒng),不同的修辭語境確定了語言形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選擇?缯Z境使用語言和邏輯,必然導致語言和邏輯的誤用。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修辭語境 修辭哲學 結構 語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9BFX003) 山西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學術帶頭人項目(1105717)
【分類號】:H15
【正文快照】: 修辭哲學和語境論是西方后現(xiàn)代文化的兩種新思潮,兩者結合體“修辭語境論”成為其中的核心論題。21世紀初,郭貴春教授率先提出并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了具有中國學派特色的完整的語境論哲學體系,該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語言學語境、解釋學語境、修辭學語境。這三者的關系是,語言學的形式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貴春;;語境論的魅力及其歷史意義[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01期
2 郭貴春;;“語境”研究綱領與科學哲學的發(fā)展[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3 殷杰;;語境主義世界觀的特征[J];哲學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敏,潘明霞;莎劇中雙關語的修辭效果[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劉旺余;;莎士比亞第116首十四行詩的文體特征[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趙振洲;;論雙關的界定及其與語境的關系[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甘翠華;;漢英成語修辭特點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周翔;;漢語合音詞探微[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樂金聲;漢語仿詞與英語類比構詞之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陳芙蓉;試論語境中的語義理解[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袁婭婭;李紫微;;公司章程的英語詞匯修辭特征及其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張靜;張萍;;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下交際語境的應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陳文華;;英漢委婉語對比研究與英語教學[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鳳林;;古希臘城邦自治型社會治理模式與美德倫理[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漢語否定詞的“實質”與演變[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3 譚學純;;辭格生成與理解:語義·語篇·結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胡世雄;;三一理論與國外修辭學——試談三一理論的創(chuàng)新意義[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鄒瓊;;移就的語言結構形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曉輝;;語義雙關修辭解讀中的隱喻思維與認知[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曉輝;;雙關辭格結構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娜;王玲娟;;從巴蜀菜名的獨特視角品析中國文化底蘊[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劉海龍;;傳播游戲理論再思考[A];新聞學論集(第20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軍民關系比較研究:近30年視距的考察[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董震;尋找屬人的希望[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6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肖建喜;隱喻對針灸學經典理論建構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化曉方;西漢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敬;試論茅盾《子夜》的語言藝術[D];河北大學;2007年
2 萬正輝;委婉語的三維視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崴嵬;《圍城》中人物描寫的辭格運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文姣;“以水取譬”—從認知角度考察漢語中“水”的概念隱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鄧嵐;《蘇菲的世界》:多面體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琳;基于隱喻的產品形態(tài)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邵磊;大連時尚店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石霖;俄漢委婉語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殷杰;;當代西方的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現(xiàn)狀、趨勢和意義[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2 郭貴春;歐洲大陸和英美哲學傳統(tǒng)之間的區(qū)別、關聯(lián)與融合——記與德國哲學家沃爾夫岡·諾義薩教授的談話[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1期
3 成素梅;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宣言——與哈里·柯林斯的訪談錄[J];哲學動態(tài);2005年10期
4 郭貴春;科學修辭學的本質特征[J];哲學研究;2000年07期
5 殷杰;;語境主義世界觀的特征[J];哲學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宇明;“一V…數(shù)量”結構及其主觀大量問題[J];云夢學刊;1999年03期
2 周毅;《史記·本紀》中比喻的結構和功能[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陶振民;“概數(shù)+‘名+們’”結構形式的發(fā)展與變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道爾吉;從漢字的形體結構看漢字的文化功能[J];漢字文化;2002年02期
5 余開亮;索緒爾語言學模式的哲學意蘊及美學流變[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臧克和;字符與分類[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梁艷;簡論單復句的劃分標準[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8 林一順;《隨園食單》的寫作特色[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孫莉;試談演講稿的寫作[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0年01期
10 楊光榮;《說文段注》的校用語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劍芬;;漢語韻律切分的語音學和語言學線索[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陳東有;;江西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總結講話(代跋)[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語言理論的新發(fā)展——2004·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專場綜述[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譚學純;;辭格生成與理解:語義·語篇·結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曾玉萍;毛世楨;;PSC朗讀語調能力結構的統(tǒng)計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郭祖儀;;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語言思想初探[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7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8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9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戀著語言學——讀王希杰《這就是漢語》[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10 李晗蕾;;重讀《漢語修辭學》[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一個世紀后,,地球上的語言將會減少一半[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2 劉茜;《漢語方言地圖集》填補語言學空白[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本文為周有光孫女周和慶整理、提供;語言學:我業(yè)余的愛好[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陳潔;特等獎“照例”空缺[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浙大;東漢魏晉疑偽佛經的語言學鑒別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7 張驊;繼往開來,推動我國語言學事業(yè)的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宗守云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教授;語言研究創(chuàng)新要關注:前沿、文獻、理論與寫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龐兆麟;迎來文字改革的春天[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10 李開 南京大學中文系;說“言”道“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海明;生命度與漢語句法的若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2 馬曉紅;陳望道對中國語法修辭研究的歷史貢獻[D];復旦大學;2005年
3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亓文香;漢語典故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姜莉芳;阿美語偏正短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董育寧;新聞評論語篇的語言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劉文正;《太平經》動詞及相關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雒自清;語義塊類型、構成及變換的分析與處理[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聲學研究所);2004年
9 高海洋;北京話常用詞社會分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10 張瑩;譯學觀念的演進和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愛梅;網(wǎng)絡聊天室里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結構和功能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2 郭艷紅;翻譯研究的新課題[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3 王玨白;順應論框架下的增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劉正江;現(xiàn)代維吾爾語成語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5 馬欣欣;擴展型前序列的結構與作用—分析訪談節(jié)目Larry King Live[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6 蘇改聯(lián);中文時尚雜志中語碼轉換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7 陳曦;句群中的轉折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周敏;漢語網(wǎng)聊詞匯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過玉蘭;現(xiàn)代漢語差比句的結構類型研究及其類型學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錢英嬌;當代合同語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916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9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