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中甘青藏區(qū)語言文化生活研究——以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zhèn)為個案
本文關鍵詞:城市化進程中甘青藏區(qū)語言文化生活研究——以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zhèn)為個案
更多相關文章: 藏漢雙語 語言活力 語言使用 語言態(tài)度
【摘要】:城鎮(zhèn)化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員流動和語言接觸,加快了語言同化和弱勢語言消亡的速度。這對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提出了新的課題。調查結果顯示,社區(qū)中所有被試都掌握當地漢語方言(天祝話),72.7%的被試(24人)能用普通話交談,60.6%的被試(20人)能用安多藏語交談。天祝話是社區(qū)成員最重要的語言,僅不足一半的被試與家庭成員或本民族交談時使用(或兼用)藏語。即使在家庭內部,部分藏族也不使用藏語做交際語。如果不對藏語使用現狀進行干預,久而久之,藏語將在當地失去交際功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另外,被試的行為傾向與其語言文字態(tài)度存在差異。天祝話雖是當地主要的交際用語,但被試對其評價不夠積極。調查結果還顯示,被試學習藏語的主要目的是出于民族情感,認為影響當地藏語文發(fā)展的主要障礙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
【作者單位】: 河北聯合大學;
【關鍵詞】: 藏漢雙語 語言活力 語言使用 語言態(tài)度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藏語文使用活力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XZ09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現代漢語新詞新語使用情況的社會分層研究”(編號:12YJC740129)的資助
【分類號】:H214
【正文快照】: 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fā)的深入,西部民族地區(qū)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迅速,人員流動更加頻繁,這增加了語言(或方言)間的接觸,客觀上加快了語言同化和弱勢語言消亡的速度。從世界范圍來看,當今的經濟發(fā)展常以犧牲語言文化多樣性為代價。據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SIL International)統(tǒng)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唐紅梅;蒙鳳金;;城鎮(zhèn)化進程中平話言語社區(qū)語言態(tài)度初探[J];河池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盧香宇;;城鎮(zhèn)化背景下布依族語言傳承與保護的思考[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謝俊英;;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語言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祝畹瑾;;“師傅”用法調查[J];語文研究;1984年01期
5 王遠新;論裕固族的語言態(tài)度[J];語言與翻譯;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斌;;藏漢語言態(tài)度測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張艷;當代美國英語和漢語稱謂的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張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語言的功能及變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張藝;;論言語社區(qū)的內部同一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王靜;;漢語中社會稱謂語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余燕子;;糖衣現實——淺析委婉語與美國政治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吳娟;胡華平;;權勢關系在語言的性別現象中的反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楊雪;楊向偉;;社會語言學與英語詞匯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9 田莉;蔣琴;;中學生對英語教師語碼轉換的語言態(tài)度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鄭娜娜;;淺析語言及文化中的性別歧視現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虹;;警察語言的詞匯特點研究[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蘇劍;;經濟學視角下的小語種語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郭旭東;;新詞定譯過程中對于邊際社會性因素的把握和考慮[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八輯)[C];2011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沈婉娟;;外貿英語函電的語域及其寫作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林祈;;話輪分析——推銷員與潛在顧客的交流對銷售結果的影響[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遠新;;語言調查中的語言態(tài)度問題[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李宏儒;;浦東公務員和教師普通話能力、行為和態(tài)度及相關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鄔美麗;;漢語拼音使用的規(guī)范化[A];語文現代化論叢(第八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方清明;現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趙建梅;培養(yǎng)雙語雙文化人: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人類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海淑英;吉爾吉斯語中的俄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張永斌;黔西北民族雜居區(qū)語言生態(tài)與語言保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王國旭;新平彝語臘魯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趙e,
本文編號:10752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75297.html